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後感

2021-03-04 00:12:34 字數 2458 閱讀 4299

姓名:劉利清學號:11106015028 班級:11英語5班

盧梭的《愛彌兒》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

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盧梭在《愛彌兒》中闡明了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的思想。盧梭的培養目標是自然的學生,從小鍛鍊自己,沒有經常有助於人的習慣,更沒有炫耀自己的習慣,也不會炫耀自己的學問,應該根據所有同他有直接關係的事物進行判斷,考慮後果,分析道理。盧梭主張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寬鬆的環境,在孩子出生以後不要用衣服裹緊他的身體不能動彈,孩子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是無拘無束的,一出生就要受到束縛是令孩子很不舒服的,不要太擔心孩子會著涼,可以給他穿上寬鬆的衣服,讓他的手腳自由活動。

同時他還要去孩子不要有一點小毛病就去看醫生,要讓孩子經常鍛鍊,生病是慣出來的。這一點對中國的家長具有提醒作用,由於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現在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有乙個孩子,因此很多父母就視孩子為寶貝般呵護,孩子有一點小動靜就著急地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避免孩子受傷或遭受挫折,就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沒有留給孩子思考的餘地。

中國的家長常把自己的孩子看作「長不大的孩子」,即使子女快要步入社會,也總是覺得孩子還處於需要被保護的孩提階段。孰知溫室裡的花朵是永遠長不大的,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呢?

我覺得有一段話讓我感想最深:"大自然希望兒童在**以前就要象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讀了盧梭的這段話使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我們應該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應該尊重兒童。因為兒童就應該有兒童的樣子,"玩"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應將兒童當作**來看待,讓他們過早承受各種壓力。我們教育兒童絕不能拔苗助長,應該順其自然。

如今的兒童,為了"打好公升學的基礎"承受者沉重的知識學習的負擔,大量練習題鋪天蓋地地壓向他們。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和假期的學習班,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動和愛好。這種心情和願望是可以理解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個美好的未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呢,但是他們缺乏對孩子的了解,沒有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規律,有時候父母還採取**得手段來對待兒童,讓兒童不停地學,學一些他們根本究不感興趣的東西。

如此的教育,在不情願的狀態下,兒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學,也不會專注於這一方面的學習,更不會成為什麼才什麼家。相反會給兒童造成厭學的情緒,以及對父母的反感,最終成為教育的犧牲品。他們的世界失去了童年的光彩。

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在《愛彌兒》中,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物件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侷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

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願,我們的每乙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自然教育還體現在對待孩子犯錯誤的問題上要採用自然的懲罰,行動多於口訓。對於孩子的懲罰,要讓她明白不是家長、老師跟他作對,而是讓他體會到這是自然的懲罰,從心裡接受、明白、理解那樣做是不對的,以後他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我覺得這對於我們現行學校教育中老師處理孩子犯錯誤的問題上是乙個很好的借鑑。

尤其是現行的小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很多被溺愛、嬌慣著,在現今高度發達的社會,許多孩子都很早熟,比較叛逆,但依舊有著幼稚的心理,不害怕老師,甚至是故意和老師作對。在某些時候犯了錯誤,老師在教育時罵、打是絕對不允許和不合理的,變相的懲罰雖說是不對的,但都已經無法讓學生明白他的錯誤,對家長的教導也成了耳邊風,有時孩子明知家長和老師說的是對的,也會因為自己的叛逆情緒而牴觸它。這時候作為老師不妨多動動腦筋,用自然的懲罰讓學生親自體驗自己犯下的錯誤。

我相信這樣他肯定會改正。當然老師和家長也要掌握好這個度。

荀子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乙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書本知識,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他們的心理年齡,用恰當的方式來教育他們。

《愛彌兒》讀後感

最近這段時間,我讀完了 愛彌兒 這本書,有些微感受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對書中的很多觀點都感興趣,如書中的第78小節談到 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順從的義務迫使他們必須撒謊,既然順從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孩子們自然能不順從就不順從。我想很多小孩子都有向父母撒謊的經歷,通常我們只是教育孩子撒謊是不對的,而忽視...

愛彌兒讀後感

盧梭的 愛彌兒 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的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 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乙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 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

愛彌兒讀後感

愛彌兒 是一本教育名著。讓我開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視野。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哲學觀點出發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 平等的 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 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這種思想貫穿於整本愛彌兒中,例如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