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觀察法在幼兒園裡的運用

2021-04-03 17:54:09 字數 3484 閱讀 8147

什麼是觀察法?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畫對自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為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所謂「自然條件」,即對所觀察的現象或行為不加以人為的控制,使它們以本來面目客觀的呈現出來。

對於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研究中,觀察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第一,採用觀察法,可彌補幼兒理解能力和反應方式等的侷限,能觀測許多用其他方法無法測量的行為;第二,可克服其他正式測試中所測結果的不穩定、不可靠的缺陷;第三,與**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比較,幼兒更少受到現象過程的影響。

觀察法是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中極為有用的一種方法,在許多課題領域內得到廣泛的運用。籍助觀察法,可克服研究物件在各種能力、反應方式和特點方面的侷限,客觀、有效地觀察他們的行為。

作為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觀察法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控制的科學觀察過程,具有客觀性、可靠性、系統性等特點,從而區別於一般的日常觀察過程,科學觀察要求觀察者預先具有充分的計畫和準備,包括接受必要的訓練;觀察時不干預活動;講究系統的記錄方法;力求保證觀察資料的代表性和觀察結論的穩定性,防止或避免各種誤差的干擾。觀察法是我們研究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觀察法的意義

對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研究中,觀察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採用觀察法,可彌補幼兒理解能力和反應方式等的侷限,能觀測許多用其他方法無法測量的行為。幼兒在多方面的發展,尤其是語言能力的發展方面,還有十分有限。

因此,有許多與言語文字能力有關的測驗和調查,只適用與**或較年長兒童,但對於幼兒並不適用。觀察法旨在於考察兒童的實際行為,並不要求幼兒做出特定的反應,所以可以避免在其他測試方式中有可能發生的諸如不理解指示語,做出反應時喜取悅與**,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等現象的干擾,能觀測到許多真實的行為現象。尤其在社會、情感領域內,使用觀察法更為合適。

第二,幼兒一般不象**那樣把測試看作一件嚴肅的事,他們還不很理解在測量中需要認真做出反應的重要性,而往往是象玩遊戲一樣,不是把它當成正事去認真對待,故易造成反應的不穩定性或不可靠現象。一般正式的測試都基於「最高成功率」的假定來評價個人的成績,故所測試水平應為被試的「最高水平」。因此,測試中高度集中注意,認真對待,以體現最佳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觀察法則主要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行為,不是「最高水平」,而是典型行為。因而不需要幼兒有意識的認真做出反應,只是記錄其真實、自然的表現。所以,觀察法比較適應於幼兒的上述特點,並可克服其他正式測試中所測結果的不穩定、不可靠的缺陷。

第三,與**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比較,幼兒更少受到現象過程的影響,一般在稍經熟識的觀察者面前仍能表現自然行為,顯得旁若無人,我行我素。幼兒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越明顯,因而觀察所得的資料也就真實。

可見,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中有關行為的問題,不僅較適宜,而且較有效。總之,觀察法是相當有用的一種方法,在學前兒童研究領域內,比在任何其他領域研究中,它所佔的地位都更加重要。有時,觀察法還與其他研究方法結合使用,更增進了其應用價值。

二、科學觀察的要求

要提高觀察結果的客觀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下列要求:

(一)安排觀察預備期。當乙個陌生的觀察者走進幼兒園教室時,常會發現,本來正忙著的孩子,會停止遊戲,好奇的跑來圍觀、詢問、與之交往,或探索來人手中的新奇東西等第。所以,一般而言,如果需要在教室內直接觀察幼兒,觀察者最好應當事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預備期,跟幼兒相互熟悉,參與活動,等幼兒對觀察者的陌生感消失之後,才開始正式的觀察。

這種預備期的持續時間可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約半天時間,或兩次,每次1—2小時便可。

(二)不干預活動。正式觀察時,觀察者應盡可能避免與幼兒直接交流意見或參與活動。對孩子的表現不作贊同或否定的評價,不加以鼓勵或批評,目的在於不影響幼兒的自然行為表現,從而有可能觀察到幼兒的行為原形。

(三)講究記錄方法。觀察記錄應具體、詳細、系統。按照觀察目的,有時應預先準備記錄**、熟悉與記住行為代號及定義,以便迅速、準確地記錄所觀察到的內容,有時可用速記法、錄音機或錄影機等實錄下全部過程,然後再根據需要詳細整理與記錄所需內容。

(四)對同一行為應觀察足夠的次數或時間,以保證觀察結論的可靠性。在某情景中一次性觀察到的行為,可能是偶然出現的,不能代表某個幼兒的某種行為型別的典型行為,因此,想要得出乙個相對穩定、準確的結論,需在行為可能發生的情景中觀察多次。

