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知識點複習題

2021-03-04 09:28:20 字數 4956 閱讀 4664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生物學的重要性:一是農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的基礎;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等離不開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

科學**方法:觀察、調查、收集和分析、**、實驗。

觀察:有明確的目的、要全面、細緻和實事求是、及時的記錄、積極思考、成果交流。

調查:有明確的目的和物件、制定合理的方案(必要時選取一部分調查物件作為樣本)、如實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必要時用數學統計方法)。主要有普查、重點調查和抽樣調查。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畫、實施計畫、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實驗變數:光照(明和暗兩種對照環境)。

生物的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光和作用、動物捕獵);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出汗、呼氣、排尿、植物落葉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應激性:含修草、變色龍、向陽性、向水性、背地性、雨後春筍等);5、生物能生長(雞長大)和繁殖(蛋生雞);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7、生物能遺傳(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龍生龍、鳳生鳳)。

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同時具備七大生物特徵者為生物。

生物分類: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分為植物、動物和其它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為水生和陸生;按照用途分為作物、家禽(雞、鴨、鵝)、家畜(羊、豬、狗等)、寵物等。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底部(會飛的昆蟲、鳥類及細菌等微生物)、水圈大部(多在150公尺內)、岩石圈表面(人類及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總厚20千公尺。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一是陽光、溫度、空氣、水等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另一類是生物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共生關係、寄生關係)。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任何生物對環境都表現出相應的適應性(普遍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任何生物都有天敵)。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好處(柳杉吸收有毒氣體、森林增加空氣濕度),壞處(老鼠破壞莊稼)。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一片草原、一條河、乙個湖泊等)。

生態系統必須有: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和水)。

生產者:植物。自己製造有機物供自己和其他生物使用。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物。

分解者:細菌和真菌。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物質,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係:相互依存。

食物鏈: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中只表示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沒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箭頭指向消費者。

食物網:多條食物鏈交錯連線形成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隨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生態系統的特性: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即在乙個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量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無限增多和無限減少,而是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但它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當人為對它進行干預時,它將很難恢復。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會隨著食物鏈不斷的積累,越到後面中毒越深。

七大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物種最複雜)、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沼澤)(地球之腎)、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七大生態系統相互關聯。

生物圈是乙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許多是全球性的。

顯微鏡的結構:光學部分(目鏡、物鏡、反光鏡)和機械部分(其它)。反光鏡有兩面,一面平面鏡(外界光線明時用),一面凹面鏡(外界光線暗時用)。

遮光器(上有光圈),暗時用大光圈,明時用小光圈。

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一手握鏡臂,另一手託鏡座)和安放。

2、對光:物鏡、反光鏡同時對準通光孔。看到圓形的白亮視野時即可。

3、觀察:放(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上)、壓(用壓片夾壓住標本正對通光孔)、降**粗準焦螺旋,降鏡筒,眼睛側視物鏡)、公升(看目鏡內,逆時針轉粗準焦螺旋)、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移(物象移動方向與玻片移動方向相反)。

4、清潔收鏡:用擦鏡紙擦目鏡和物鏡。

顯微鏡成像原理:經物鏡和目鏡兩次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數為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堅持兩步倒(上下倒、再左右倒)。

常見三種玻片:切片(固體材料)、塗片(液體生物材料)、裝片(「撕」或「挑取」,細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裝片)。

製作臨時裝片:擦(擦淨載玻片和蓋玻片)、滴(滴清水在載玻片的**)、撕(撕生物材料)展(在清水裡展平)、蓋(用蓋玻片蓋好,讓一端先接觸水緣,緩緩壓下,避免產生氣泡)、滴(滴稀碘液染色,染色會殺死細胞,做活細胞實驗或看生物活性時不要求染色。)、吸(一側滴另一側吸)。

植物細胞結構:細胞壁(保護、支援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細胞核(遺傳資訊庫)、細胞質、液泡(液泡的細胞液中溶有大量的物質,果汁的主要**結構)、葉綠體(進行光和作用的場所)。

生物作圖要求:3h鉛筆,偏左畫圖、右標註,下面寫圖的名稱,指示線用水平線,圖只出現點與線。

判斷汙點在目鏡、物鏡或玻片上的方法:

