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基礎知識 中國古代建築內容要點

2021-04-11 08:56:26 字數 4256 閱讀 9922

1、 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及其特點:

1)開成時期:原始社會—漢代;特點:中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已日漸完善。人們掌握了夯土技術,燒製了磚瓦,建造了石建築。

2)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特點:磚瓦的產量、質量及木構架技術都有所提高。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3)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特點: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製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例逐步趨向定型化。

4)大轉變時期:宋朝;特點:宋朝建築的規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複雜形式的殿閣樓台。

5)發展時期:元朝;特點:興建大量藏傳佛教寺廟及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影響到全國。

6)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特點: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準化、定型化。

2、 現存古代木結構建築代表及特點。

1)五台山南禪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築:建成於唐代;特點: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簷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櫺窗,風格莊重樸實。

2)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福建泉州清淨寺、河北正定隆興寺、浙江寧波保國寺:建成於宋代;特點:屋頂的坡度增大,出簷不如前代深遠,重要建築門窗多採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3)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華嚴寺:建成於遼;特點:接近於唐代風格,創造了「減柱法」。

4)山西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建成於元代;特點:普遍使用「減柱法」,梁架結構又有了新的創造,許多構件多用自然彎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建於明清時期;特點:出簷較淺,斗拱比例縮小,「減柱法」除小型建築外,在重要建築中已不採用。

3、 三本建築文獻;

宋朝的《營造法式》、明朝的《園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 中國古代建築的造型及基本構件;

台基:普通台基、較高階台基、更高階台基、最高端台基;作用:承托建築物,防潮防腐,彌補中國古代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傳的欠缺。

屋身:木頭圓柱、開間、梁、斗拱;

屋頂: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

5、 彩畫的分類、特點及等級;

和璽彩畫: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瀝粉貼金。等級最高。

旋子彩畫:畫面用痢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等級次於和璽彩畫。

蘇式彩畫: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蟲魚等。等級低於前兩種。

6、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1)建築材料:木材。

2)結構方式:框架式結構:抬梁式、穿斗式、井乾式;

3)空間布局:靈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

4)單體建築構件:標準化。模數制。

5)平面布局:內向含蓄,多層次,均衡對稱。

6)創造斗拱結構形式

7)運用色彩裝飾手段。

7、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型別:

(1)市裡制:以隋唐長安城為例,區劃整齊,其平面呈長方形,宮城置於郭城北部正中,北連禁苑,南接皇城。宮城皇城以外為里坊區。並設東西二市。

(2)街巷制:北宋後拆除坊牆,居民區由原坊內小街發展成橫列的巷(胡同),商業沿城市大街布置。

8、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

1)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和設計,這些制度對隋唐以後都城的規劃布局產生很大影響。

2)重視城市的選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網街道系統為主,區劃整齊。從戰國到北宋初年,實行市裡制度。北宋中期以後,採用街巷制。

4)採用中軸對稱的平面布局,宮室、壇廟等重要建築皆位於中軸線上。

5)重視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綠化,引水入城,種植花木。

9、 古長城建築:

秦長城:起迄地點:臨洮——遼東;

漢長城:起迄地點:莆昌海(即今羅布泊)——遼東;

明長城:起迄地點:嘉峪關——鴨綠江;

結構:城牆、敵台、烽堠、營堡;

重要段落:北京八達嶺長城、灑北金山嶺長城;

重要關隘: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

10、宮殿建築的起源與沿革:

先秦:特點:以門道、前堂、後室為中軸、東西配

置廂房的封閉性院落;著名宮殿:河南偃師

二里頭宮殿、陝西岐山鳳雛宮殿遺址;

秦漢:特點:大宮中套有小宮,而小宮在大宮中各

成一區,未央宮的前殿成狹長形,殿內兩側

有處理政務的東西廂;著名宮殿:長樂宮、

未央宮、建章宮;

三國、兩晉南北朝:特點:在大朝太極殿左右建有

處理日常政務的東西堂;

隋唐:特點:依據軸線與左右對稱的規劃原則,並

附會了《周禮》的三朝制度;著名宮殿:太

極宮、大明宮;

宋:特點:在城南面**的丹鳳門前設御街,街的

兩側建有御廊;著名宮殿:北宋東京城宮殿;

元:特點:繼承唐宋的宮殿傳統,保持了游牧生活

習俗及喇嘛教建築、西亞建築的風格;著名

宮殿:元大都宮殿;

10、 明清宮殿的布局與陳設;

