土地評價與利用規劃的複習

2021-06-13 06:46:34 字數 4545 閱讀 9019

一、 名詞解釋:

1.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畫和安排,。

2.土地利用結構: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是各種用地按照一定構成方式的集合。

經濟結構和用地結構之間存在著關聯性,研究兩個相關的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和實現土地利用最有效最大化。

3.土地評價:以不同土地利用為目的,估計土地潛力和土地適宜性的過程,它的實質是對土地生產力高低的鑑定,基本特徵是比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質量的供給。

4、土地生態評價:是在一般土地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對環境最有意義的生態特性進行補充評價,尤其是土地生態價值和功能的評價,它直接服務於生態設計和生態規劃。

二、簡答題

1、 中國的土地潛力評價系統

(1) 、毛烏素土地潛力評估:將土地分為五等,可利用性逐漸下降;

(2) 、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的土地潛力評價系統;

(3) 、東北地區(1:100萬土地資源)的土地潛力評價系統。

2、 公路選線

答:現有公路調查(進一步了解現有問題、經營情況)

確定主幹道的走向(貿運、非貿運方向,客、貿運的方向,特別城郊結合部)。

原則:(1)、工程經濟與運營經濟相結合(建設和管理相結合);

(2)、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和附屬建築物,盡量結合過境的國家公路,少佔耕地,把築路、造田、建村、治水統籌協調好,盡可能竹笠梁渠道相結合,沿著農田邊界布置,避免斜穿農田,為田間各項規劃和機械作業創造條件;

(3)、道路與林帶布置時,把道路設在南面、西面或東南面,對於南北走向的林帶,林帶兩面受陽光程度大體相等,道路布置在迎風一面,在山區的道路盡可能布置在林到地勢較高的一面;

(4)、主幹道最大縱坡不應大於8%,最小平面線半徑在平面微丘不應小於50公尺,山嶺、重山區不應小於15公尺,如果坡度大於8%,二縱坡較長時,必須每隔400公尺設定一段比較平緩路段(低於3%,長度大於50公尺),沿河選址時,要考慮洪水的位置,根據往年洪水水位考慮,以保證路基面高出半公尺以上;

(5)、主幹道路應遠離人口密集的居民點(150公尺)和大型畜牧場(100公尺以上);

3、闡述土地的概念、性質及功能

答: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內,包括影響地貌、岩石、氣候、土壤、水文與植被等全部因素的自然綜合體,還包括過去和現在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作用在內。

性質:土地是自然綜合體;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範圍的地段;是一種歷史自然體,具有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具有經濟利用價值;土地的社會經濟屬性;土地利用的永續性。

功能:生產性功能;承載性功能;提供原料的功能;觀賞性功能;儲蓄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利用規劃問題的分類

答:(1)、與新增人口相關的問題(決定土地性質變化,兼顧自然和文化需要,注重土地利用密度);

(2)、維持人口穩定(用地性質繼續轉變,城市化現象依舊出現,廢棄物處理);

(3)、人口衰減(人口老齡化,適齡人口減少);

(4)、資源採掘和使用(水資源、能源、森林、礦藏);

(5)、保護(自然保護、文化遺產保護);

(6)、再生(修正和改造);

(7)、對環境、經濟、社會的作用(三者問題成為土地利用的中心議題)。

5、闡述美國的土地潛力評價分類系統

答:土地潛力:土地在用於農、林、牧業生產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潛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現出來的潛在生產能力。

土地潛力評價:主要依據土地的自然性質及其對土地某種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該方面利用的限制程度。

分為:潛力級,亞潛力級,潛力單元送三個等級。

潛力級:主要用於資源清查中的土地質量摸底;

潛力亞級:土地存在主要限制因素,說明規劃或決策者提高土地潛力所需採取相應措施的土地;

潛力單元:有相似性,對管理和改良措施的反應也相似的單元。

6、三種基本動力

答:(1)科學知識;(2)、技術進步革新;(3)、社會整體價值觀。

7、闡述土地利用結構規劃原則

答:(1)、切實保護耕地原則:從巨集觀上解決土地利用不合理問題,防止土地資源的濫佔和浪費,做到地盡其利,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途徑;

(2)、統籌兼顧原則:規劃區域是整體,而各類用地是整體的組成部分,各類用地安排必須服從整體並取得最佳整體效益,同時土地利用關係到各行各業的切身利益,規劃必須統籌全域性,以農業為基礎,兼顧各行各業對土地的需求,使之各得其所;

(3)、因地制宜原則:由於我國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差異很大,需要解決土地利用問也不盡相同

(4)、三效益統一原則:規劃必須遵循土地利用的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的原則,堅持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5)、公眾參與原則:公眾參與是指同將未來執行規劃與規劃有關的部門代表廣泛交換意見,共同參與規劃決策的過程,有利於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諒解,有利於規劃的實施。

8、闡述居民點選址時應考慮的各項問題

答:居民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1)、組織生產和生活的要求:應把居民點布置在服務範圍內的適中位置,保證居民點對外具有方便的聯絡,縮短運輸距離;應具有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

(2)、建築的要求:、地形朝向居住區的坡度一般不應大於6%;、水文和水文地質條件用地建築的地下水位一般離地面不小於1.5公尺,選擇用地時,保證50年到100年一遇的洪水產生是不被淹沒;、土地條件用地土質要求堅固,在不經人工處理的條件下能承載建築物的壓力要大;、安全條件不選在地層斷裂帶,滑坡回填地面上;、節約用地條件盡可能在原有用地基礎上少佔或不佔好地,節約用地;

