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複習材料

2021-03-03 22:17:58 字數 4670 閱讀 8750

判斷:社會工作有三個基本前提:第一,無論任何人都十分重要;第二,人在互動中會產生個人、家庭、社群等方面的問題;第三,某種社會工作方法可以舒緩上述問題,從而改善個人的生活。

社會工作是融價值、理論和實務於一體的多維系統。它遵循助人和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群工作、服務行政管理、社會政策等專業方法,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

社會工作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助人專業,本質上在於其特殊的價值倫理和服務技術。

哲學、倫理和意識形態應該是社會工作的靈魂所在。

基礎理論說明事物的原因,是實務理論的基礎。心理學、社會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就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知識基礎。

制定計畫就是根據對問題和需求的綜合把握,設立工作目標,發現候選方案和決定實施方案。

由於倫理是社會工作區別於其他助人工作的根本標誌,因此,只有在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和體現專業關係的基礎上運用了社會工作技術,這些解決方法才可視為社會工作。(例如,某些活動也採用了資源開發、宣傳組織等「疑似」社會工作技術,但是這些活動採用了由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服務物件只是被動參與,組織者與參與者沒有夥伴關係,這些活動也就沒有體現社會工作的特色。)

社會工作的知識基礎是由理論知識、實務倫理和實踐三部分組成的繁雜體系。

社會工作起源於貧民救濟或慈善事業,也可說起源於英國的伊莉莎白濟貧法,其中以2023年的濟貧法最著名。

德國的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是為了解決貧困問題而實施的,這些精神與做法對後來的社會工作制度與方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2023年出現在英國,2023年擴充套件到美國,形成了風行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運動。

英美的睦鄰組織運動,其目標在於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貧民共同生活,打成一片,實現政治平等與民主,可使貧民獲得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機會。湯恩比因病去世,巴氏於是約集友人成立了第乙個社群睦鄰服務中心。

社會工作是適應社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後,社會工作經歷了從志願性工作到行業性工作及專業性工作的轉變過程。

里奇蒙在2023年出版的《社會診斷》標誌著專業社會工作的誕生,里奇蒙也因此被人們譽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創始人。

價值是存在於社會當中的一種信仰,是人們對行為的一種偏好,是人們行為的乙個指引。

價值或價值觀可以區分為不同的層次:第乙個層次是個體或個人的價值觀;第二個層次是群體的價值觀;第三個層次是社會的價值觀;第四個層次是專業的價值觀,這四套價值觀並不衝突。

倫理是哲學和價值觀的具體化,是人們的行為標準和準則,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制約作用。

與價值或價值觀可以區分出不同層次一樣,倫理也可區分為一般倫理和專業倫理。

當面對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困境時,社會工作者必須要作出抉擇。多戈夫等認為,倫理相對主義和倫理絕對主義構成了社會工作者進行抉擇的兩個理論基礎。

倫理絕對主義者堅持可以制定倫理原則,這些原則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在他們看來,價值觀在做倫理抉擇的過程中是乙個核心要素,因此,在進行倫理抉擇的過程中,首先要澄清個人和群體的價值觀以及社會和專業的價值觀。

多戈夫等認為,在倫理準則篩查方法和倫理原則篩查方法二者之間,應該永遠先用倫理準則篩查方法。只有當這一篩查方法不能提供滿意的指導時,社會工作者才可以使用倫理原則篩查方法。

社會工作理論可以大致分為外借理論和實務理論兩種。(所謂外借理論指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借用的相關學科的理論,如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社會工作系統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就借用了一般系統理論和社會學系統理論。

所謂實務理論指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為達到工作目標而依據工作經驗所研究擬定的理論框架。)

社會工作理論還可以劃分為「為社會工作的理論」和「社會工作的理論」兩部分。(前者是有關人與社會的本質、人的行為和社會規則的理論,這些理論可以為社會工作所使用,但並非社會工作所獨有。後者是有關社會工作實務本身的性質、目標、過程和方法的理論,它是社會工作專業領域特有的理論。

)社會工作者在進行實務工作時並不以理論為基礎。還有的學者認為,社會工作作為應用性專業,首要任務是解決心理——社會問題,而非以理論建構或驗證為主要目的。但是弗萊克斯納和格林伍德等學者認為,專業的條件之一是其工作技巧的背後必須具有理論基礎。

也就是說,注重實務背後的理論是專業的重要特徵。因此,社會工作作為專業,其實務以一定理論為基礎。

第一種觀點和做法是選擇一種特定理論作為實務基礎,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社會工作者認為某種理論具有廣度和深度,可以指導在不同情境下的實務。二是在某種特定情境下,社會工作者認為某理論最具有適合性,因而採用此理論作為實務基礎。

危機干預和任務中心模型都認為,有時間限度的短期**同樣具有效用。戈蘭是危機干預理論的代表任務。她認為,任何個人、群體和組織都會面臨危機。

任務中心模式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

模仿學習往往是認知性的,案主會把自己放進他們正在觀察的情境中,想象自己應該如何行動。因此,在社會工作實務中激發案主如此思考是十分有效的。

一般系統理論認為,所有有機體都是乙個系統,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各司其職,使有機體成為和諧的整體。同時,這個系統又與外部環境發生交換作用,使其得以生存和發展。

社會工作的社會心理視角重視從社會互動角度理解人們的認知、態度和行為,角色理論是其中的重要理論。

乙個人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當這些角色不相容時就會出現角色衝突,當不同人對同一角色的期望不一致時就會出現角色內衝突,當人們不能確定角色內涵是什麼時就會出現角色模糊或不確定。案主的某些行為實際上是由角色衝突和不確定引起的。

