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詩詞鑑賞答題模式歸類二

2021-03-04 09:59:57 字數 3109 閱讀 2420

課題:詩詞鑑賞答題模式歸類(二)

第次課( h年月日

本次課後教師留言家長反饋及簽字:

【教學目標】

1、學會鑑賞詩歌的字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妙處,識記答題專業術語,掌握答題技巧

【教學重點】

1、學會鑑賞詩歌的字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妙處

【教學難點】

1、識記答題專業術語,掌握答題技巧

【教學過程】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套路:某字在詩中的意思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思路分析:這裡如果用「對」字,雖說比較平穩而渾成,但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於客觀描繪。而「敵」字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悽愴。

【參***】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步驟一)。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淒涼的情狀(步驟二),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傳的悽愴孤獨之情(步驟三)。

示例2: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中「隱」「沒」兩字的表達效果。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參***】「隱」字在詩中是「隱沒(於)」之意,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在詩中是「淹沒(於)」之意,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光匆匆,催人離別,難捨難分的心緒。

示例3: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乙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乙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⑴製毒龍。

[注釋]①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世俗欲念。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乙個字或乙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1、該詞對表達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內容上)2、該詞在結構上、表達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小結:語言分析法——解說表層含義:字面意義,表現景象

分析深層含義:表達情感,突出主旨

評價形式作用:表達效果

答題時依序答出,避免遺漏;依據詩作具體情況適當減少專案,不牽強附會,強加於「詩」。

示例1:「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參***】「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柳」諧音「留」,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懷遠、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步驟三)

示例2:首聯的「議」字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山行即事宋·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溼,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③鷗性:海鷗,性喜在海上隨潮迎浪,上下飛翔。狎(xiá):戲耍,玩弄。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抒發什麼情感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

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專業術語: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恬淡閒適、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思鄉懷人、長亭送別、相知相思、別恨離愁等。

示例1: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參***】

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示例2: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不同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銀川一模)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遊, 前值東風後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 好雲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 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 淡菸喬木隔綿州。

[注]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蔡氏昆仲」,是羅隱遊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

[參***]

先寫遊覽錦江之喜悅,次寫離別友人之悵恨,再寫與朋友之深情和對錦江之留戀。(2分)詩歌開始敘寫一年兩次遊覽錦江,字裡行間流露喜悅之情。接著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託對他們的懷念。

末聯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江的留戀之情。(3分)

詩歌鑑賞答題模式歸類

從2002年起高考語文卷把 古詩閱讀鑑賞 放到第 卷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試說明 對此明確提出了兩點要求 1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語言和表達技巧 2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綜觀近三年的高考試題,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 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 情 境 ...

高考詩歌鑑賞答題模式歸類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題步驟 描...

高考詩歌鑑賞答題模式歸類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1 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 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 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 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