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育人哲理故事

2021-03-04 09:59:11 字數 5040 閱讀 4334

1、「南風」法則

也稱為「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乙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鈕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乙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學生,以學生為本,多點人情味,使學生真正感覺到教師給予的溫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木桶」法則:

「木桶」法則的意思是:乙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使木同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體效應,不是去增加最長的那塊木板長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補齊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木桶」法則告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學校的薄弱環節,否則,學校的整體學習就會受到影響,人們常說「取長補短」,即取長的目的是為了補短,只取長而不補短,就很難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此外,人能否做成事取決於最短的能力或資源。

3、「魚缸」法則:

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裡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

「魚缸」法則運用到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增加各項學習的透明度。各項學習有了透明度,教師的行為就會置於全體學生的監督之下,就會有效地防止教師濫用權力,從而強化教師的自我約束機制。

4、「熱爐」法則: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天條」及規章制度,學校中的任何人觸犯了都要受到懲罰。

「熱爐」法則形象地闡述了懲處原則:(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警告性原則。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制度,否則會受到懲處。

(2)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灼傷。也就是說只要觸犯學校的規章制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即時性原則。

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4)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

5、「刺蝟」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乙個合適的距離:

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致於被扎。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教師要搞好學習,應該與學生保持親密關係,這樣做可以獲得學生的尊重。與學生保持心理距離,避免在學習中喪失原則。

教學寓言:石匠寓言與經理人目標(2023年考題)

6、在目標教學的培訓輔導

我們經常會說到「三個石匠的寓言」,來幫助學員理解什麼是目標,什麼是目標教學。這個寓言是這樣的:有個人經過乙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石匠們在幹什麼?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乙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餬口的事,混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學習。」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教堂。」

如果我們用「自我期望」、「自我啟發」和「自我發展」三個指標來衡量這三個石匠,我們會發現第乙個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職場上,此人缺乏自我啟發的自覺和自我發展的動力。第二個石匠的自我期望值過高,在團隊中,此人很可能是個特立獨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第三個石匠的目標才真正與工程目標、團隊目標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啟發意願與自我發展行為才會與組織目標的追求形成和諧的合力。

教學大師德魯克曾說:「目標教學改變了經理人過去監督部屬學習的傳統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與部屬共同協商具體的學習目標,事先設立績效衡量標準,並且放手讓部屬努力去達成既定目標。此種雙方協商乙個彼此認可的績效衡量標準的模式,自然會形成目標教學與自我控制。

中國育人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他們似乎認為運作、mbo、流程重組、erp、crm等等才是先進的教學方式,而價值工程、目標教學則已經落後。事實上,只要育人還沒有改變其贏利組織的屬性,目標教學就仍然是育人經營教學中最有效的基礎教學手段之一,是經理人技能提公升的主要內容。

目標教學的核心是,建立乙個育人內的目標體系,全體員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推進組織目標的達成。在乙個育人的目標體系中,總經理的目標、部門經理的目標、車間主任的目標,是各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目標都和育人整體目標息息相關。育人整體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各部門目標的順利實現。

乙個優秀的教學團隊,必然會制定乙個合理的育人目標,把這個目標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標,並把這個目標化到每乙個員工的心裡去,落實到每乙個員工的行為中去。

拿破崙曾經說過:「乙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乙個好士兵。」士兵有雄心壯志,有非常高的自我期望當然是好事。

但是乙個總想著當元帥的士兵,卻未必是連長需要的部下。在育人中,自我期望過高的員工,通常很難融入團隊,也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我們常聽到老總們開會時會要求學生們「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可是如果員工、經理人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你怎麼能要求他司其職、盡其能呢?

經理人、員工的目標意識,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訓而習得的,是需要育人教學團隊著力去培養的。我曾憑經驗比較過台灣育人和大陸育人,相比之下,台灣育人沒有太多的「文化」、「戰略」方面的華美辭藻,但育人的教學框架都比較清晰,細節比較精緻。而大陸許多育人的教學只適合遠觀,不便近看。

從目標教學的方法來看,我們就發現第三個石匠的回答正是育人所需要的。但更嚴格地說,他的回答仍然有目標不夠明確之嫌。如果他能說出他是在做教堂的門柱或者穹頂,那麼他對自己的目標就更明確了。

當然,要石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恐怕責任不在石匠,而是在石匠的上司了。

7、育人生存的環境-

從蜜蜂和蒼蠅說起(2023年考題)

如果你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隻蒼蠅裝進乙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麼情況?

