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野外實習

2021-03-04 09:54:46 字數 4721 閱讀 2004

洛陽土壤資源概況

洛陽地處豫西山區,丘陵、山地佔全市總面積的80%以上,平原川區佔全市總面積的10%左右,可利用耕地較少,2023年人均僅有1.2畝;境內大小河流2萬餘條,其中常年有水的7600條,而且多屬季節性河流,河道徑流豐枯懸殊;年均降雨600餘公釐,且分布不均,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因而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災害頻繁,加之改變生產條件難度大,抗災能力低,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洛陽市土壤按地帶性土壤劃分,屬褐土地帶,由於地方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壤發生了較大分異。

據調查,按照土壤分類系統,洛陽共有 5個土綱12個土類,25個亞類,63個土屬,138個土種。在12個土類中,廣泛分布的主要是棕壤、褐土、紅粘土、潮土四類。其它土類僅有零星分布。

按地域分布,洛陽土壤資源被劃分為以棕壤為主的西南部中山區,以褐土粗骨土為主的西南部低山區,以褐土紅粘土為主的北部黃土丘陵區,以潮土為主的伊洛河平原區。

棕壤土又稱棕色森林土。此類土壤主要在海拔 1000公尺以上的中山區,分布於欒川、嵩縣大部分地區,汝陽、洛寧部分地區和新安、宜陽少部分地區。全市棕壤面積31.

2941萬公頃,佔土壤總面積的22.8%,其中欒川面積最大為11.5萬公頃。

此類土壤上與草甸土壤,下與淋溶褐土相連。由於氣溫偏低,降水較多,光照不足,蒸發量較小,濕度較大,自然植被茂密,有機質分解緩慢,較厚的枯枝落葉分解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元素,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最適生長土壤。

褐土又稱褐色森林土,或森林草鈣土。褐土是境內主要的帶性土壤之一,廣泛分布於棕壤以北及東北部的半濕潤半乾旱的丘陵區,總面積達 54.3434萬公頃,佔境內總土壤面積的39.

6%。其中洛寧、嵩縣、欒川、新安、宜陽、汝陽等縣褐土面積都在850~1000公頃以上。此類土壤在棕壤土之下,潮土之上,氣溫稍高,降水一般,光照充足,蒸發量大,比較乾旱,植被主要為夏綠闊葉林和旱生闊葉林;在低山丘陵有酸棗、黃荊等稀疏灌木林及耐旱草類植物組成的自然植被和已被人類開墾種植的農作物、經濟林等。

紅粘土,又稱紅膠土、紅土等。主要分布在海拔 300~1000公尺之間的水土流失嚴重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遍及各縣(市、區),面積16.6980萬公頃,佔總土壤面積的12.

17%,此類土壤棕紅色或暗紅色,質地粘重、緻密、乾硬,易板結,透水透氣性較差,耕性不好,但土壤含鉀量高,保肥性好,屬低產土壤,適宜農作的菸葉、花生、紅薯等耐旱作物及經濟林、刺槐和生態林的發展。

潮土,也稱沖積土,屬半水成土土綱。主要分布在黃河、洛河、伊河、汝河、澗河等河流下游灘地和兩岸的

一、二級階地上。面積 5.2462萬公頃,佔境內土壤總面積的3.

82%。其中宜陽面積最大,為1.78萬公頃,主要分布在洛河兩岸。

此類土壤可分為潮土、灰潮土、灌淤潮土、溼潮土、脫潮土5個亞類。此類土水位較高,土壤濕潤,疏鬆或緊,質地較細,可根據此類土壤的不同亞類情況和保肥效能及有機質、磷、氮含量確定種植農作物或發展林業。

1、主要土類分布

(1)褐土:廣泛分布在低山丘陵區,南起欒川、嵩縣城,北至邙嶺、吉利。全市各縣區均有分布,成土母質為黃土,其次為各類岩石風化物。

根據其發育程度,褐土分為淋溶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及潮褐土等五個亞類。淋溶褐土分布在自然植被較好,淋溶作用較強,海拔750公尺以上的中低山體上,母質為各類岩石風化物的殘積坡積物;在洪積扇中上部、嶽陵平地分布著褐土亞類,母質為黃土或黃土狀物質;在坡度較大的丘附坡地、溝谷兩側,山前高階地上分布著石灰性褐土;在洪積扇下部、河流兩岸的階地上,由於地下水參於成土過程,分布著潮褐土;在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的山丘及洪積扇上緣,多形成褐土性土。褐土主要為農用地,其次為林、牧、果用地,面積815.

