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鍊莫畏艱給通訊員提點小建議之四

2021-03-04 09:53:25 字數 3502 閱讀 1977

什麼是新聞?新聞是對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也就是說,先有事實發生,後有報道出爐。

如按時間順序總結,一篇稿件的全流程應大致如此:第一步,了解新聞事件;第二步,決定予以報道;第三步,寫稿;第四步,發稿;第五步,稿件被採用或拒用。就通訊員而言,第一步、第二步最為關鍵。

按《現代漢語辭典》的解釋,「了解」有兩個意思,一是「知道得清楚」,二是「打聽、調查」。無論新聞事件輕重緩急,我們第一步要幹的就是採訪。要通過「打聽、調查」,掌握其基本要素,也就是常說的5個w和1個h(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時)、where(何地)、why(為何)、how(如何))。

不掌握這「六何」,就不能算「知道得清楚」,就很難進行報道,即使硬寫出來,也會「以己昏昏使人昏昏」。所以,新聞採訪,沒有什麼微言大義,不過就是搞清楚「六何」罷了。

一般來說,感覺事件有價值,哪怕只是只言片語,就至少應該盡量去採訪一下。筆者總結,判斷有沒有新聞價值,切不可迷信什麼時效性、接近性、趣味性之類的概念。要拋開這個性、那個性,就看五條:

大要看全國形勢,外要看**口味,內要看自身能力,遠要看苗頭傾向,近要看熱點盲點。

所謂「看全國形勢」,是指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標準來衡量事件。這件事在某方面是全國第

一、填補空白,那就肯定有價值。其實,只要在全國不是倒數,那麼見見報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謂「看**口味」,是指你要投稿的**肯定有特定的定位、報道重點、版面設定、出版週期,甚至文風偏好,要提高見報率,就應盡量地「投其所好」。要按本系列前兩篇所說的認真讀報、強化溝通,牢記過去情況,掌握未來計畫,就一定能搞清楚某一**對眼前這件事是報或不報、多報或少報、大報或小報。

所謂「看自身能力」,是指從本系列第三篇講的資源、崗位、考核、能力、興趣五方面,分析自身能不能去採訪、寫報道,力爭實現採訪好、報道好。如果把握不大,那麼可以找人合作,也可以向**提供線索。一旦記者來了,要努力配合,爭取讓人家給自己掛個名。

所謂「看苗頭傾向」,是指有的事件是擦邊球、多面體,不好輕易歸類、立馬評判,那麼就要評估其是否代表著某種苗頭傾向,能否提煉意義、昇華主題。

所謂「看熱點盲點」,是指把「抬頭看天」與「埋頭走路」結合起來,搞「兩分法」——要麼跟風炒作,當前什麼熱就迅速報什麼;要麼逆向思維,現在什麼冷就琢磨做什麼。要說明的是,從巨集觀上看,陽光之下並無新事。不管哪個**,它今天的很多新聞,實際類似主題早就報道過n多次了。

在現實中,第一步「了解新聞事件」、第二步「決定予以報道」,有時會混在一塊。比如,聽說一件事,感覺有意思,忙去採訪,一經深入了解,很有可能改主題了或不想寫了。這很正常,正所謂「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切記,可以跟著感覺走,聞著味兒一猛子扎下去撈活魚,但一定要先確切地搞清楚那「六何」,再下馬不停蹄地寫稿、發稿,不然極易報道失實或離題萬里。如果實在是不知所措,那麼可以向熟悉的同行、編輯求助,請明燈照路,讓思想撞出火花。

如果決定要報道了,那就到了第三步「寫稿」。這裡要先說一句,很多通訊員都有乙個認識誤區,以為自己的稿子沒被採用,是因為寫得不好。其實,編輯不會要求所有來稿都寫得風生水起、嘆為觀止,只要有點意思即可以,哪怕只是乙個數字、一句話也行,因為畢竟可以聯絡加工重寫嘛!

至少筆者槍斃的絕大多數稿件,不是寫得不好,而是第一步、第二步先天不足,沒有閃光點,全是窟窿眼。

對於同一新聞事件,報道可能會五花八門,甚至有的強調「花下有刺」、有的渲染「刺上有花」。這是主客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通訊員自身情況應為主因。筆者接觸到的通訊員,按主業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搞材料的,二是抓宣傳的,三是當票友的。搞材料的,一般因工作關係能接觸到各種資訊,上傳下達順手寫稿,一般投稿數量多、以簡訊為主、間有理**章。抓宣傳的,屬於「熟讀唐詩三百首」型,一般對基層的報道較多,但來稿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編輯眼明手快、浪裡淘金。

當票友的,往往主業與碼字無直接聯絡,投稿主要是因為個人有寫**好、想進行業務研討等。所以,編輯一般不會規定大家「要寫成什麼樣」,而是關心大家「能寫成什麼樣」。

這麼一說,可能大家又抱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筆者不搞拈花示眾,就再多拋幾塊磚——通訊員寫稿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大小粗細。

具體而言,就是主題求大、角度必小、結構偏粗、文字要細。

要求「主題求大」,是因為「高度決定影響力」,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下手時輕重緩急有分寸。我們的通訊員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考慮問題。2023年,四川某地救護隊一次救出了兩名礦工,有通訊員寫下3000多字詳細報道,原因是當地以前一次只救出過一人。

本報是工作類報紙,面向全國發行。編輯選稿時首先要考慮:這稿子寫的人和事,能不能讓其他地方的同志感興趣?

