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面試第一編教師語言 教師語言藝術表達技巧

2021-05-17 20:53:27 字數 5182 閱讀 9373

一、啟發誘導技巧

在教和學兩個因素中,教師的「教」是外因,是學生學好的重要條件;學生的「學」是內因,是學生學好的依據。無論教師的教學內容怎樣豐富而生動,表達的又如何生動、明確,如果教師的「講」抓不住學生的「想」,學生聽講時心不在焉或別有所思,甚至乾脆關閉了「心靈之扉」,那麼,講得再好對學生也毫無作用,這就要在教學中研究啟發誘導的藝術。

啟發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勉勵學生而不是強迫學生,啟迪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思考或作出結論。好教師可以通過「講」,誘導學生去「想」,通過學生自己認真思考而獲得所講解的知識。

啟發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激疑啟發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只要在乙個人面前擺出必須經過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他的思維必然活躍起來,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古代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進矣。」又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說明,疑問是長進之母,激疑啟發的要點是「無疑處生疑」。

使一堂課沿著「無疑——有疑——無疑」這樣一條「波浪式」的思維路線前進。激疑啟發適用於課題引入和講課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分解啟發

每節新課的教學內容都可以把知識分解為學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

已知的知識——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

半知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得出結論。

未知的知識——由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

這就必然促使學生聽課時緊張地思考、積極地參與,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發現知識」的主體。而且這一「分解」,學生全然不知的知識也就所剩無幾了,使教師「講」和學生「聽」雙方都節省了氣力。講授大段知識內容時,分解啟發便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物件上來。

(三)設問啟發

根據教材的邏輯關係,可以把講授的內容組織成環環相扣、發人深省的「問題鏈條」提出來,讓學生回答,從而不斷地誘發學生的思考興趣,當學生把這一「問題鏈條」回答清楚,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識。為了節省教學時間,這一連串的問題也可以由教師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只是為了向學生提供思維和指出思維的主方向。講授邏輯性強且逐層加深的教材內容,適於用設問啟發。

(四)正反啟發

對於學生反覆出現的錯誤,有經驗的教師常常針對學生認識上的片面性和膚淺性,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理直氣壯的正確答案」中暴露問題,「碰壁」和「跌跤」。然後用事實讓學生恍然大悟,再啟發學生悟出其中道理,從而給學生造成強烈的印象,甚至終生難忘。糾正學生常犯的頑固性錯誤,澄清似是而非的問題,用正反啟發的方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五)演示啟發

二、從書面語言向教學語言轉化教案上的書面語言通過課堂教學轉化為教學語言。這一轉化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備課時的情境與講課時的情境大不相同。它需要教師根據當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及時靈活地處理問題。

如果照本宣科,學生興趣索然。因為課堂上發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在教師的預料之中,甚至有些偶發事件,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在這一階段,言語活動、反饋資訊、語言調整和教學語言的實現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去處理。

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教師正在上課的時候,突然乙個學生搞惡作劇,放出一對抓來的蝴蝶,當蝴蝶在教室上空翩翩起舞的時候,學生把注意力都指向蝴蝶。當蝴蝶一時還飛不出教室的時候,這位教師面對突出如其來的問題,非常機靈地處理了這一偶發事件。巧妙地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蝴蝶為什麼向著你們翩翩起舞?

」學生們一下愣住了,於是老師自問自答∶「因為同學們是祖國的花朵,蝶戀花嘛!」學生個個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老師又問∶「同學們,祖國花朵應怎樣呀?

」全體同學包括那個惡作劇的同學都一齊響亮地回答∶「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下面教學馬上恢復了正常的秩序。這個老師運用教學語言機智成功地控制了教學過程。

教師在調控教學過程需要注意∶

第一,根據學生理解程度,調整語言的難易度。課堂上學生對老師教學語言理解程度的反饋資訊是教師及時調整的依據。過難要調易,過易要調難。始終保證教與學同步。

第二,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調整語言的速度。課堂上講到重點、難點,關鍵的概念、定義結論時要放慢速度、甚至要咬文嚼字,加深印象。

第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調整語言的深度。力爭將科學語言變為與學生相適應的生活語言和兒童語言。