(3)、衛生保健要求:應避免不受風、雨、雪水危害,遠離墓地和行車度高的公路,應在工廠上游,避免受「三廢」汙染;是牧場和其它建築物處於住宅區的下風向;

(4)、獸醫防疫要求:畜牧場應距離最近的公路最好在100公尺以上,同時不應讓畜群放牧穿過住宅區。

9、簡述土地潛力評價,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利用可持續性評價與土地生態評價之間的關係

答:土地潛力評價:主要依據土地的自然性質及其對土地某種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該方面利用的限制程度。

土地適宜性評價:評定土地對某種用途是否適宜以及適宜的程度,它是進行土地利用決策,科學地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依據。

土地利用可持續性評價:土地利用可持續性評價是將傳統土地評價(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潛力評價)與景觀生態學原理(景觀結構和過程、景觀異質性)相結合,評價土地利用可持續性。源於土地適宜性評價,是對土地適宜性評價在時間上方向上的延伸趨勢進行一種判斷和評估,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土地評價領域的體現。

土地生態評價:是在一般土地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對環境最有意義的生態特性進行補充評價,尤其是土地生態價值和功能的評價,它直接服務於生態設計和生態規劃。

10、簡述工業用地選址時,生產的產品到達消費成本最低的原則

答:由於各企業產品的特點不同,落實這項原則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1)、對於多數產品,礦產品的初步加工工業(如軋花廠、榨油廠、製糖廠、洗煤廠、選礦廠等),一般趨向接近原料地即所謂原料指向,因為這些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原料的失重程度很大,單位產品的原料消耗量數倍甚至十幾倍成品數量,有些農產品原料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損失較大,靠近原料產地建廠,外運產品比工廠建在消費地大量運輸原料更合算;

(2)、對原料失重程度小,甚至增重,成品不便運輸或運輸過程消耗大,不便利用管道等廉價運輸方式的工廠,如硫酸廠、玻璃廠、家具廠、食品廠、日用消費品廠、專門裝置製造廠和一部分煉油廠等,一般多靠近消費地建廠,即所謂的消費地指向;

(3)、許多耗電大工業的廠,如鋁、鎂、鐵合金廠、電石廠、人造纖維廠等,應選擇在動力基地,特別是能夠提供廉價電能的大型水電站附近,即所謂的能源指向;

(4)、勞動集型行業的工廠,如紡織廠等,資金有機構成低,工資開支佔產品成本的絕大部分,廠址應選在勞動力充裕,待業人員多的地方,即所謂的勞動力指向;

(5)、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工廠,如精密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為了創造技術協作條件,一般多選在科學技術中心設定的城市近郊處,即所謂的技術指向。

三、辨析題

1、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

答:土地利用:人類根據土地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長期改造、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的一切人類活動,如農業用地、工業用地、交通用地等。

土地覆被:地球陸地表層和近地面層的自然狀態,是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各類作物、土壤、冰川、森林等。

關係: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變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土地覆被的變化反過來又作用於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與覆被狀況變化的關係:漸變、轉化、維護。

2、 土地和土地資產

答:土地不僅是一種珍貴的自然資源,可以不斷地為人類社會提供產品和活動場所,能產生巨大財富和增值價值的經濟資產或生產性資本,土地屬於不動產。

土地資產:隨著現代化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家社會、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占用的土地資源作為其財產的權利。

3、水文和水文地質

答:二者有交集,水文的範圍大一些,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變化、運動等的各種現象。

水文的物件僅僅是所有關於水的,形成包括水位、流量、雨量、水質、地下水、蒸發、泥沙等專案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的水文站網。包含部分水文地質的內容。而水文地質是為地質工程服務的一門學科,是研究地下水的一門學科,它是對地質環境中地下水的發生、運動及其水化學特性上的研究。

主要研究與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時空變化規律,並研究如何運用這些規律去興利除害,為人類服務。

4、土地分布和土地布向

答:土地分布:是指已經形成的土地利用空間形式,是已經實現的現象,被稱為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布向:土地利用的再分配,是規劃中的設想。

土地評價與規劃複習題

複習思考題 土地評價部分 1 基本概念 土地 土地資源,國土,土地科學 土地型別,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型別,土地利用方式。2 土地的特點 功能 性質。3 土地評價含義及特點 4 闡述土地評價研究的發展歷史及各階段的特點 發展趨勢 5 土地評價的理論基礎及對土地評價的指導作用。6 土地評價的物件 目的與...

《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複習題2019

一 名詞解釋 1.土地分類 是按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及其他因素進行的綜合分類 2.土地覆被 覆蓋地表的自然營造物和人工營造物的綜合體 3.土地質量 與利用有關,並有一組相互作用的簡單土地性質組成的複雜土地屬性 4.土地利用結構 各種土地利用型別在某區域內的比例關係和組合關係 5.土地利用變化 指土地...

0309 《土地評價與管理》複習思考題

一 名詞解釋 1 土地 2 土地分類 3 土地型別 4 土地分級 5 土地單元 6 地塊 7 地片 8 地方 9 土地評價 10 間接評價法 11 土地潛力 12 土地潛力評價 13 土地適宜性 14 土地適宜性評價 15 地域分異規律 16 潛力級 17 潛力亞級 18 潛力單元 19 土地經濟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