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及出處

2021-03-18 14:25:20 字數 922 閱讀 8489

選自於:《論語.里仁》

解讀: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們看齊,努力做到和他們一樣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應當檢查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樣的過錯。

引申為:為人一定要懂得取長補短。

「不學禮,無以立」

選自於:《論語.季氏》

解讀: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

引申為:教導人們行動要以禮為標準。

「朝聞道,夕死可矣」

選自於:《論語.里仁》

解讀:乙個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當晚就死,那也可以說是並沒有虛度一生。

引申為:教導人們要勇敢探索真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選自於:《論語.學而》

解讀:學到的知識能時常加以溫習,不斷有所收穫,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嗎?

引申為:教人求學的學習和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選自於:《論語.為政》

解讀:只學習不會用心思考,就會茫然沒有收穫;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學習,就會無根據地亂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為:教導人們學習和思考一定要結合起來,不可偏廢。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選自於:《論語.憲問》

解讀:真**德高尚的人,感到可恥的是自己所說的超過自己實際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選自於:《論語.子路》

解讀:說話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實、果斷。

引申為:提倡做人一定要說道做到,言行一致。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選自於:《論語.顏淵》

解讀:普天下的人都親如一家兄弟。

引申為:人與人之間要講究平等,沒有貴、富、貧、賤之分。

「食不言,寢不語」

選自於:《論語.鄉黨》

解讀:吃東西和睡眠的時候都不要講話。

引申為:孔子的養生之道,教導人萬事健康為本。

孔子名言及解釋

孔子 莊子 孟子名言及解釋 1 子曰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 孔子說 乙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 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2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 孔子說 君子團...

孔子的名言及解釋

1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解釋 默默地記住 所學的知識 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麼因難呢?2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解釋 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裡,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名言及翻譯

1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譯文 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2 權,然後和輕重 度,然後知長短。譯文 稱一稱,才曉得輕重 量一量,才曉得長短。3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譯文 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4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譯文 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