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得以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講的故事並非寓言,而是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轉述的乙個絕妙的實驗。韋克是乙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著有《組織的社會心理學》等書。

韋克總結到:"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他進一步說:"我從大育人中所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每人都遵循規則時,創造力便會窒息。"這裡的規則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堅守的"邏輯",而堅守的結局是死亡。

已有不止一家大育人到ideo取經。它們迫切想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富活力、更有創造性?

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急迫,是因為教學模糊性、教學不確定性、教學變革,業已成為當今育人面臨的頭號任務。不確定性已經並將長期成為折磨育人的一種"慢性疾病":比如,許多公司已停止印發組織結構圖了,因為它幾乎剛剛出來就會變得過時。

在高科技育人,人人都知道,哪怕只**幾個月後的技術趨勢都是一件浪費時間的徒勞之舉。如果你對混沌理論有一點點認識的話,你會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過去的育人好像一條悠哉遊哉的豪華遊輪,而現在的育人則好像波浪滔天的大海浬的乙隻獨木舟。

但這樣說也不是要鼓勵我們對世界的悲**法。韋克的觀點是,對付不確定性的辦法,是在瞬變時刻賦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實驗中的蒼蠅一樣。這意味著,面對趨於複雜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sense******),就必須擁有隨機性的智慧型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型,如本刊2023年9月號社論《走向"測不准"的教學中》所述的布拉多印第安人,他們通過炙烤鹿骨來決定狩獵的走向,如此方可稱為真正的智慧型。

為什麼這樣講?由於狩獵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次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得以積累豐富的有關獵物、追蹤、天氣和地形的經驗。通常情況下,他們會依靠狩獵隊伍中經驗豐富的獵手的知識和智力進行判斷;然而在外界環境的變數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況時,布拉多印第安人便會把經驗擱置一旁,轉而求助於非邏輯性的"魔法"。

從現代的理性人的觀念來看,這樣做簡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卻帶來了一些超出經驗的新事物,使狩獵最終得以成功。魔法為其固定的狩獵模式引入了乙個隨機的變數,狩獵的戰術因此不會墨守成規,避免了由於一味遵從經驗而可能造成的無效追逐,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以往的成功經驗而導致的失敗"。智者如蜜蜂往往正是因經驗而陷入死地。

育人生存的環境可能突然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育人中的"蜜蜂"們隨時會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之牆"。教師的學習就是賦予這種變化以合理性,並找出帶領育人走出危機的辦法。組織(***anize)的本意是穩定自身的直接環境,從混亂中理出秩序;但在乙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裡,混亂的行動也比有序的停滯好得多。

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乙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乙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乙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

「我有乙個爸爸,還有乙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乙個「爸爸」,畫乙個「媽媽」,再畫乙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

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光「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一生打下乙個良好的基礎。

經典哲理故事

二 寄居蟹的故事 乙隻公寄居蟹找到了乙隻很大的空貝殼,於是它便把貝殼清理乾淨,做成了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的公寄居蟹很快就找到了乙隻母寄居蟹,他們快樂地生活在這個大房子裡。每天他們出門,母寄居蟹就自由快樂地遨遊,覓食,而公寄居蟹則揹著沉重的房子艱難地跟在母寄居蟹身後。母寄居蟹遊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等公蟹。...

經典故事教育人

經典故事教育人,書香校園氛圍濃 城區二十八校 我的中國夢 系列活動之一 一篇好的故事,就是一杯香醇濃厚的美酒,讀來總是令人回味無窮,乙個好的童話,像一條小溪,流淌著清澈的水,汩汩地流進我們的心田。故事中自有真情在,好故事伴我度人生!城區二十八校 我的中國夢 系列活動之一 經典故事伴我成長 講故事比賽...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

1 成功之道乙個青年向乙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 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