1)布局:

a、中軸對稱: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面的建築低小簡單。

b、左祖右社:a、左祖: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帝王用來祭祀祖先。

b、右社: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帝王用來祭祀土地神、糧食神。

c、前朝後寢:a、前朝: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

b、後寢:帝王與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宮外陳設:

a、華表:皇家建築的特殊標誌。

b、石獅:雄獅爪下為球,雌師爪下為幼獅,前者象徵統一寰宇,後者象徵子孫綿延。

c、日昝:古代用來測時。

d、嘉量:古代的標準量器。象徵國家統一和強盛。

e、吉祥缸:置於宮殿前盛滿清水以防火災的水缸。

f、鼎式香爐:用來燃檀香和松枝。

g、銅龜銅鶴:象徵長壽。

11、 古代著名壇廟建築;

太廟,位於北京天安門左側,專供帝王祭祀祖先。

社稷壇,位於天安門右側,專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

天壇,位於北京東南郊,每年冬至日皇帝在此祭天。

地壇,位於北京北郊,每年夏至日皇帝在此祭地。

日壇,位於北京東郊,專供帝王祭日。

月壇,位於北京西郊,專供帝王祭月。

文廟:全國規模最大、時代最早的是山東曲阜孔廟。

武廟: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是山西運城解州的關帝廟。

宗祠:安徽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和廣州市陳家祠堂。

12、 我國古代著名陵墓建築: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臨潼縣;特點: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漢茂陵:位於陝西興平縣;特點:西漢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唐乾陵:位於陝西乾縣;特點:唐代十八陵中儲存得最完整的一座。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區;特點:長陵以其巨集偉的地面建築而聞名於世,已發掘地下宮殿的是定陵;

北宋陵:位於河南鞏義市;特點:結構完整,為研究宋代陵墓制度才石刻藝術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特點:其平面布置沿襲了明代諸陵的舊制,只是在墳丘上部增設了月牙城。

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特點:清西陵與清東陵同。

13、 封土的沿革:

1)方上:特點:在地宮之上用黃土層層夯築而成;

著名陵墓:秦始皇陵、漢茂陵;

2)以山為陵:特點:利用天然山體;

著名陵墓:唐乾陵;

3)寶城寶頂:特點:在地宮上砌築高大的磚城,城內填土,磚城即寶城,城中的土高出城牆成一圓頂,稱寶頂;

著名陵墓: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

14、 陵園建築:

1)祭祀建築區:用途:供祭祀之用;

建築物:凌恩殿、配殿、廊廡、祭壇等;

2)神道:用途:通向祭殿和寶城的導引大道;

建築物:石獸、石人;

3)護陵監:用途:專門保護和管理陵園;

建築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15、 墓室結構:

土穴墓:墓穴形式簡單。

木槨墓:用木材築成,形同大木箱,槨內分成數格,正中放棺,兩旁和上下圍繞著幾個方格,稱之為廂,用來安放隨葬品。

黃腸題湊: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形結構。黃腸指柏木黃心,題湊指木頭皆皆向內。北京大葆臺漢墓一號墓為黃腸題湊的成熟形式。

磚石墓:採用磚石砌築而成。從漢代到清代,磚石墓一直在不斷發展。

17、隨葬品;

1)原始社會: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

b、晚期:出現貧富分化。有的墓隨葬精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階級社會:

a、貧富分化懸殊。

b、商周時期:青銅器、玉石器等。人殉。

c、戰國時期:俑。

d、漢朝:陶質明器,包括倉、灶、井、磨、樓閣等模型和豬、狗、雞等模型。

e、魏晉南北朝:陶瓷器皿、陶製模型、陶俑和鎮墓獸。

f、隋唐五代時期:陶俑。

g、宋——明清:實用物品和珍寶,包括陶瓷器、金銀器和玉器。

2023年導遊考試基礎知識中國古代建築第二節

周禮考工記 記載 天子之城,方九里,旁三門,九經九緯,經塗九軌,面朝後市,左祖右社 即都城總體布局以宮室為中心,宮城 皇城 都城的城牆呈 回 字形,層層相套,都城牆邊長九里,四面各開城門三個,彼此對應的城門以街道相連,南北為街,東西為巷,縱橫交叉將全城分隔成若干個整齊的街區 皇城南面是文 武 的辦公...

中國古代建築教案內容

一.遠看建築物 1.從地勢看 2.從院牆及建築所處位置看 二.屋頂的形式與等級 一 屋頂的形式 1.廡殿式 2.歇山式 3.攢尖式 4.懸山式 5.硬山式 二 吻獸 1.正吻 2.戧吻 三 琉璃瓦的顏色 紅色高於綠色,綠色高於其它 三.台基的形式與等級 1.最高端台基 2.高階台基 3.較高階台基 ...

中國古代建築常識

中國建築史序號一 朝代原始社會 年代距今9000 4000年 歷史特點建築特點 1.幹闌式建築2.木骨泥牆 建築技術 隼卯技術出現 代表建築或遺址 1.浙江餘姚河姆渡2.西安半坡 陝西臨潼姜寨 代表人物 備註二者均屬仰韶文化時期的居住遺址 二 一 二 奴隸社會夏商 西元前21世紀 西元前476年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