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馬原核心考點歷史唯物主義

2021-03-04 09:52:03 字數 1700 閱讀 9707

2.階級鬥爭

階級的本質在於它是與特定的生產關係相聯絡的、在經濟上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或人群共同體。

生產資料占有關係不同,是劃分階級的基礎。

階級對立的實質是社會上一部分人擁有生產資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

階級鬥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的直接表現,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對階級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突出表現在社會形態更替的質變中,也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的量變過程中。

3.社會革命

革命是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是社會形態的質變。

革命的實質是革命階級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用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生產力的發展和舊的生產關係、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舊的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衝突是社會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在: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手段和決定性環節;革命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眾以及革命階級本身;革命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4.改革

改革是在同一社會形態內,通過調整、變革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某些部分及環節,實現該社會形態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改革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現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基本矛盾,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改革是社會發展中經常出現的、具有相當普遍性的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重要形式。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

5.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乙個復合概念,包括科學和技術兩方面。

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動力體系中的一種重要動力。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消極後果。科學技術作用的實現要受一定客觀條件,諸如社會制度、利益關係等因素的影響,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觀條件如人們的觀念和認識水平的影響。

三、兩種作用

1.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及作用,又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2.歷史人物

按照個人對社會歷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

普通個人屬於人民群眾範疇,他們對社會發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貢獻,其總和構成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歷史人物是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的人物。在歷史人物中,對那些反映時代要求,代表進步階級或階層利益,對社會發展起顯著促進作用的代表人物,稱之為傑出人物。

歷史人物,特別是傑出人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發起者、當事者;②歷史人物是實現一定歷史任務的組織者、領導者;③歷史人物是歷史程序的影響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

因此,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始終起著一定的作用,有時甚至對歷史事件的程序和結局發生決定性的影響,但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歷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受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的制約。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總結

1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原理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方 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 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2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總結

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歷史唯物主義11課尋覓社會的真諦 12課實現人生價值 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 1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

歷史唯物主義知識點總結

歷史唯物主義 一 基本概念 1 社會存在 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 人口因素 生產方式,它的最主要 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2 社會意識 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它既包括各種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道德 科學 藝術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