把握好語言的「度」,是語言藝術的體現。教學語言的運用,在簡與繁、多與少、深與淺、快與慢、高與低等方面,都會出現「過度」與「不足」,都需要最佳度。教師講課想方設法使學生∶願意聽,用心聽,聽進去。

願意聽——就是要求教學語言的形式要符合學生語言水平和習慣。這就是說語言形式的最佳度。

用心聽——就是要求教學語言的思想內容要進入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這就是內容的最佳度。

聽進去——就是要求教學語言的藝術,要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共振。這說是思維的最佳度。

另外,運用多種言語形式,提高教學語言的效果。課堂教學語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言語活動來實現的。但也不能忽視非言語行為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的非言語行為,是指教師言語詞之外的能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和動作。它主要由體語和非語詞言詞組成。體語是以身體動作表示意義的訊號系統,包括身體部分的無聲動作,如眼色、面部表情、點或搖頭、手勢等。

非語詞言語是指語詞言語以外的聲音,如音質、音量、聲調、語速、節奏等。社會心理學認為∶「幾乎一切非言語的聲音和動作都可以作為溝通的手段。」教學實踐證明∶一種不贊成的眼色,往往可使不注意聽講的學生面紅耳赤;乙個滿意的點頭,可使學生激動不已;乙個恰當的手勢,可以說明深刻的道理。

因此,教師在從預備性教學語言向課堂教學語言轉化時,一定要重視其作用,並把言語和非言語行為恰當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學語言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借助於其他**,如實物、標本、掛圖、投影等。在此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板書,它雖然不是有聲語言,但其內容已納入了教師的教學語言系統,並使教學語言形象化、條理化。

在通常情況下,黑板上寫的內容本身就是教師教學語言的一部分,有的教師是邊講邊寫。

從以上分析可知,從預備性教學語言向課堂教學語言的轉化,是在複雜多變的活動中進行的。課堂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針對教師、學生、教材內容的不同而不同,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從本質上講,教學語言與其他專業語言相比,其最大特點是能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時地、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規定的內容,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教學語言表達藝術的主要方法

常言道∶「在所有的藝術當中,唯有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它雖不像其他藝術那樣扣人心弦,動人魂魄,但它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它雖不像其他藝術那樣其妙無窮,韻味悠長,但它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雖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異彩紛呈,光焰奪目,但它卻時刻放射出人間至美的璀璨光芒。這就是教育無窮法力,這就是教師的神奇功效。是的,這是教育教學藝術,更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教師語言表達藝術的主要方式,以及具體的案例運用。

(一)解釋說明法

給學生傳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類文化歷史的知識,教學生正確的待人接物,人際關係的文明禮貌知識,離不開教師的解釋說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某事問題的含義、原因、理由、結果等解釋清楚,或者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明白。解釋說明法,在語言表達上,通常用「這就是說」、「它的意識是」、「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它的理由是」、「它的經過是」、「讓我們分門別類地說」、「舉個例來說」、「換個說法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是」等語句來表達。

解釋說明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每一門學科中的定義、概念是教師教學中必須講準確清楚的。還有教書育人過程中,對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思想品行,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都必須做科學、準確和學生能理解的解釋。

「宇宙」這個概念,語文課、地理課、歷史課和政治課中都要講到,一位地理教師是這樣講的∶這兩個字同學們認得,這個詞大多能正確運用。可是,有哪一位同學能準確、清楚地講出它的含義呢?剛才還嘰嘰喳喳的教室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了,幾十雙渴求知識的明亮眼睛在閃爍,又一齊投向講台上氣宇軒昂的教師。

教師側身指著黑板講到∶「宇」這個字是指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間,我們常用的詞語有天宇、寰宇、宇航、宇宙等。這個「宙」字是指古往今來所有的時間。這兩個字組成的名詞「宇宙」,就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整個時間和無邊無際、永恆存在的整個空間的總和;它代表著小至基本粒子以下的微觀世界,大至包括我們生活的地球和可以認識的太陽系、銀河系的巨集觀世界。

宇宙之大是難以描述和想象的。光在現實中的傳播速度,每秒約為30萬千公尺,向著乙個方向直線前進,那麼你經歷了一年、十年、一百年、一萬年……永遠永遠也達不到宇宙的盡頭,在這漫長的旅途中,你並不寂寞,你將看到許許多多地球上看不到的壯觀奇景∶神秘的火星,奇異的慧星和那美麗無比的似雲非雲的天體……一番準確的解釋、生動的描寫、流暢的說明,早已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老師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天體、地球、生命和人類的起源。

