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誦讀古詩文

2021-05-23 00:46:42 字數 3535 閱讀 6693

眾所周知,學習古詩要多讀,在讀中想象詩境,感悟詩情,用古人的話來說便是「因聲求氣」。一般古詩教學常常是**錄音——教師範讀——學生自讀、齊讀、重點讀,讀得不可謂不多,教材教參對誦讀指導得也算得力,然而要真正做到藝術誦讀,卻非易事。首先,一系列技術處理是繞不過的。

教師不可能每首詩都作出極為詳盡的指導,但必要的指導也是應該的;而且,針對不同的詩,進行不同的指導,整個古詩教學合起來,誦讀指導也可謂蔚為大觀。

一、突出重音

重音是指語句裡讀得較重,聽起來特別清晰的字音。重音的作用是為了強調、突出。重音可以通過重讀、吐字清晰、適當延長的段加以表現。重音分為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

語法重音是指句子中某些重要成分要重讀,比如某些動詞、狀語、補語、指示代詞。如「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中「重色」「思」「多」「不得」宜重讀。又如: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中「亦」「安」宜重讀。詩歌韻腳宜重讀。語法重音是用得最普遍的。

觀察不同學生的朗讀習慣,有的有明顯的重音意識,有的則相當淡漠,平均使力,除了有對詩文理解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延續不良誦讀習慣的原因。

邏輯重音是指語句中某些需要突出或強調的成分需要重讀。如「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為了強調投降派把持朝政帶來的低迷局面,可以重讀「世事艱」三字,為了強調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可以重讀「氣如山」三字。邏輯重音有誦讀者更大的發揮空間,需要誦讀者對詩作進行深入全面把握,再根據詩作主旨和自己的設想,確定重音位置。

有利於突出主旨、很能傳情的詞,自然要重讀。如《越中覽古》一詩,通過對比,表達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宜重讀「破」字,以突出勝利的氣勢,重讀「盡」和「滿」,以突出越王將士驕奢淫逸、驕傲自滿的情態,重讀「惟有」,以突出對「今衰」的慨嘆。

二、把握語速

語速是指誦讀語句時的速度。語速對於表達不同情感有重要作用。一般在激動、歡快的時候,語速要相對快一些;而在痛苦、悲傷的時候,語速相對慢一些。

不同體裁的作品語速往往有不同要求。一般是詩歌比散文慢,古詩比現代詩慢。古詩語句短,不像現代文語句長、朗讀換氣難,更重要的原因是古詩語言相對古奧,讀快了不利於自己和聽眾理解。

當然,讀到情緒慷慨激昂、熱情奔放時,不宜過慢。同一首詩裡,情感的起伏,語速自然要隨之而變化。

現舉例說明。李白《將進酒》雖有憤激壓抑,但還是有激越狂放,語速宜稍快,李白《行路難》(其一)表現懷才不遇的憤激宜稍慢。但兩首詩語速各有變化:

《將進酒》是先稍慢,逐漸加快,到「鐘鼓饌玉」幾句又稍慢,最後又逐漸加快;《行路難》前六句都宜緩慢、深沉、凝重,「閒來」二句可略快,「行路難」幾句又宜慢,「長風」兩句宜輕快自信。一句話,語速就是由情感決定的。又如李清照 《一剪梅》,為了更好傳達那種孤獨、相思之苦,整個調子都宜緩。

《聲聲慢》則更宜緩慢沉重。蘇軾《新城道中》情緒喜悅、歡快,誦讀宜輕快。

語速還體現為節奏。節奏主要表現在「音步」上,具體體現為有規律的停頓。停頓是指誦讀過程中的間歇。

節拍與節拍之間可以算是很小的停頓。四言詩的節拍統一為「二二」,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五言為「二二一」或「二一二」,如「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七言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楚辭一句一般為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但這種節奏是可以打破的。為了更好地傳達感情,可以當停而復斷,當斷而還連。這就要說到邏輯停頓。

在語法結構以外,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觀點而作的停頓便是邏輯停頓。如《越中覽古》為了強調古今對比,第三句宜與第二句蟬聯而下,不作停頓,而第三句與第四句之間就宜稍停頓,尤其「惟有」之後,更有很大停頓,停頓之後,緩緩吐出「鷓鴣飛」三字,一字一頓,那種感慨自然逼真地傳達出來。

三、變換語調

語調是指朗讀時語句的音高變化。聲調指單個字的音高變化,語調是較大成分(詞語、短語、句子、句群)的音調製化。語調很能表達感情。句子的音高變化常有四種:

