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制度

2021-05-24 09:19:21 字數 1078 閱讀 7546

4.2.2.

1識別危害因素時各崗位須考慮:當前及過去的有關活動、產品(含原料)和服務,納入計畫或新開發的專案、新的或修改的活動以及原料和產品所包括的危害因素成分,並考慮到正常和異常的執行條件,以及可合理預知的緊急情況。

4.2.2.2識別時還應考慮與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有關的因素,如:

——設計和開發;

——製造過程;

——包裝和運輸;

——顧客和**商等相關方的職業衛生要求和操作方式;

——廢物管理;

——原料和資源的獲取和分配;

——產品的分銷、使用和報廢。

4.2.2.3 進行危害因素分析評價時,可採用座談的方式,集思廣益進行討論。並可通過現場觀察工藝、流程分析、物料走向、平穩分析、生命週期分析法等進行。

4.2.2.4 以《工作場所危害因素識別表》記錄所分析出的危害因素,經部門負責人或經理簽字確認後交由安管辦整理彙總。

4.3 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4.3.1將危害因素的原因分成若干類,具體如下:

a) 違反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

b) 潛在危害健康因素或存在的職業衛生安全隱患;

c) 向環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質;

d) 管理制度不完善;

e) 防護用品不符合要求或個體防護不當;

f) 可持續改進,逐步替代,使用綠色產品。

對以上原因,公司應在技術上進行改進的可行性及投入,特別是強化管理及在執行中控制,如有些可無投資或低投資,加強管理即可改進或控制;有些在技術上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並有投資保證可實現;還有些在近期(1-2年)內改進有難度(技術不成熟或投資較高),或技術、經濟條件都不可行,只能列為遠期目標,作為將來改進的物件。

4.3.2 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經識別後,應及時聯絡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危害因素檢測,出具《檢測評價報告》,以確立其危害程度及符合情況。

公司則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具體的改進措施,特別是對於重大危害因素,必須制定周詳、有效的控制計畫及方案,對於一般危害因素,可針對性地實施改進措施,如意識培訓、強化管理等。

5. 相關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6. 相關記錄

《工作場所危害因素識別表》

《檢測評價報告》

生產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檢測制度

1 目的 為規範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監測工作,全面地評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程度,並通過改善勞動作業環境和加強個體防護以實現保護員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 定義 2.1 職業危害因素 在生產中使用和產生的,並在作業時以較少的量經呼吸道 口進入人體並與人體發生化學作用,而對健康產生危害的各種物質的總稱。...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標準定

1.目的 為規範本單位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監測工作,預防 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有效預防職業病發生,保護員工健康,特制定本檢測標準。2.引用依據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9主席令18號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年主席令60號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2009年 生產...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管理制度

揚州天和藥業 管理檔案 一 目的 為適時監測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保護員工免受職業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二 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本公司職業衛生安全與職業病管理。本制度所稱職業病,是指在本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因接觸粉塵 有毒 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三 責任者 四 正文 一 公司以安全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