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導遊詞

2021-03-04 09:30:34 字數 4930 閱讀 7045

拙政園各位遊客 :現在我們位於的是蘇州古城東北面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有人說,拙政園酷似我國古代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這話究竟有沒有道理?還是請大家跟我走進拙政園,去探尋一下大觀園的影子吧!

現在我們看到高高的磚砌牆門的正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2023年)。明代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

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有宅有園,前宅有園的格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整個造園以山水並重,以水池為中心,水面占全園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皆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

「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脫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

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整個院子沒有明顯的中軸線,也不對稱,但錯落有致,疏密得體,近乎自然,是蘇州園林中布局最為精巧的一座。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峰」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峰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

走到這裡,似乎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大家可能都會聯想到《紅樓夢》中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捲棚歇山頂的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

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簷攢尖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跡。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

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裡面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

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量較大的四面廳,稱「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欣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樓可四觀,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觀望中。

」現在所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過來的,體量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館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長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著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看這座半亭倚牆而作,亭中有一圓拱門,三面凌空,長廊似虹,故名「倚虹亭」。

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極遠處又有一亭,亭內也有一圓拱門,這就是西花園的「別有洞天」園門。而在亭台樓閣旁,小橋流水之上,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那就是園外遠處的北寺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的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費盡了心機。

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浴室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裡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分布著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

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亭」點綴其上。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乙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

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字裡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台樓閣一覽無餘。

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裡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和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的「荷風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聯,不僅描繪了此處的景色特點,還巧妙地點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聯上聯仿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聯則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與「荷風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乙隻官船在荷花叢裡徐徐而行。而這艘石坊由亭、臺、樓、閣、榭五種典型建築組合而成:

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所以在園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時石坊也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藉此表白園主「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著遊廊走,就見到「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語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句。它三面環水,似蒼龍嬉水,樓是龍頭,水廊是龍身,雲牆是龍

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鬚。相傳此樓曾被用作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處。登樓遠眺,可見蘇州西南的靈巖山。

這裡視野開闊,為北部的主景區,與南部次景區小滄浪、小飛虹和得真亭的空間窄小的布局形成對照。

從「見山樓」沿著遊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夫》,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引退逍遙自在。

「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乙個閑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裡,水波盪漾,猶如彩虹。這裡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

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種餘味未盡的感覺。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遠香堂位於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回抱於山池之間,後面寬闊的平台連線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時,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所以稱為「遠香堂」。

遠香堂建築形體高大,而且廳內沒有一根阻礙行動和視線的庭柱,四面都鑲有玻璃,可以坐在廳裡品茶、聊天、看景。廳的南邊是一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繡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匾額原為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手筆,現為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書。

兩邊有一副對聯,共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法作點綴,既記述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了景點的精華,還書法了園主的情懷。

遠香堂的東南角圓洞門中,深藏著一組各具特色的小建築,閒庭別院,這裡被稱為拙政園中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園」。各位遊客走到這裡,見到前面一道雲牆,兩面種有牡丹,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再往前走就發現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乙個門洞。當我們步步走近時,門洞漸漸擴大,你會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雲牆上。

穿過門洞後,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黃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從月洞門外向南看,嘉實亭掩映於枇杷叢中;入洞門回首北望,掩映於煙波林木中的雪香雲蔚亭與月洞門、嘉實亭同在一條視線內,收到了隱蔽對景的效果,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闢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採光外,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枇杷園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築把空間分為3個小院,而小院既隔又連,相疊穿插,空間和景物處理上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

原來「玲瓏館」前的雲牆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而「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乙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

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裡,一邊品嚐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餘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各種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創作之中。「嘉實亭」裡有一幅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裡,惟妙惟肖。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乙個屋頂,裡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乙個大廳,裡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

進門時,圓洞門上方的「得少佳趣」篆體磚雕把我們引入佳境。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

曼陀羅花即是山茶花的別名,園主在小院中種了各種山茶花18種,故取名「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傳是園主聽崑曲的地方。這裡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

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江蘇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和蘇州市的留園 北京的頤和園 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 四大名園 拙政園是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被世人譽為 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它的創意構思由 明四家 中的文徵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造前後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

介紹拙政園的導遊詞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

江蘇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拙政園在江蘇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巨集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並借用晉代潘岳 嗣居賦 中 此亦拙者之力政也 的語意,取 拙政 二字為園名。1860 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拙政園又分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