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鴨讀後感

2021-03-04 09:39:18 字數 3814 閱讀 5388

讀《醜小鴨》有感

小時候,聽說過醜小鴨的故事,但確沒有把這著名故事的全文拿來細細拜讀,這次借孩子學習的機會,終於和這篇大作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誠然國內可見的「國外世界名著」原都出自國外大師筆下,但嚴格地講,大多數國內讀者能夠讀到的,是國內翻譯者的翻譯成果,故事情節來自原作者,詞語文字則可稱之為「二次創作」。就以《醜小鴨》為例,譯者熙熙,版本層出不窮,不同版本之間,段落、用句、遣詞多有差別,再加之有刪、改之事,很難說讀者最終看到的本子確能表達原作者的原本用意。

另,國人多有豐富之想像力,譯者如此,讀者同樣如此。以致於讀一篇作品後,心中所觀想的,許已超出原作者之理念,又有時代變遷、觀念變化,以致於我們讀那些已作古作家的作品時,偏偏能品出出乎原作者意料之外的味道。

這次看到的《醜小鴨》,是疑似葉君健老師的譯本,是否教葉老師原作又有變化不得而知,就姑且當其沒有變化。如前所說,這醜小鴨的故事雖出自安徒生,但筆者實際能夠讀到的,當定性為葉老師基於安徒生原作的創作,這裡要談的,也是對葉老師作品的感受。

葉老師的這篇《醜小鴨》,把生活中的幾類人,呈現給了我們。

一是鴨母

與其他人相比,鴨母有一顆慈母之心,雖是單身母親,但對子女抱有殷切希望,也不吝那乙份母愛。最初有老鴨來訪,對主角出身持懷疑態度(吐綬雞?),但鴨母的觀點是:

「我還是在它上面多坐一會兒吧」,「我已經坐了這麼久,就是再坐它乙個星期也沒有關係」。這時的鴨母,執意於照料主角,不理會那外人的說辭。當然,「很少有客人來看她」,也決定了鴨母此時尚未聽到旁人對子女的評價。

這之後發生了什麼?主角鑽出了蛋殼,「這個小鴨子大得怕人」、「你看他的腿划得多靈活,他浮得多麼穩!他是我親生的孩子!」鴨母此時心中洋溢的,是對孩子的自信和期待。

再之後,醜媳婦難免見公婆,主角總要見見鄰居、總要接觸這大千世界,於是那風言紛紛而至:

「呸!瞧那只小鴨的一副醜相!我們真看不慣!」

「他長得太大、太特別了,因此他必須挨打!」

「他真是又大又醜!」

起初,鴨母尚能替主角說話:

「他並不傷害誰呀!」

「他不好看,但是他的脾氣非常好。他遊起水來也不比別人差——我還可以說,游得比別人好呢。」

「我想他的身體很結實,將來總會自己找到出路的。」

還會對主角加以照料,「在他的脖頸上啄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

但事情的演變,很快急轉直下:

「你這個醜妖怪,希望貓兒把你抓去才好!」

「我希望你走遠些!」

這等絕情的話,是出自主角的母親!

讀到這裡,「曾參殺人」的故事映入腦海。以曾母之賢,尚敵不過眾口鑠金,縱然對子女有那乙份自信、那乙份期待,但無奈世俗的眾口一詞。或許是自信因此而喪失,或許是期待變為了失望,或許是風言風語影響面子,總之在主角離家出走——「飛過籬笆逃走了」——之後,便未見鴨母這角色在故事裡再次出現。

或許在這故事裡,鴨母是個可悲的角色。單親家庭、子女成群,若主角為鴨母之獨子,故事的發展可能未必便如筆者所見。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便主角為鴨母獨子,在流言的攻勢下,鴨母的自信與期待也有可能發生動搖。

筆者自己也為人父,想想自己是否對孩子持了乙份堅定的信任、持了乙份不移的期待,是否有緊密的關注和清楚的了解,自己雖有做、有想,但確也有不足、不夠。或許就是那一點點的「不足」、那易被忽視的「不夠」,便可能讓孩子未來的路生出巨大改變。

思來想去,也只有相信孩子、多關注孩子,不懼流言、不做曾母,方可成為孩子人生路上那一塊堅強後盾!當然話說回來,準確判斷孩子的資質、準確定位孩子,也是非常之必要。相信不是偏信、自信不是自大,要求孩子頭腦冷靜的同時,自己也當放正心態才是。

二是那熙熙的大眾

這大眾,有來訪老鴨,有那德高望重的老母鴨,有那鴨群中的甲乙丙丁,再算上雞群、野鴨、公雁、家貓、家雞、老太太等等諸多。從這大眾身上,筆者讀到的是無知、自大和貪婪。

說他們的無知:

「哎呀!這是乙隻吐綬雞的蛋!讓他躺著吧,你儘管叫別的孩子去游泳好了。」

「對,不過他長得太大、太特別了」

「你這個醜妖怪」

「你真是醜得厲害」

「你醜得可愛」

「你沒有事情可幹,所以你才有這些怪想頭。你只要生幾個蛋,或者咪咪地叫幾聲,那麼你這些怪想頭也就會沒有了。」

說他們的自大:

「你們如果看到那兒的乙個老母鴨,你們就得把頭低下來,因為她是這兒最有聲望的人物。她有西班牙的血統——因為她長得非常胖。」

「我們和這世界!」

「那麼,當有理智的人在講話的時候,你就沒有發表意見的必要!」

「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她更聰明的人了!」

「我們不了解你?那麼請問誰了解你呢?」

說他們的貪婪:

「你在這兒不要客氣。如果你找到鱔魚頭,請把它送給我好了。」

「這真是少有的運氣!」

「現在我可以有鴨蛋了。我只希望他不是乙隻公鴨才好!我們得弄個清楚!」

有無知、有自大、有貪婪,這三樣性格許是來自原作者對身邊人的提煉,許是來自翻譯者的人生領悟,還可能是原作者為營造故事氣氛而刻意設計。再觀察這則故事,前後不斷有那場景的變換,從小到大:鴨窩——養雞場——沼澤地——牧場——大花園。

而故事前後始終隱約貫穿著乙個片語:廣大的世界!

