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社會實踐個人心得

2021-03-03 21:43:01 字數 941 閱讀 3251

今年暑假,我和我宿舍的同學參加了暑期實踐活動,雖然烈日炎炎,但是在酷暑下為期一周的暑期實踐活動,還是讓我從中鍛鍊了自己, 其實說烈日炎炎好像有點過了,因為我們去的是內蒙古,我們偉大祖國的最北端,這裡晝夜溫差很大,的確是一項艱苦的實踐活動啊。不過,在這裡,我們也目睹了大自然的神奇,大片的草原,優美的環境,讓**連忘返。

大家都知道,內蒙古是一大片大片的草原,我們對在草原上居住的房子首先會想到的是蒙古包。這也是我們此行目的的重中之重。對於蒙古包,我對它的最初印象就是裡面先用木材搭好結構,然後再在外層綁上一層布,蒙古包顧名思義就是像包子一樣被包的嚴嚴實實的啦。

當然,經過調研,我們肯定了解了它更多特點,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公尺、長230厘公尺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線,圍成圓形 ,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線。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

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公尺,大的可容數百人。其實,說實話我們也不怎麼看到過蒙古包,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蒙古包已經越來越少了,在內蒙我們看的最多的是還是像我們這兒這樣的平房,還有的就是俄羅斯風格的建築了,這種俄羅斯式的小木屋是收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畢竟內蒙與俄羅斯在地理位置上市接壤在一起的,還有就是兩國之間文化的交流都促使了這種建築的形成。蒙古包建築具有與自然環境的融洽和諧的特徵,它們通常坐落在環境十分優美的大草原上。

蒙古族建築的自然美體現在與自然的共生方面。共生不僅指外在形式上的融洽,更重要的是建築本身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即建築借助自然的力量獲得持續的生命力,而自然也可以從建築中吸取旺盛的活力與動力,這一點在蒙古包與自然的環境上得到了體現。

通過這幾天對內蒙古建築的簡單了解,我們重要的不是知道了蒙古包的構造結構什麼的,而是學習了一種方法,一種對於建築物調研的方法,我們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雖然說調研的成果不怎麼樣,但這畢竟是我們幾位同學努力的結果,所以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此次內蒙古之行的目的。

暑期內蒙古社會實踐個人總結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清水縣的高中,在高中時我們的主要目的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以外,還想為同學們樹立乙個正確的觀念讓他們了解大學的生活,知道今後該如何學習。在為他們表演完公升旗以後我們帶著他們來到操場上進行佇列訓練為大學的軍訓做著準備,訓練的同時我們為他們講著我們大學一年來的見聞和對於...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

2016年的暑假,注定是乙個不一樣的暑假。這是我進入大學以來的第乙個暑假,而其特有的社會實踐,讓這個暑假變得格外的與眾不同。此外,通訊學院的社會實踐是有著通訊學院的特色的,即每個人都要有社會實踐的經歷,而不同實踐內容所決定的不同的學分就更加要求我們端正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待完成這一次的社會實踐。與更多...

社會實踐個人心得

暑期實踐總結 姓名 張源班級 2011級中文2班學號 10220112202450 作為一名外地到廈大上學的學子,一直都會對高中課本裡古樸凝重的福建土樓記憶深刻。福建土樓不僅僅是儲存百年的建築奇蹟,更是一種凝聚了客家族人民智慧型的結晶與團結的象徵。由於我們所處校區位於儲存了大量土樓遺產的漳州市,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