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及解釋

2021-03-03 23:58:36 字數 3922 閱讀 4714

孔子、莊子、孟子名言及解釋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孔子說:「乙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 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釋義】孔子說:「乙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釋義】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倖地避免了禍害。」

5.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游於藝。」——《述而》

【釋義】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遊樂來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孔子說:「智慧型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

【釋義】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釋義】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釋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莊子經典名言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譯解】最有智慧型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立身處世,亦不妨從中借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譯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之中。

且夫⑴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譯解】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

從大舟與水的關係看,我們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求大學問,幹大事業,必須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

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 ——《莊子。大宗師》

【譯解】相互結交在不結交之中,相互有為於無為之中。

交友要達到相交出於無心,相助出於無為。這才是"莫逆之交"。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莊子·逍遙遊》

【譯解】廚師雖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儀是不會越過擺設祭品的幾案,代替廚師去做的。

此謂儘管庖人不盡職,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職權範圍代他行事。表現了莊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成語"越俎代庖"即由此而來。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⑸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譯解】以無厚入有隙,所以運作起來還是寬綽而有餘地的。

說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這是莊子養生論的核心。同時說明了要認識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成語"目無全牛"、"游刃有餘"這兩條成語,都出自這裡。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

【譯解】用火來救火,用水來救水,這樣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會增加(衛君的)過錯。

假借孔子教導顏回的話,來闡明一種處世之道。成語「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莊子·齊物論》

【譯解】世上一切事物,無不存在對立的另一面,無不存在對立的這一面。從另一面看不明白的,從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說,彼出於此,此也離不開彼。即事物對立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

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規律,是對形上學和絕對論的否定。比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早2023年。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莊子·人間世》

【譯解】你不知道那個螳螂嗎?舞起它那兩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圖擋住滾滾前進的車輪。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無法勝任的,卻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本領很強大。

成語"螳臂當車"的典故由此而來,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譯解】生長在山上的樹木,因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為能照明而被燃燒,桂樹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而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有用有為必有害,無用無為才是福。闡發了常常被人忽視的"無用之用",蘊含樸素的辯證法。

老子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恆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恆的名稱。中國人的真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種態度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於人的永不滿足的探索與創造精神,倘若象小農社會「小富即安」,滿足於「三分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進取精神沒了,那麼民族的前景也就堪憂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會,人權、個人財產權皆不受保護,災禍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勸戒世人韜光養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它一方面表現了國人的不競爭心理,另一方面不爭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現了國人的狡猾謀略。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國的學問多是「玄學」,不是科學。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此話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謹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闇昧的一面;知道榮耀的一面,但自己寧守卑辱的一面。中國人以柔克剛,太富有計謀了。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人治社會,注定了人際關係複雜,注定了修身處世學問深厚。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治社會一切無保障,為了保護自己,不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國人就應當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老子此話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難遇到。因此,聖人往往是穿著粗衣,卻懷揣著美玉,有貨不能為人所識。的確,老子提出以柔克剛、無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無為而治思想僅為統治者**過後的與民休息政策的依據。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孔子的名言及解釋

1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解釋 默默地記住 所學的知識 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麼因難呢?2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解釋 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裡,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名言及出處

選自於 論語.里仁 解讀 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們看齊,努力做到和他們一樣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應當檢查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樣的過錯。引申為 為人一定要懂得取長補短。不學禮,無以立 選自於 論語.季氏 解讀 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引申為 教導人們行動...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20句 帶解釋

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解釋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 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3 道聽而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