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第四章複習知識點

2021-03-04 09:43:18 字數 3947 閱讀 2224

第四章地球與宇宙

第一節太陽和月球

1、在宇宙中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兩個星球是:太陽(恆星)月球(衛星)

2、太陽:本身能發熱、發光,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

(1)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日地平均距離約1.5億千公尺).

(2)太陽直徑約為140萬千公尺,表面溫度約6000℃,中心達1500萬℃.

(3)太陽大氣層從裡到外分為三層:光球層(平時看到的形狀)、色球層、日冕層.

(4)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太陽黑子(活動週期為11年),2023年開始為第23個週期.太陽活動激烈的標誌: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本身不發光,平時看到的是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離為38.44萬千公尺,約為日地距離的四百分之一;

(2)月球直徑約為3476千公尺,約為太陽直徑的四百分之一;

(3)月球的體積約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質量約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脈,暗黑的是廣闊的平原;

(5)月球表面最顯著的特徵是分布著眾多的環形山,是由隕石撞擊造成.

(6)月球沒有大氣層,造成月球上晝夜溫差大,不能傳聲,無天氣變化和四季變化.

(7)月球對物體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體在月球上很輕.(跳高跳遠)

第二節地球的自轉

1、地球的自**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

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北逆南順)

3、地球自轉的週期:約一天(約24小時)。

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1)東昇西落(2)晝夜交替

5、晝夜現象:由於地球是乙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瞬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為白晝,揹著太陽的一半為黑夜。晝夜交替現象:

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斷地更替。

6、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構成。

(1)昏線:順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晝變成夜的界線。

(2)晨線:順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夜變成晝的界線。

第三節地球的饒日運動

1、地球的公**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不停地旋轉,週期為365.2422天

2、太陽高度:太陽光與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

(1)一天中,太陽高度中午最大,杆影最短。(地球自轉)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地球公轉)

(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兩側減小。

3、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為900)春分日(3月21日前後)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直射北回歸線

(2)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秋分日(9月23日前後)直射赤道

(3)回歸線上直射一次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直射南回歸線

(4)其他地區無直射

4、晝夜長短的變化:

(1)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2)其他地區: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春分、秋分全球晝夜等長。北半球夏半年:晝漸長,夜漸短;冬半年:晝漸短,夜漸長北半球夏至日時,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極圈,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冬季出現極夜。

第四節月相

1、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稱為月相。

它的乙個變化週期稱為平均為天。

2、月相變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發光,是反射太陽光。

(2)月球繞地球運動,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乙個月中有規律的變化。

3、月相與日地月三者位置關係和農曆的對應:

(1)三者成一直線時:地球——月球——太陽(新月農曆初一朔)

月球——地球——太陽(滿月十五十六望)

(2)三者成垂直時:月球地球——太陽

(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地球——太陽月球

4、月相變化的規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5、月相的形成變化圖(p105頁圖):上半月為正「d」形,下半月為反「d」形。

第五節日食和月食

1、 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區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

日食一定發生在朔(新月農曆初一)

2、日食的型別: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

3、日食形成的原理:在地球被月球的本影區籠罩的區域能觀察到

在地球被月球的偽本影區籠罩的區域能觀察到

在地球被月球的半影區籠罩的區域能觀察到

4、日食的過程:太陽被月球遮掩從西緣(右邊)開始,東緣(左邊)結束。

教材p145日全食過程圖:

5、月食的概念: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變暗的現象。(遮掩現象)

月食一定發生在望(滿月十五十六)

6、月食的型別:月全食、月偏食。

7、月食形成原理:月球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形成

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形成

8、月食的過程:月球被地球遮掩從東緣(左邊)開始,西緣(右邊)結束。

如p110頁月全食過程圖:從正「d」形到全暗到反「d」形。

9、注意:日食和月食並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原因是:月地軌道面與地日軌道面有乙個5左右的夾角。

10、不能用肉眼直接觀測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觀測月食。

第六節太陽系

1、太陽系的組成:太陽(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恆星)

2、九大行星:水星(離太陽最近的固體星球,無大氣層,表面情況與月球相似)

金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氣層,公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稱「蒙面逆子」)

地球(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火星(類地行星,與地球相似但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

木星(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最大的特徵是表面有大紅斑)

土星(第二大行星,最大的特徵有很多光環和衛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遠日行星)

3、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包括小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

彗星:(1)彗星的結構:彗核、彗髮、彗尾(朝向:背向太陽)。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冰組成,執行的軌道是不對稱的橢圓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繞日公轉的週期是76年。

流星:(1)流星體:由太空中一種岩石或塵埃的聚積物。

(2)流星現象:流星體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

(3)隕星:那些沒有燒盡的流星體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隕星。

(4)隕石:主要由岩石構成的隕星。

注意:流星和小行星有可能撞擊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原因:日地距離適中,使水能以液態存在;

有大氣層的保護和保溫作用.

第七節探索宇宙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數是恆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區域,全天星座88個。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最亮的星屬第一等星,肉眼可見的最暗的星為六等星。

4、記住幾個重要的星座的形狀: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鷹座、天琴座。

5、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北斗七星位於大熊座,四季變化時斗柄指向隨之改變:

斗柄東(左)指,天下皆春;斗柄南(下)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右)指,天下皆秋;斗柄北(上)指,天下皆冬;

北極星位於北天星空的正中間,是北半球晴朗夜晚指北最好的標誌,全年可見。

尋找北極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鬥前二星的連線,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離即是。

6、星圖:簡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由於地球的自轉,造成星空的週日變化;由於地球的公轉,造成星空的四季變化。

利用活動星圖尋找恆星和星座。

7、銀河系:由恆星和星際物質組成,直徑約10萬光年。

地月系——地球

太陽系銀河系其他行星系

8、宇宙其他恆星系(2000多億個)

河外星系(10億多個)

9、光年表示恆星之間的距離,1光年=94605億千公尺。

10、宇:空間(150億光年)  宙:(時間100多億年)

11、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程:

肉眼————望遠鏡————人造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

(舊地球上新走出地球)

七年級下冊科學第四章知識點浙教版新填空

七年級下第四章複習提綱 班級姓名 第一節 太陽和月球 1 太陽概況 離地球最近的 發光發熱的 太陽的直徑約為質量為地球的體積為地球的 表面溫度約中心溫度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 2 太陽為地球表層和人類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陽與地球的生物息息相關 3 太陽分為三層,由內到外分別為 4 太陽活動 ...

七年級科學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一 熔化與凝固 1 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叫凝固。需要吸收熱量,需要放出熱量。2 根據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把固體分為兩類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 即有無熔點。3 晶體舉例 金屬 食鹽 海波 大蘇打 硫代硫酸鈉 明礬 石膏 水晶 冰 非晶體舉例 松香 塑料 橡膠 玻璃 蜂蠟 4 晶體...

中考科學複習七年級上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 第一節 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需熱。凝固 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需熱。2 晶體 有的物體。明礬,石膏,水晶,金屬 晶體的熔點凝固點 狀態 ab段 bc段cd段 3 非晶體 無物體。蜂蠟,玻璃,橡膠,塑料,松香,瀝青 第二節 汽化和液化 一 汽化 物質由態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