(五)了解各種可能的誤差**,有意識地避免或減小誤差。在運用觀察法時,尤其注意避免如下可能引起誤差的因素:1、觀察者期望效應;2、觀察者放任現象;3、被觀察者的反應性行為可能因觀察過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變;4、觀察儀器裝置的干擾。

三、常用的各類觀察方法

根據觀察過程的結構性質和控制程度,主要分為兩大類:正式觀察法與非正式觀察法。正式觀察法結構嚴謹、計畫周密,一般為科學研究所用,它是一種有控制的、系統的觀察。

在非正式觀察法結構較鬆散,適用於教師獲取有關日常教學和活動安排等方面的資訊,或幫助觀察者獲得了解兒童身心發展各種特點的感性經驗。根據古迪溫與德里斯科爾的分類,正式觀察法有實況詳錄法、時間取樣法和事件取樣法、特性等級評定法等;非正式觀察法有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與清單法等。

(一)實況詳錄法

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地、盡可能詳盡的記錄被觀察物件所有的行為動作表現、言行,以及該兒童與環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與交往。

實錄下來的資料可作以後進行反覆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依據。若在若干時間內,對同一兒童的某些行為發展變化加以對照分析,或在實錄後,按照某些不同的行為分類系統進行整理和再記錄。例如,所有兒童之間的對話情況,或所有老師與幼兒之間的對話情景等等。

研究者可根據需要,研究與這些問題或情景相關的任何具體行為,如提問行為,注意指向同伴還是**等等。因此,用同一實錄資料可作多種用途,經濟而有效。

實況詳錄的優點,是能提供詳盡豐富的有關兒童行為及其發生環境背景等資料,並可作長久的保留,可用於多種目的下的各種分析,從而經濟而有效地利用時間精力。它的缺點是對記錄技術要求高,用手記很困難;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人力記錄和處理資料;需要實錄資料才能獲得有關某些行為有代表性的樣本。

(二)清單法

所謂清單,就是指一系列專案的排列,並標明關於這些專案是否出現的兩種選擇,供記錄者判斷後選擇其中之一並做出記號。適用清單法應先制定出**再進行觀察。制定**之前,需要先決定所要觀察的行為型別,抽取出一定數量的具體行為,列入清單。

(三)、事件取樣法

事件取樣法注重觀察某些特定行為或事件的完整過程。觀察前,應選擇於規定所要觀察行為或事件的型別,如爭吵、相互交往、依賴老師、友好行為等,觀察時需等候所選擇行為或事件發生,再作記錄。它運用於對比較廣泛行為事件的觀察。

經常處在兒童生活環境中的人,就像老師,就會發現,事件取樣法是一種很有用的觀察方法。例如:觀察目標:

在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內觀察自發的爭執事件,進行描述與記錄。觀察物件為3-5歲幼兒,女19人,男20人。觀察過程是:

等待爭執事件發生,一發生便開始制定好觀察記錄時,並觀察與記錄事件的進**況。由於條件限制一般認為,非正式觀察法主要用於教師。實際上,許多老師也採用正式觀察法。

例如,為填寫成績報告單而採用特性等級評定法;在有幫忙者時,抽時間從事時間取樣、事件取樣觀察等;現在教師還可以用攝像機實錄班上的某些活動的完整情況,在事後抽時間整理與分析。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運用這些觀察法的理論知識,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客觀、科學、有質量的觀察,來發現孩子的乙個個閃光點,是我們下一步應該研究的工作。希望通過專家的指導,使我們工作做得更加細緻、踏實。

關於遊戲在幼兒園運用的調研報告

遊戲與教學是有內在聯絡的,這種聯絡表明兩者不是對立的。但遊戲與教學又是各自獨立的,這種獨立表明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更多地強調 目的 計畫 效果 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後者更多地強調 興趣 表現 過程 強調的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兩者的規範不一樣,本質的規定性方面也不一樣。因...

資訊科技在幼兒園科技活動中的運用研究

關鍵詞 資訊科技 幼兒園 科技活動 現代社會的進步 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給幼兒園的科技活動又增添了許多新的資源和素材,帶來全新的理念。我們以通過創設新穎的 富有現代氣息的科學教育環境,開展生動有趣 有啟發的科學遊戲開展科學教育活動 以創設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自然科學環境,引導幼兒觀察 以培養幼兒初步的科...

「團隊式管理」在幼兒園肥胖兒矯治管理中的運用

石萍周婉紅 松江區人樂幼兒園石萍周婉紅 一 問題的提出 在幼兒園肥胖兒矯治管理中,雖然保健老師能做到制定管理計畫和詳細的矯治措施,但與孩子密切接觸的家長 教保人員不是主要管理者,所以在 具體實施 這個操作環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常造成矯治措施既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又缺乏針對性,這是肥胖兒管理當中的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