15萬畝,佔總土壤面積39.6%。

(2)棕壤:集中分布在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體的中上部,即欒川、嵩縣、洛寧、汝陽、宜陽等縣的中山區,新安縣北部山區亦有小面積分布。棕壤的成土母質主要為酸性巖和中性巖,黃土母質面積很小。

在植被覆蓋度高、土層較厚、濕潤多雨地帶多形成棕壤亞類;在植被覆蓋度差、土層較薄地段形成棕壤性土,二者常呈復區分布,棕壤是主要的山地土壤,也是主要的林業用地,面積469.4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22.8%。

(3)紅粘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區的中上部,往往和褐土交錯分布,成土母質主要為第三系紅土,如伊河兩側丘陵區,包括伊川、嵩縣、欒川和澗河南北的部分紅粘土;其次為早第四紀紅土,為洛河兩側(包括洛寧、宜陽、孟津、偃師等縣)丘陵區的紅粘土。全市紅粘土面積為250.

4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12.2%,是本市潛力較大的土壤之一。

(4)潮土:主要分布伊、洛、汝、澗、黃等河流兩岸

一、二級階地上,地下水位3公尺左右,母質主要是第四紀黃土的河流沖積物,其次為各類岩石風化物的沖積物,因母質**不同及地下水位高低的差異分為潮土、溼潮土、灰潮土、脫潮土、灌淤潮土五個亞類。灰潮濕土地區由於雨量較大,母質中碳酸鈣被淋洗,土體中無或極微弱無石灰反應,分布在嵩縣南部的車村一帶;溫潮土分布在沿河兩岸的低袋子凹地帶,地下水位在1公尺以內,有時有季節性積水;脫潮土分布在河流兩岸的較高階地上,由於地勢較高,地下水位在3公尺以下,土壤脫離地下水影響出現碳酸鈣的分異;灌淤潮土為人工引水灌淤而成,在本市僅零星分布;潮土亞類面積最大,成土母質主要為第四紀黃土沖積物,地下水水位3公尺左右,由於河流沖積物為緊砂質潮土、壤質潮土、粘質潮土等土屬。潮土土類面積為78.

69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3.8%。由於地勢平坦,土層濃厚,水源豐富,是本市高產穩產土壤之一。

(5)黃棕壤:是伏牛山脊南部的地帶性土壤,僅嵩縣白河鄉有一小面積分布,面積為26.99萬畝,佔總土壤面積1.31%,母質為酸性巖類風化物的殘積坡積物及下層系黃土。

(6)砂姜黑土:分布在汝陽內埠灘底部和宜陽的白楊鎮東南部低窪處,成土母質為洪積河湖相沉積物,具有腐泥狀黑土層和潛育砂姜層,地下水位1-2公尺,雨季有短時期積水,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亞類,面積為2.5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0.

13%。

(7)水稻土:分布在伊川鳴皋鄉伊河北岸的低窪地和汝陽小店、城關鄉。由於長期積水和季節性積水,經長期耕作形成較明顯的犁底層和蘭灰色的潛育層,有潛育性水稻土亞類,面積為2.

3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0.12%。

(8)火山灰土:分布在汝陽內埠和伊川白元等鄉的丘陵區,成土母質為第三系火山噴出巖的風化物,一般土層較薄,常呈母質狀態,面積為5.4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0.27%。

(9)山地草甸土:分布在中山區山頂窪地,由於地下水位高,通常在一公尺以內,並有季節性積水,常形成以還原為主的潛育層及草炭層,生長著簸箕柳、黃花草等草甸植被子。在龍池漫後湖海拔1439公尺山頂的山間窪地和老君山海拔2100公尺山頂,面積為807畝,佔總土壤面積的0.

