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2021-03-04 09:54:46 字數 4801 閱讀 2029

系院:資環學院

土壤地理學野外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野外剖面點的選擇原則,並據此確定調查剖面的位置。

2、 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層劃分的基本原則;學習利用常用工具與方法進行土壤剖面形態觀察與記錄。

3、 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樣品的方法與操作。

4、 通過挖掘不同的土壤剖面並進行調查,從而獲得其不同特徵。

5、 培養團隊精神,培養良好的野外考察習慣,增強小組、班級及專業的凝聚力。

二、 實習意義

通過野外土壤剖面觀察,學會用簡單的方法認識土壤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農業生產狀況,從而認識土壤,並聯絡土壤生長環境,分析土壤形成原因及利用改良土壤的方法。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通過實習的方式讓我們對土壤剖面有乙個直觀的認識,並可以做一些野外調查。

另外,此次實習增進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三、實習內容

(一)實習路線:南寧——武鳴——大明山南坡——馬山縣城——弄拉自然保護區——上林縣大豐鎮下水源村——南寧

時間:2023年6月16日、17日、18日

(二)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觀察

1 、氣候資料的調查:

包括溫度、降水量、蒸發量、霜期、風、水、旱、澇災害等。

2、母質:

直接由岩石風化而形成的殘積物母質。要記載岩石的種類、風化程度及形態;如係沖積物、風積物等運積母質,則記載其種類、生成過程及其性狀。

3、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為山地、丘陵、河谷、沖積平原,盆地及窪地等。當了解地形時要記載地點、周圍環境、地形的變化情況與土壤發育與分布的關係。

4、侵蝕情況:

在山區進行土壤調查與觀察時要更為重要,要詳細記載侵蝕方式、程度、引起侵蝕的原因,如何採取防止措施。

5、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況:

首先觀察地表水的有無及其狀況,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條件的有無,現有灌溉的系統及灌溉的可能性。其次要記載該地區的排水情況、排水系統等。

6、植被情況:

包括植物群落、生長情況、指示植物、造林狀況。

7、農業生產狀況調查:

包括農作物種類、產量、及施肥情況、豐產經驗及畜牧業的發展情況等

(三)土壤剖面的觀察與記錄

土壤剖面是土壤內在形態的外在表現,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態,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質及農業生產價值。在田間觀察土壤時除觀察土壤的自然環境外,還要借助於土壤剖面的觀察與分析來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1、土壤剖面位置的選擇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選擇必須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溝邊、肥堆及土層經過人為翻動或堆積的地方挖掘剖面;第二個要求是土壤剖面要是向陽的;第三個是土壤剖面一定是垂直方向的。

在選擇有代表性地點後,挖長約2公尺,寬1公尺,深1~1.5公尺的土坑

在挖剖面時要注意觀察朝陽面,觀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自然狀況,挖出的土拋在土坑長邊的兩旁,表土與心土分別堆放。

觀察與記載結束後,必須將土坑先心土後表土進行填平。

2、剖面觀察記錄

(1)層次的劃分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觀察,依據土壤的顏色、質地、結構、根系的分布情況將剖面分成幾層,然後再進入剖面坑內,詳細觀察,進一步確定層次,最後用剖面刀將各層分別劃出,分別記錄出各層深度。

土壤發生層次及其排列組合特徵,是長期而相對穩定的成土作用的產物。目前國際上大多採用o、a、e、b、c、r土層命名法。

即 o層:有機層

a層:腐殖質層

e層:淋溶層

b層:澱積層

c層:母質層

r層:基岩層

此外,還有一些由上述有關土層構成的過渡土層。

(2)土壤顏色

採用以門塞爾顏色系統(munsell soil color charts)為基礎的標準色卡比色法,土壤比色卡表示,命名系統是用顏色的三屬性,即色調、亮度和彩度來表示的。色調即土壤呈現的顏色;亮度指土壤顏色的相對亮度,把絕對黑定為0,絕對白定為10,由0到10逐漸變亮;彩度指顏色的濃淡程度。土壤顏色的命名方法是:

顏色名稱+門塞爾顏色標量。

比色時應當注意:土塊應是新鮮的斷面,表面要平;光線要明亮,但是不要在陽光下比色。

(3)乾濕度:可分以下四級

①幹:放在手中沒有絲毫涼的感覺,吹的時候塵土會飛。土壤水分在凋萎係數以下。

②潤:放在手中有微涼感覺,吹的時候沒有塵土飛揚。土壤水分高於凋萎係數,低於田間持水量。

③潮:放在手中擠壓,無水流出,但有溼印,能握成團狀而不散。土壤水分高於田間持水量。

④溼:放在手中,微加擠壓,水分即從土中流出。土壤空隙中充滿水分。

(4)土壤結構

土壤結構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經外力掰開,沿自然裂隙散碎呈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單位個體。一般分為單粒狀、粒狀、塊狀、柱狀、片狀和大塊狀等型別。

(5)土壤質地

根據美國制分類標準,土壤質地型別特徵如下:

①砂土:鬆散的單粒狀顆粒,能夠見到或感覺出單個砂粒,乾時若果抓到手中,稍一鬆手後即散落,潤時可呈一團,但一碰即散。

②砂壤土:乾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後,用手小心拿起不會散開。

③壤土:鬆軟並有砂粒感、平滑、稍粘著。乾時手握成團後,用手小心拿起不會散;潤時握成團後,一般的小觸動不會散開。

④粉壤土:乾時成塊,但易弄碎,粉碎後鬆軟,有粉質感。濕時成團和為塑性膠泥,幹、潤時所呈團塊均可隨便拿起而不散開。濕時以拇指與食指搓捻不成條,呈斷裂狀。

⑤粘壤土:破碎後呈塊狀,土塊乾時堅硬。濕土可用拇指和食指搓捻成條,但往往經受不住它本身的重量,潤時可塑,手握成團,手拿時更加不易散裂,反而變成堅實的土團。

⑥粘土:幹時常為堅硬的土塊,潤時極可塑,通常有粘著性,手指間搓成長的可塑土條。

(6)土壤緊實度

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可用採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鏟)來測定土壤的緊實度,其標準大體如下:

①極松:取土鏟放在土面,不施加壓力就能自行進入土中,如砂土。

②松:稍加壓力,土鑽、鐵銑即能進入土體,如壤土。

③緊:土壤結構較緊,必須用力,取土鏟才能進入土中。如粘土、輕粘土。

④極緊:需用大力土鏟才能進入土中,但速度慢,取出不易,而取出後有光滑的表面,如重粘土、柱狀結構的心土層等。

(7)土壤孔隙

指土壤結構體內部或土壤單位之間的空隙。可根據土體中空隙大小及多少表示。

(8)植物根系

描述標準可分為四級 :沒有根系、少量根系、較多根系、大量根系

3、土壤樣品採集和酸鹼度測定

(1)註明紙盒編號

(2)由下而上依次在各層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逐層採集原狀土,盡量保持原狀,跟別依次放入紙盒各層中。

(3)取每層豆粒大小的土壤放入白板進行測定

(4)土壤ph值得測定:用酸鹼指示劑測定各層土壤的反應,從而得出各層土壤的酸鹼度。

(四)實地觀察過程

1、大明山山腳

時間:6月16日天氣:雨

地理位置: 23°31′29″n,108°20′12″e,海拔:218公尺

此處主要是對地帶性土壤-赤紅壤的觀察。赤紅壤是在南**帶濕熱氣候條件下,較強富鐵鋁化過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降水量較高,溫度比較高,屬於溫度高降水量豐富的區域的氣候條件下就會形成地帶性的土壤。

在發生學分類上,我們將它稱為赤紅壤,該土壤處於大明山300公尺以下,系統分類稱為富鐵土。除氣候因素外,另乙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母質,從剖面看,其母質是砂頁岩風化物,母質砂性粘性比例較為適中,也決定了其淋溶強度大。地形因素在這裡也影響較大,我們所處的地形是山前坡地,我們看到的土壤剖面中石塊的磨圓程度小,不明顯,說明母質應該屬於原位發育的殘積母質。