1.公升調,由平公升高,常用來表示反問、疑問、驚異等語氣。如:「能不憶江南?」

2.降調,先平後降,常用來表示肯定、感嘆、請求等語氣。如:「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3.平調,始終保持同樣的高低。如:「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4.曲調,調子公升高再降。如:「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日月」較平,「擲人去」「有志」上公升,「不獲騁」下降。

語調往往和語氣相關,又和表達方式相關,更和感情相關。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往往較平緩,而抒情或者說在其他表達方式中帶有抒情時,語調製化就較大。歡快者高昂,悲傷者低沉。

以《長恨歌》為例,第一層寫玉環受寵,整個調子宜高;第三層寫玄宗思念玉環,極盡傷感落寞,宜低沉緩慢。第四層寫道士尋仙,讀到玉環迎接道士時,應該較高昂,讀到傷別相思處,宜低沉,最後表決心處,又宜高昂,最後一句點「恨」,宜緩宜低。

誦讀時,要把握大局,又要注意區域性的高低變化。如《夢遊天姥吟留別》第二段,「我欲」至「青雲梯」都宜輕快低沉,突出「夢遊」神秘和詩人喜悅色彩。「半壁」至「層巔」宜高昂,「雲青青」二句宜低沉,仙人出現的熱鬧場面宜高昂,夢醒感嘆宜低沉。

《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上句公升調,公升得很高;下句降調,降得很低。《書憤》前四聯較高昂,尤其第二聯,揚得很高,後四聯較低,尤其「鏡中衰鬢已先斑」降得最低。

四、巧用音色

音色是指聲音的特色和風格。如渾厚、尖細、清脆、沙啞、圓潤、粗澀等。音色對情感抒發有重要作用。

讀不同風格的詩,理應用不同的音色。讀豪放詞宜用渾厚粗重的聲音,讀婉約詞宜用尖細清脆的聲音,讀典雅之作可以用圓潤宛轉的聲音,讀俚俗之作則不妨用粗糙尖新的聲音。

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李白的《將進酒》,需要渾厚大氣的聲音,要有包容一切,吞天吐地的氣度,好像自己胸中正有三千里山河、五千年滄桑似的。讀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聲聲慢》,要用尖細沙啞的聲音,讀出那種愁腸百結、欲說還休的感覺。

同一首詩,要根據詩境和詩情的不同,運用不同的音色去讀。讀《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要字字咬得十分清楚,讀出那種深切的激憤,讀「鏡中衰鬢已先斑」,要用蒼老、沙啞、擅抖的聲音。讀白居易《琵琶行》描寫**一段,要運用不同音色去表現:

宛轉、冷澀、激越。

音色的控制有相當難度,但總要有意識追求才行。音色的控制主要靠調整發聲部位和調整共鳴腔來進行。要發出渾厚的聲音,開口度宜大,發聲部位宜稍靠後,共鳴腔要大,充分運用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

要發出尖細清脆的聲音,開口度宜小,發聲部位宜靠前,多用口腔共鳴和鼻腔共鳴。各類音色的控制有時很難言傳,在誦讀中可以多嘗試各種發聲方法,以找到預設的感覺和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聽名家誦讀錄音,注意重音、語速、語調、音色等特點,適當作一些記號,然後自己跟著誦讀,力求誦讀有表現力。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聲情並茂的誦讀,以情激情,激發學生誦讀的慾望和熱情。還可以讓學生來讀,師生一起為他尋找優缺點。

可以多人分別讀同一作品,比較優劣,促進學生誦讀。對於疑難處,還可以進行討論,該如何讀。還可以讓音色差距大的學生接力讀,體會不同音色的不同效果。

把握整首詩的語速調子和語速變化規律,並有意識效仿。還可以抽學生誦讀,由老師或者同學指出語速、停頓處理是否得當,再進行誦讀。可以讓學生先反覆鑽研,反覆誦讀,把表現力發揮到極致,再進行比賽,通過比賽來促進學生誦讀。

以上四種技巧,在誦讀時,應該綜合進行考慮,並在誦讀中予以表現。其他技巧很多,比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輔以體態語等,限於字數,本文不作贅述。

古詩文誦讀總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新課標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中學生誦讀。在開學初,我校積極響應教育中心大力開展 古詩誦讀 活動的號召,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了古詩...

古詩文誦讀總結

黃美訓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新課標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中學生誦讀。在開學初,我校積極響應教育中心大力開展 古詩誦讀 活動的號召,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

古詩文誦讀總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新課標推薦背誦的80首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易讀易記,特別適合中學生誦讀。在開學初,我校積極響應教育中心大力開展 古詩誦讀 活動的號召,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了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