羅傑斯的案主中心理論最具影響。他使用「案主」而非「病人」或「物件」在某種程度上就表明,案主處於中心位置,是積極和自主的,可以負責任的參與諮詢過程。

經濟發展並沒有給全體人口帶來福利增長,也沒有解決貧窮、失業和疾病等諸多社會問題。其中原因之一在於,人們認為社會福利是一種消耗,過多的社會福利開支會影響對經濟的投入,損害經濟的發展,因而缺乏足夠的社會分配和投資。這是乙個錯誤的觀點。

激進的社會工作理論通常與左派觀點相連,源於西方馬克思主義。該理論認為,弱勢群體所處的不平等地位是由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社會結構導致的。社會工作者只有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結構,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放被壓迫和被剝削者。

女性主義則主要從社會性別的角度來審視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壓迫。

賦權理論認為,要改善弱勢群體的狀況,就必須消除這些權利障礙,賦予群體成員各種正面的或積極的權利。該理論認為,可以從個人(有關影響和解決個人問題能力的感覺和認識)、人際(與他人合作促進問題解決的經歷)和環境(能促進自助努力的社會制度)三個層面來進行賦權實踐。如果說賦權理論強調從外部為案主充權的話,力量視角則更加重視案主內部或本身具有的能力和資源。

力量視角認為,社會工作者應該關心案主本身的力量,協助案主認識自己的力量和發揮自己的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和發展。

社會心理層面的發展主要涉及自我意識、人格、情緒、社會關係、道德、價值觀等,這是社會工作最感興趣的層面。

艾里克森人生八大階段:青春期到成年,主要「危機」為認同和認同混亂,發展自我認同感,可能經驗認同混亂。美德為誠實。

艾里克森的在每個發展時期個體都要體驗正面和負面經驗才能發展出特定品質的說法,對社會工作也極具啟發性。

班圖拉的社會—認知學派指出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很大主動性,強調學習是一種主動觀察和模仿的過程,個體不是被動等待對環境刺激進行反應而是參與構建環境。

家庭生命週期理論的背景是20世紀70—80年代中葉的美國社會。其背景無法涵蓋日趨多元化的現代家庭結構。

青春期(12~18歲),朋輩群體在中學階段起重要作用。在青少年時期,由於他們迫切追求身份相同,所以也較容易受朋輩群體的影響。受不良朋輩的影響做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如吸菸、吸毒、集體犯罪和不良性行為等,應該予以特別關注。

虛擬社群(網路),網路從一定意義上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與在千里之外的親友溝通成為可能,但是,網路減少了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它使個體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

社會透過各個子系統(如家庭、朋輩群體、學校、工作單位和社群等)間接影響個體的發展,同時也透過社會分層和流動、社會歧視和傳媒等直接影響個體的行為。

個案工作具有助人功能和穩定社會的功能。個案工作通過解決社會微觀層面的問題,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維持社會秩序;通過預防社會成員新問題的產生使其免遭痛苦,從而使社會保持持續穩定的狀態;通過為社會成員爭取權益,來改善社會環境,從而在客觀社會起到了避免由社會不公平問題導致的社會矛盾的激化。

實施主體指受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者,他們在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內從事對個人或家庭的服務。這種服務是不同於一般的社會公益活動和志願者活動的。

個案工作的物件是個人或家庭,亦被稱為案主。接受個案服務的案主可能是自願的或非自願的。前者是案主主動前來求助;後者是由法院傳令,或機構通過外展工作,要求案主接受個案輔導。

功能學派個案工作是傳統四大流派之一,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賓州大學。它是受20世紀20-30年代盛行的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論「人的決定論」的影響而產生。

心理及社會學派個案工作在早期的社會工作實務中是最具影響力且被普遍採用的服務模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里奇蒙2023年著的《社會診斷》,書中提及重視社會環境對個人有重大影響。

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個人需要具備動機、能力和機會,因此該學派的工作目標是「適應」而非「**」,機構的功能目標是協助案主達到他先前的社會功能和提公升目前達到的功能。

行為學派奠基者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和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

危機介入模式始於2023年林德曼對波士頓大火死難者家屬的死別反應的研究。

危機介入是一種短期**法,以廣泛的人類行為**的理論為基礎,目標是在有限時間內以密集式服務來提供支援性協助,使案主恢復以往的平衡狀態,並且在處理日常問題的能力上得到長期性的改變。

任務中心模式是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芝加哥大學的雷德與愛潑斯坦所提倡。任務中心模式已成為臨床服務的主要模式。與其他模式相比,該模式只提供**過程的框架,而不必對具體**方法的選擇做出規定。

社工考後審核材料要求

附件22012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 考後審核的材料要求 一 2012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發證登記表 經單位審核蓋章及考生本人簽名 原件乙份 二 本人身份證 學歷 位 證原件及影印件各乙份 以非全日制學歷報考的人員,還須提交之前所取得的全日制學歷證書原件和影印件乙份。原件經審核後退回 ...

社工中級實務複習記住必過

第一章通用過程模式 1.人在情境中 人與環境 互動作用的視角就構成了通用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人 增能,環境 培育好的環境,人與環境的互動 人適應環境。2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理論是關於 人的生理 心理和社會發展的理論,包括人們生活所處的各個社會環境系統的理論,重點放在個人 群體 社會和經...

社工中級實務考點分析及複習建議

綱要 一 內容分析 兩大板塊 二 考試分析 兩種題型 一 題型題量 二 解題思路 三 複習建議 一 融會貫通 二 牢記十二個字 三 適當做題 正文 一 內容分析 兩大板塊 前兩章是社會工作的通用過程模式,是社會工作實務中 主要是個案 小組等微觀服務方法 用來預估問題 制定方案和開展服務的一般過程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