請同學們開啟書。(不用說,這堂課一定會成功)通過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教師在運用說明解釋的方式時,絕不能照抄詞典、照本宣科,一定要把解釋說明物件的準確含義講清楚,並且還要結合當時的情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準確、生動、鮮明、流暢和形象化的語言,做到深入淺出,令人口服心服。

(二)推導論證法

「推導」與「論證」二者的邏輯原理是一樣的。如對已知的公式、公理、定律、定義、事實、依據、經過演算和邏輯推理,得出新的知識,弄清結論過程的語言表達方法,從而達到對問題、命題或真或偽的論證目的。就是在關聯詞的使用上也是一樣的,表示已知的原因部分常用「由於」、「根據」、「基於」等詞語,表示新知的結論部分常用「因此」、「所以」、「可見」、「總之」、「綜上所述」等詞語。

這種推論法與解說法不一樣,它重在證明而不是說明,它重在揭示未知的而不是訴說已知的,這是一條連線已知與未知的橋梁,溝通現象與本質的渠道。我們平常判斷乙個教師的講課是否抓住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是否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難點,是否帶領學生成功地穿越問題的激流,達到真理的彼岸,主要地就得看他的語言表達是否邏輯嚴密,是否推論正確。教學案例如下∶

這次推證過程的難點是啟發學生回憶複習學過的「對頂角相等」、「等量代換」。教師運用流暢、簡潔的語言,猛攻難點,突出因果推論,題便迎刃而解。教學案例如下∶

小學勞動課《培植盆花》。老師講台上放了許多盆子,有木盆、鐵罐、紙盒、陶盆、塑料盆和玻璃盆等。

老師問∶培植盆花,首先要選好花盆,那麼用什麼做花盆好呢?為什麼?

小朋友紛紛舉起小手,爭著發言。有的說用鐵罐不易摔碎;有的說用紙盒最方便,到處都有;有的說用玻璃盆好看;有的說用塑料盆、木盆;更多的說是用陶盆。老師問為什麼呢?

都說我們家用的就是陶盆。

老師告訴同學們,花卉的生長要陽光、空氣、水分和養料,根據花卉生長的條件和特性,它生長的溫床就要像小寶寶睡的搖籃那樣舒服。花卉的搖籃就是花盆。那麼什麼樣的花盆才能讓小花苗睡在裡面又舒服,長得又快呢?

老師啟發同學們看書後,歸納出主要條件是透氣性好,保水性強。比較∶鐵罐保水性雖好,但透氣性不強;玻璃盆、塑料盆同鐵罐一樣,陶盆最好,原來人們栽花用陶盆就是這個原因。

老師根據條件,層層設疑,抽絲剝繭,終於幫助同學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使同學掌握了勞動技能。

小學語言教師筆耕計畫

我校為深入推進全市 中小學閱讀與寫作銜接育人行動 工作,推進全民閱讀行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教師讀寫引領學生讀寫,提高學生讀寫水平。讓教師對所讀的書作徹底的思考,進一步梳理思緒,從而深化和豐富認識。現結合我校的實際具體情況實施小學語言教師筆耕計畫。1 指導思想 教師成長的基本方式是 自我反思 並 ...

教師面試技巧之教師語言篇 教師語言藝術表達要求

一 教師語言的內容要求 美,不但是藝術之光耀眼的聚焦點,而且是藝術之樹上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沒有美,藝術之光將黯然失色,藝術之樹也呈枯枝敗葉。如果說教師的語言應該而且也必須是藝術的話,那麼,美 就是這種語言所烙上的標記 企及的境界和追求的效果。由於教師的語言是開啟童稚智慧型的神奇咒語,是照亮學生心靈...

教師面試技巧之教師語言篇 教師語言藝術概述

內容提示 作為一名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師語言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教師語言的含義 型別,用優秀的教師語言去實現教育教學。第一節語言及教師語言 語言是人們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達與思維的載體,承載著文化傳承 匡正人本的使命。因此,語言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反映著個體的思想情感,表現著個體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