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士塔有感

2021-05-12 06:34:38 字數 1478 閱讀 8386

讀《文化苦旅·道士塔》有感

陳建濤早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余秋雨先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仔細拜讀過余先生的文章,後來到是經常在不同的**中獲知餘先生的各種資訊。

前些日子,我從學校圖書館看到了餘先生的書,朋友說:「餘先生的書其它的可以不讀,但是《文化苦旅》卻不能不讀。」對於這位朋友推薦的書目我向來都是必讀的,何況這本書現在近在眼前。

朋友走了,我一邊在想念著朋友一邊開始讀餘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知道所有讀過此書的朋友是否和我一樣:讀了第一篇文章我竟然不能繼續,心情的沉重幾乎使人窒息!

第一篇的名字是「道士塔」。

從余先生的文章中讀到了沉重和無奈……

道士塔的主人是乙個姓王的道士,他是莫高窟的罪人(歷史上有記載),原本是個農民的他輾轉逃荒到了甘肅,作了道士,最後這個道士竟然當了佛教聖地的莫高窟的家。他的形象想必看過相關資料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土布的棉衣,手縮在袖子裡,目光呆滯,見到銀元的時候只剩下了貪婪的目光……

莫高窟既然是王道士的「家」,那也只能任有自己的主人對自己進行不經意的修飾和改變:道士雇人將洞窟用白灰粉刷一新,那股認真勁也許會讓現代的人也自嘆不如了,可是我們都知道對於文物粉刷一新意味著什麼!傳統美德中的審美與和諧在這裡也具有了強烈的諷刺意味:

道士用錘子打碎了原有的雕塑修建了天師和靈官以便使整個環境與自己道士的身份「相符」。其餘的洞窟之所以沒有被粉刷,是因為道士考慮到了成本,花費太多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2023年5月26日,是乙個普通的日子,也是個偉大的日子,道士在這一天無意中開啟了莫高窟這一寶藏,可是這一寶藏是在那個時代開啟的,是由王道士開啟的,所以就注定了它的命運……

當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探險家,漢學家,學者不遠萬里向中國趕來的時候,王道士正隨手拿出幾件文物在官場上送來送去……當時也有人意識到了這些文物的重要性,可是考慮到運費的問題也只好聽之任之了……

眾多的外國人到達莫高窟的時候,沒有遇到想像中森嚴的守衛,只有洞外加砌的一道磚,門上一把鎖,乙個道士還有道士腰中的鑰匙……他們僅僅用了一點點自己的銀元或者隨身攜帶的物品就從王道士手中換取了成車成箱的莫高窟中的物品……王道士竟然暗自竊喜自己所得的比化緣所得要多了很多!難怪那些外國人說是他們拯救了敦煌的文化!

那些達官貴人在觥籌交錯的時候,一定不會想到僅僅因為運費的問題,幾千年的文化遺產迅速的遠離了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祖國……

王道士還是孤單的站在洞窟旁,看著絕塵而去的車輪,臉上應該有困惑吧……他沒有、也不會意識到我們的民族正在滴血……

王道士是有名有姓的莫高窟的罪人,我們可以唾棄他,可是那些無名無姓的罪人呢?他們比這個農民出身的道士有學問、有財力和能力,可是他們卻無動於衷,他們才是我們民族的罪人,那個道士最多也只是乙個小丑而已……

「道士塔」訴說了那個時代的悲哀,訴說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

沒想到餘先生的《文化苦旅》就這樣讓我深深的體會著乙個苦字……

今年夏天,隨單位外出旅遊,有幸到了莫高窟。隨著導遊匆匆前行,似乎在路邊有一小塔,但沒有將其與道士塔聯絡起來。觀畢洞窟,忽然想起此塔,聞訊導遊,答曰:

正是。往回走時,為其拍照留念。說不清是什麼心理,也許回去後要慢慢體味…

有感與餘求雨的《道士塔》

讀完余秋雨先生的 道士塔 頓覺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一想到近乙個世紀之前,在敦煌莫高窟中已沉寂了許久的經卷 繪畫被人堂而皇之地裝上馬車,一車車地運走,消失在沙漠的盡頭時,我的心頭就湧起了陣陣酸楚。跟隨著作者的筆觸,我彷彿回到了近乙個世紀之前的敦煌莫高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千古罪人王道士的...

《道士塔》讀後感

看到了嗎,那西邊淒豔的晚霞?那是乙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當那幾車 幾十箱 幾百卷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各國時,孰知,那是我們中國延續到現在的傷口。那愚笨的道士總是自作聰明,當他把洞窯壁畫塗成自己覺得漂亮的樣子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損害的是乙個民族的文明古蹟 當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滿意為止時,他不知道,...

讀《烏塔》有感 作文

幾天前,我讀了一篇文章,叫 烏塔 主要講了,我 在羅馬遇到乙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談話之間 我 了解到她這次趁暑假獨自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 瑞士 奧地利還去了威尼斯 公尺蘭 佛羅倫斯和希臘。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被石頭重重的打了一下,頭腦清醒了,我們是家中的寶貝,父母由於過度的愛我們,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