04%。

(10)紫色土:分布在伊川呂店、嵩縣等地丘陵區,成土母質為紫紅色砂頁岩。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土層淺薄,母岩特徵明顯,面積42.99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2.09%。

(11)粗骨土:分布在低山丘陵區及洪積扇的上部,礫石含量多,土層淺薄,植被稀鬆,水土流失嚴重,面積為363.36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17.67%。

(12)石質土:分布在嵩縣九店及其它的石質山地,無植被或僅生長稀疏植被處,面積0.43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0.21%。

2、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

境內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崤山等中山區,山勢陡峻,群山林立,山峰拔地而起,其主峰均在2000公尺左右,相對高差也在千公尺上下,土壤隨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現著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性。

通常棕土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1000—750公尺處分布著淋溶褐土,750公尺以下分布著褐土性土。但它們也常是犬牙交錯分布。紅粘土一般分布在丘陵的中上部,從海拔300—1000公尺處均有分布;褐土常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嶺平地和洪積扇的中上部,海拔多在180—500公尺之間;潮褐土分布在褐亞類之下,潮土之上,海拔多在120—350公尺之間;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由近及遠,從低到高依次分布著溼潮土、潮土(砂質潮土、壤質潮土、粘質潮土)及脫潮土亞類。

以伏牛山體的老君山為例,2100公尺以上的老君山頂有小面積的山地草甸土,1000公尺以上有棕壤分布,1000—900公尺分布著淋溶褐土,900—750公尺分布著褐土性土、紅粘土、700公尺分布著潮土。

(四)土壤改良利用分割槽

它是按照土壤的綜合性和主導因素為原則,根據土壤特徵、地貌型別、農業利用特點及改良利用方向的一致性而劃分的。首先將轄縣(區)的山地、丘陵、平原加以分開。同時考慮到山地有棕壤、黃棕壤、粗骨土;低山有褐土、粗骨土;丘陵多為紅粘土;川地多為潮土等劃分為四個土區。

分割槽命名採用分布方位或地名—大地貌型別—土壤組合及改良利用方向連續命名法。據此劃分為四個區三個亞區,即:1、西南部中山棕壤、黃棕壤、粗骨土水源涵養區,面積為643.

86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31.85%,在改良利用方向上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因地制宜,發展用材林,增強保土涵水能力。2、低山褐土、粗骨土、林、牧、果土特產區,面積為549.

4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27.18%,在改良利用方向上應加強小流域治理,發展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發展養蠶業。3、北、中部黃土丘陵紅粘土,糧、經、果水土保持區,面積668.

56萬畝,佔總土壤面積33.07%,此區內又分了三個亞區。在改良利用方向上應實行精耕細作,調整作物布局,搞好坡改梯,種樹種草,發展林果業、畜牧業。

4、伊、洛河川地潮土、褐土糧菜區,面積為159.69萬畝,佔總土壤面積7.9%。

在改良利用方向上應推選各項先進技術,搞好集約經營,搞好排灌工程,合理布局建立穩產高產糧田,發展蔬菜和瓜、果生產。

一、目的意義

土壤地理野外實習,是土壤地理教學環節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結合實際,應用和驗證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與知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習常規土壤調查與製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土壤地理野外實習的重點是學習與掌握土壤路線調查(或概查)的方法。它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查前的有關資料和圖件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土壤地理調查路線的選擇;土壤剖面的選點、觀察、描述與記載;土壤標本與樣品的採集;土壤圖的調查與繪製;編寫土壤調查報告或土壤圖說明書。

有條件時,可與土壤遙感調查與製圖實習同步進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土壤學野外實習報告

6 水文條件 雖然在安寧河流域但是非常乾旱,沒有輸水渠道 7 土壤型別簡介 土層深厚 質地良好 八 實習區域土壤特點總結 1 成土過程分析 因安寧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過程不進行詳細分析。2 觀察的土壤剖面特徵 一公尺寬 長 深的向陽自然剖面 3 農業利用方面情況 存在的問題及改良方案 不適宜農耕...

霧靈山土壤植物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2012年7月 2010級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楊昱祺 1100900035 2012年7月5日至14日,我們跟隨幾位土壤和植物地理學老師在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的霧靈山進行了為期10天的野外實習。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收穫了許多在課堂中教室裡無法收穫到的知識和能力,鞏固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彌補了課...

土壤學野外實習指導書

土壤野外教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習能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土壤的分布 分類 形成條件 剖面特點及改良利用措施。使同學掌握土壤型別調查的基本方法,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實地觀察和動手能力,並對主要土壤型別的性狀特徵及改良利用情況有乙個比較全面的認識,為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土壤問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