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時代觀後感

2021-03-03 23:34:10 字數 2536 閱讀 9792

電視欄目作業班級:11210f03

姓名:王少華

學號:1121011517

《摩登時代觀後感》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雖然他沒有獲得過什麼大獎,但是他的電影,他的表演以及他對社會周遭的理解,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即使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時,同樣產生了很多共鳴。於是課下我又溫習了一遍這部經典之作,並且感觸頗多。

男主人公夏爾洛是個摩登時代大工廠的乙個流水線工人,一天到晚神經質般的重複著同樣的工作,連去廁所抽根菸的享受都被無情自私的資本家剝奪了,最後由於不堪重負,夏爾洛精神失常,被工廠送到了精神病醫院,同時他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卻被警察誤認為是工人暴動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

在監獄中,他又誤食***導致興奮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誕的情節發生在夏爾洛身上,最後他被提前釋放,監獄長對他說:「你自由了。」可夏爾洛卻說:

「可以在多關我幾天嗎,我待在這裡很好。」也許只有在那個荒誕的年代,才有夏爾洛這樣荒誕的想法。

的確,他在外面確實還不如在監獄中,雖然獲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卻依然生活在乙個更大的牢籠中,在這個牢籠中,有錢的人隨心所欲,無產者無家可歸。後來,夏爾洛遇到了同樣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後,女主角愛上了夏爾洛,他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堂——乙個河邊的小破木屋。他們曾經也幻想過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乙個富人家的別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貨商場中的快樂時光,但是這些僅僅是幻想,真正屬於他們的天堂,也僅僅是那個河邊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這裡,我看到了他們從來沒有的溫馨與幸福。

影片最後,夏爾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這一章的標題是「黎明」。我想卓別林更希望他們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爾洛看到女主角緊鎖著眉頭,他告訴她應該笑,應該向著黎明微笑,這也是卓別林帶給我們一系列艱辛,悲苦,荒誕以及黑色幽默後給我們的一絲希望。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再看這部影片,絲毫也沒感到時間的存在,就在我的身邊又何嘗不是每天都在發生電影裡的故事呢。也許我的周圍就有許許多多的夏爾洛,也許根本我就是夏爾洛,誰知道呢。

寫到這裡,想起影片一開始的乙個片段,第乙個鏡頭是許多羊群爭先恐後的擠出羊圈,隨後緊接著切入了乙個許多任務人下班擁擠的走出工廠的鏡頭。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上下班時的地鐵站口,我隨著成千上萬的人群進進出出的場景。我認為摩登時代一開始的那兩個鏡頭完全有理由成為電影史上最偉大最經典的蒙太奇。

突然想到狄更斯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影片主要反映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社會大生產的現實。一開始便是上工大潮如群羊一般湧入工廠。卓別林扮演的小工人,從事的工作是在流水線上擰螺絲,終日重複著簡單枯燥的工作。

而他的老闆所想的只是如何作大限度的利用工人,減少「浪費」的時間,甚至覬覦午飯時間。

在那時的工業生產,流水線等機械化裝置得到了廣泛運用,資本家為提高生產率、獲取更多的利益,大量工人則被訓練得規範化、標準化,成為流水線或機器裝置的一部分。工人簡單勞動與機器緊密結合是當時典型的生產方式。在管理模式方面,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為主導管理方式。

科學管理將工人視為簡簡單單的經濟人,在管理中去除了每個工人的個性和情感。這種非人性化的管理極大限度的壓榨和激發著工人的體能極限。長此以往,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乃至身心都遭會到嚴重的挫傷。

《摩登時代》裡卓別林飾演的擰螺絲工則被日復一日的簡單機械毫無間隙的工作,逼至神經衰弱!

泰勒制,並不將人當作資源,而是工具。在當時,短期內的確及大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激發了人的潛能。但物極必反,霍桑效應便是典型的體現。

人性的激發和制度規則本身是一對矛盾。對企業而言,制度、程式、規則是必須的,是企業執行的基礎。而人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找到兩者的平衡點,關鍵在於在進行制度和流程設計的時候,要以人作為出發點,要從人的特性及人的需求出發,一切制度安排和流程設計得考慮人的需求,要尊重人格,不能超越人的發展階段。

工人也有經濟層次以上的需求,並且並不會滿足於簡單沉重的機械化工作及其帶來的與工作強度不成比例的微薄的經濟報酬。如果資本家還是一成不變的以傳統而粗暴的方式剝削和壓榨工人,便會產生例如「霍桑效應」一樣的士氣底下的生產關係上的矛盾。以至於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當矛盾激化,泰勒制再也不能起到提高生產力的作用。管理者只得開始關注人的需求。心理學界則出現了馬**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的劃分使管理者了解了雇員的心理需求。工人不再被視為是單純意義上的經濟人,雇主與雇員的雇用關係也得到了緩和,生產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摩登時代》中體現的有關管理的思想還有很多。如卓別林所飾查理因故入獄,出獄後得到某大人物的介紹信,證明「此人乃誠信忠義之人」,此信好像令牌一般,查理找工作屢試不爽。當然,由於查理本人除了擰螺絲外無任何才能,所以每份工作的嘗試都已失敗告終。

且不說查理的能力問題。當時的管理人員僅憑一封證明誠信忠義介紹信就可將工作付與他從未謀面、並不了解的人,不能不說是非常莽撞的。乙個企業,無論大小,對人才的要求標準都應該是適合自己企業方向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誠信忠義」就可以以此可見,現代企業的擇人標準應該是「最滿意」、「最合適」。

而傳統上的「最優秀」和「有關係」則是非常不可取的。

《摩登時代》是一部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的優秀電影。值得思考之處還有很多,而這只是一些我個人的不成熟看法。

摩登時代觀後感

另乙個片段是卓別林掉入大型機具的齒輪中仍繼續工作著,而在制式化的工作下,其動作變成了乙個不經大腦思索的直接反射動作,因此即便他滾入齒輪 遇到穿有兩顆鈕扣的婦人都直接反射性的執行他的工作,完整的呈現制式工業化下員工的思考必須完全屏除,只要向機械般工作就好。而對於雇主和雇主賜予的工作則要以尊敬的心來面對...

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 主要反映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社會大生產的現實。一開始便是上工大潮如群羊一般湧入工廠。卓別林扮演的小工人,從事的工作是在流水線上擰螺絲,終日重複著簡單枯燥的工作。而他的老闆所想的只是如何作大限度的利用工人,減少 浪費 的時間,甚至覬覦午飯時間。聯絡現在上的管理學,有如下幾點感受。第一不可...

《摩登時代》觀後感

資本家剝削工人,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 在歷史書見過無數次,在口頭上傳唱一代又一代,但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真實社會情境也只是想象之中的。最近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 摩登時代 給我們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一撇,給我的感觸頗深!在影片的開頭,流浪漢查理在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工作。繁重而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