坡地的水流量大的特點會導致土壤發生強烈的淋溶。剖面附近生長著的植物有鐵芒箕、芒草、雪桐等高大的喬本植物、灌木植物、草本植物,鐵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符合赤紅壤植物的現象,說明赤紅壤也是酸性的,淋溶強度強烈。

我們所挖的剖面是人工挖路而自然表露出來的土壤剖面。其土壤理化性質如下表。

表1:馬尾松林下的赤紅壤

a層是腐殖質層;ac層是過渡層,含有兩種不同的性質,有腐殖質淋溶下來,有少量石塊,這些石塊又帶有母質的性質;c層是母質層。這裡的表層土壤質脆,是壤性土,有腐殖質輸入。

利用和改良:赤紅壤所處的地理位置具有較為優越的生物氣候條件,除現有耕地仍應加強培肥和保護性種植措施外,大面積山丘赤紅壤資源有著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優勢,生產潛力極大。在開發利用上,應從全域性出發,實行區域種植,重點發展以熱帶、**帶水果為主,並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及土壤條件,建立各種優質水果商品基地,盡快形成拳頭產品投放國際市場。

在土壤改良上重點解決乾旱和瘦瘠兩大問題。赤紅壤性土往往侵蝕嚴重,土體薄,林木立地條件差,生物積累量較前兩亞類少,肥力較低,在開發利用上應採取封山育林,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區域性土體深厚的地段,可墾殖果園,發展楊梅、餘甘、菠蘿等水果;應加強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配合幼齡果樹套種,推廣免耕法,增加地面覆蓋,防止果園水土流失;增施有機肥及礦質肥,調節土壤養分平衡。

2、弄拉自然保護區

時間:6月17日天氣:晴

在這裡我們主要考察非地帶性土壤——石灰土,石灰土是熱帶、**帶地區在碳酸岩類風化物上發育的土壤。石灰岩地區發育的土壤處於初育土崗,這種土壤始終處於初始發育期。一般來說,土壤發生發育必然要經過淋溶過程,而石灰岩地區的土壤始終處於脫鹽脫矽的狀態,即始終保持著幼年發育特徵,這是由於石灰岩中富含大量的鈣離子,在淋溶過程中,降水將土壤鹽基離子帶走,但又從石灰岩中汲取鈣得到一定的補充,總的來說就是土體一直在淋溶並失去鹽基離子,而岩石又不斷給予補充鈣離子,因而能夠始終保持在幼年狀態,鹽基飽和度較高。

石灰土在發生學分類上可分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黃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一般在石灰岩的岩縫裡面,岩縫裡面有許多岩石風化碎屑物,積累有較多的枯枝落葉等腐殖質,顏色通常為較深的黑色,有機質20~30%。棕色石灰土相對黑色石灰土的腐殖質少,有機質含量在5%左右。黃色石灰土是相對於紅色石灰土而言的,紅色石灰土的形成是在土壤發育的後期,在這一時期土壤由於淋溶強度強而開始積累氧化鐵,鐵的富集大,鈣則逐漸減少,土體開始偏向紅色。

氧化鐵在水化的條件下就會形成水化氧化鐵,是黃顏色的,因而出現了黃色石灰土。

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a.實習內容 測土壤剖面酸鹼度 ph值 b.實習方法 取各層土壤在用土壤中和 減小誤差 的白瓷盤上,各層各取土樣,加入ph混合指示劑滴定,半分鐘後與比色卡對比顏色,確定ph值,定酸鹼度。3 實習結果 2.實習點二 1 概況 此處位於中丘以上道路旁,經過物理化學風化後形成石灰土,分化的土壤較粘重,礦質...

2023年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土壤地理學實習 報告姓名 廖清理 學號 20105746 班級 農資 生 10 1 指導老師 李冰 袁大剛 1.前言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是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研究土壤發生 發展 分異和分布規律,在充分掌握土壤個體的性質的基礎上,為調控 改造和利用土壤資...

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報告正式

植物 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學院 化學與生物科學學院專業 地理科學12 2 姓名學號 年級 2012級指導教師 目錄前言1 概述3 1 實習目的3 2 實習時間及地點3 3 小組成員3 4 實習工具4 1 實習區域路線5 2 植物地理學部分6 3 土壤地理學部分11 4 野外實習總結21 附件22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