有沒有典型性、指導性、可讀性?你光寫如何一下子救出兩人,可能還不足以打動編輯。

「主題求大」要和「角度必小」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要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切不可把自己當太陽,或忘記交待自己是怎樣的一滴水。筆者看到過很多通訊員來稿,寫的都是「某年月日,某單位開某某會,某領導發表重要講話。

他指出,……他強調,……」。大家要切記,籠統地寫開會、檢查、領導要求,是很難成為新聞的。如果小角度切入,加上一些新聞要素,比如這是該單位的年初第一會專講安全,或者領導班子全部參會、均有分工抓落實,或者工作不力同志登台檢討,稿件就容易脫穎而出了。

還有一些通訊員的稿件太複雜,大一二三四套著小一二三四,不到一千字點了十幾條,哪一條也沒說清楚。這種「公文體」就像一張網,乍看起來綱舉目張,但其中無水更無魚,實際上空空如也。究其原因,估計一是八股流毒,二是職業習慣,三是新聞不精,四是時間不夠,五是偷工減料。

筆者建議,對演示文稿、總結、通知、檔案、講話等,要適當進行篩選,考慮一下:哪些工作是新做的,是業界領先的,是當地首創的,是有益探索的……先挑出一條你認為最有意思的,然後再集中筆墨把它說清楚。哪怕寫成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三段論,也不要害怕,剩下的工作編輯會做的。

這就是「結構偏粗」。

強調「角度必小」、「結構偏粗」,是考慮到通訊員畢竟不是專業新聞工作者,簡化可能更容易掌握。但要注意,稿件的篇幅、內容不可過於簡化。大家寫稿時一定要反覆問自己:

「我這麼寫,寫清楚了嗎?別人能看明白嗎?能吸引外行、外地的同志嗎?

」以筆者的經驗,即使寫乙個會議,要想前因後果交待清楚,最少也得六七百字。而在本報收到的通訊員投稿中,兩三百字的實在是太多了。

據筆者了解,稿件寫得短的原因有兩條。一是多數通訊員就是主攻簡訊的,發現見報的簡訊不過兩三百字,他也就只寫那麼多了。其實這是乙個認識誤區。

見報兩三百字,那是經編輯加工而成的,原稿甚至會有上千字。現在您只寫了兩三百字過來,要是再雜帶些空話、套話,編輯一刪就只剩百十字了,根本沒法用。所以,來稿不能太簡單,在把事情說清楚的前提下,給編輯留刪節的餘地。

二是通訊員因功力不夠而寫不長。筆者總結,碼字的功力,按寫稿的長短,一般可分為四級:一是寫不長,二是寫不短,三是再寫不長,四是無所謂長短(實際上還有第五級,這裡不說了)。

寫不長,主要是因為腦子裡沒繃緊弦,採訪不深入,一落筆就很難詳細交待背景以突出價值,也無法渲染細節以還原現場。筆者有時給通訊員打**追問細節,得到的回答不是「你等等,我再去問問」,就是「這個也用寫嗎」。以筆者的經驗,好稿子其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改什麼?怎麼改?主要就是通過加細節來拔主題。

本報多篇獲得中國新聞獎的作品,都是這樣千錘百鍊打磨出來的。正所謂「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千錘百鍊比教學不辭辛苦訪萬家

千錘百鍊比教學不辭辛苦訪萬家 東風高階中學推進 課內比教學 課外訪萬家 活動綜述 課內比教學 課外訪萬家 活動不是簡單的賽課和家訪活動,它是教育本質的回歸,在我校這將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對於時下正轟轟烈烈開展的 課內比教學 課外訪萬家 活動,東風高階中學校長盧黎明對活動的開展有著更長遠...

文哥競聘系列文章 千錘百鍊始出來 演講稿

3 主動出擊 分析和闡釋自己演講稿中的問題,對參評者可能提問的問題在演講稿中深入詮釋,吸引考評者的眼球並爭取 加分 4 設定障礙 在競聘的過程中,通過對推動新崗位業績提公升的崗位新觀點的闡述與新的思路的提出,來為競爭者製造困難,使他們面臨解決你所提出的 新觀點 新理念 的拷問!5 彰顯優勢 競聘是選...

千題百煉 高考數學熱點問題 二 第52煉證明等差等比數列

第52煉等差等比數列的證明 在數列的解答題中,有時第一問會要求證明某個數列是等差等比數列,既考察了學生證明數列的能力,同時也為後面的問題做好鋪墊。一 基礎知識 1 如何判斷乙個數列是等差 或等比 數列 1 定義法 遞推公式 等差 等比 2 通項公式 等差 等比 3 前項和 等差 等比 4 等差 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