或許,作者刻畫這三樣卑微的性格,就是在讓其與廣大的世界相互映襯——無知、自大、貪婪,源自短視、狹隘。若是人窩在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裡自得其樂,往往養成的性格便是無知自大與貪婪,縱然知道「世界是廣大的」,也不過是在陶醉於「我眼裡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廣大的世界」;而若是睜開眼睛,邁開步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有那麼點機會發現世界到底有多大,才恍然自己多麼卑微。

看看,那家養的母雞,居然不知游泳是件樂事;那遷徙的大雁,竟也不識天鵝的面目。這閉關自守,確害人不淺!

三是故事的主角

主角生於單親家庭,其母多子,鄰里不善;自小離家出走,闖蕩江湖,嘗盡了世事艱辛,受盡了人間白眼,數次身臨險境,苟延殘喘。有這些坎坷背景,往往多有把主角視作勵志的典範、向上的標兵。然而事實又是怎樣?

當受了旁人的**(挨打、排擠、譏笑)後,主角開始這樣想:

「這是因為我太醜了!」

「我醜得連獵狗也不要咬我了!」

而與母雞和家貓結識後,主角的想法又有變化:

「你們不了解我」

「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上去好」

於是便有了主角的二次出走。此時的他,對生活沒有過高要求——「只要別的鴨兒准許他跟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經很滿意了」。之後是險些凍死,再次逃生,終遇天鵝。

我們來觀察一下,當主角巧遇天鵝時,心中懷的念頭是什麼?

「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弄死的,因為我是這樣醜,居然敢接近他們。」

主角對天鵝說的是:「請你們弄死我吧!」

顯然,在看清自己之前的那一刻,主角的心態仍舊是自卑的!而自初見世界到此時,主角始終未見有主動的自信,即便對「廣大的世界」有那麼一分嚮往,但多數是在下意識地與生活抗爭。主角心中充斥的,實際是求生的慾望!

這種求生慾望,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素質,倒是這種抗爭和不放棄,的確是未必人人具備。主角的自卑,未必是主角天生的品性,許是單親家庭加之兄弟姊妹眾多,鴨母無力幫主角抵禦流言蜚語,這傷害積累下來,自卑也就有了。

回顧整個故事,主角多次險死還生,這故事,是主角認清自己的過程。故事中,有很多巧合與隨機,主角的選擇也影響了故事的走向。

試想,若主角最終未離家出走,是否他最終也能長成天鵝?這基因決定,只要能長成,那必然是天鵝;但若是半途夭折,那就只是乙隻「醜鴨」。出走,多次險些喪命;留下來,也並非沒有夭折的風險。

而留下來,最大可能發生的悲劇,是因長成天鵝而被鴨母拋棄——顯然不是只鴨子,養了別人的孩子。從這一點看,故事的安排,是對鴨母的寬容。主角的出走,鴨母會有喪子之痛,但若主角不走,鴨母將面臨殘酷的心理折磨。

這故事,許是作者在寫自己。而這個作者,或者是安徒生,或者是葉君健老師。這故事雖小,但也暗有玄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或者是我們曲解了作者,或者是我們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筆者做為家長,最看重的還是鴨母這一角色。怎樣才是乙個好家長?

怎樣當乙個好家長?值得回味!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四日

醜小鴨讀後感

篇一 醜小鴨 讀後感 寒假我讀了 醜小鴨 這本書,書上說醜小鴨一生下來,因為長的不漂亮,它的夥伴都不喜歡它不和她一起玩。寒冷的冬天,醜小鴨在森林裡受盡了苦難,最後它靠自己的努力終於飛起來了,變成了乙隻美麗的的白天鵝在天空中自由的飛來飛去!讀了 醜小鴨 的 故事,我明白了乙個道理 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怕...

《醜小鴨》讀後感

由此,我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不也有許許多多的 醜小鴨 嗎?與牛頓齊名的愛因斯坦,四 五歲才會說話,動作呆滯,小學成績極差,在學校和家裡受到了教室 同學 家人的嘲笑和漫罵。但他通過數學和物理上的鑽研,最後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大發明家愛迪生,小學還沒有上完就因家境貧寒而輟學,經常租用地方做實驗,在一次實驗...

《醜小鴨》讀後感

讀 醜小鴨 有感 閒暇之際,我又閱讀了安徒生爺爺筆下的乙個童話故事 醜小鴨 當我第一次閱讀這篇童話的時候,只是覺得它是一篇平凡又普通的童話故事,但通過多次細品,反而覺得它是乙個哲理。醜小鴨一生下來就很醜,所以大家都叫它 醜小鴨 因為它醜,父母討厭它 因為它醜,兄弟姐妹們嘲笑它 因為它醜,連傭人也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