先轉目鏡,汙點動則在目鏡上,不動則可能在物鏡和玻片上;再轉玻片,動則在玻片上,不動則在物鏡上。

製作裝片:擦、滴、刮、塗、蓋、滴、吸。

動物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施萊登、施旺共同建立「細胞學說」: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產生新細胞。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中的物質:有機物(分子較大,一般含碳,如醣類、脂肪、蛋白質、核酸)和無機物(分子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細胞膜。(植物細胞壁只起保護和支援的作用)

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植物特有,進行光和作用場所,將太陽光能轉換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和線粒體(進行分解有機物場所,「動力車間」,動、植物都要進行。)

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遺傳資訊在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上有dna(遺傳資訊的載體,雙螺旋結構),dna上有基因片段。

染色體的特點:每乙個物種的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是恆定的。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資訊的統一體。

細胞通過**產生新細胞。細胞由小長大的過程是細胞的生長過程,細胞由乙個變兩個的過程是細胞的**過程。**過程中細胞核先分成兩個,細胞質再分成兩份,在中間形成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細胞壁。

**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初期,染色體進行複製加倍,加倍後的染色體再平均地分到兩個細胞中。保證了兩個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相同,即所含的遺傳物質也是一樣的。

動物體結構層次:細胞(從受精卵細胞開始)→組織(四大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器官→系統(八大系統)→動物體。

植物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五大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器官(六大器官)→植物體。

四大動物組織: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功能;如**有保護,小腸腺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組織:收縮與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如感到疼痛、癢等。

結締組織:骨組織、血液等,具有支援、連線、保護、營養等功能。

動物器官:眼、耳、鼻、心臟、肝、腎、腸、胃、脾、甲狀腺、唾液腺等。

植物四大組織:

分生組織:始終不分化,終生具**能力,能產生其他的組織。

保護組織:各器官的表面,具保護功能。

輸導組織:導管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營養組織: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營養物質。營養組織中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營養組織能進行光和合作用。

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官)。

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衣藻(植物)、草履蟲、眼蟲、變形蟲(動物)。身體只有乙個細胞,細胞內有一些結構。草履蟲結構圖。

赤潮:某些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顏色改變的現象。

水華:藍藻、綠藻、矽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淡水體變綠的現象。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見。

根據寄主不同分三類:動物病毒(流感、愛滋病、雞瘟)、植物病毒(菸草花葉病毒、蘿蔔花葉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內的遺傳物質。

病毒生活:寄生在活細胞內,離開活細胞後通常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重新開始。

已知綠色植物30多萬種,分為四大類群:藻類、苔蘚類、蕨類、種子植物。

藻類單細胞藻類(衣藻)、多細胞藻類(水綿);淡水藻類(衣藻、水綿)、海洋藻類(海帶、紫菜、石花菜);生活環境:多水中,少在陰濕陸地上;特點:全身都進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和無機鹽,無根、莖、葉的分化。

作用:釋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魚類餌料;食用;藥用。

苔蘚類生活環境:潮濕的陸地;特點:有莖和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根為假根;作用:

空氣汙染的指示植物(葉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從背、腹兩面入侵,使苔蘚類的生存受到威脅。)

蕨類生活環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濕環境;特點:具根、莖、葉,且有專門的輸導組織;生殖:孢子生殖;作用:兩億年前的蕨類植物滅絕形成煤;藥用(卷柏、貫眾);飼料(滿江紅)。

種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種皮(保護胚)和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胚:將發育成新的植株。果實的結構:果皮和種子構成。

分類:1、單子葉植物(只有一**葉,如玉公尺)和雙子葉植物(有兩**葉,如大豆、花生);

2、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銀杏、蘇鐵)和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公尺)。

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氣。

種子萌發需要的自身條件:過了休眠期的,胚是活的且完整的。

種子萌發的過程:1、吸水,子葉將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2、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3、胚軸伸長;4、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幼根的生長原因:1、分生區不斷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量增多;2、伸長區細胞體積不斷增大。

根尖四區:1、根冠:保護;2、分生區;3、伸長區(長得最快);4、成熟區(具根毛,增大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芽:尚未發育的枝、花或花序的雛體。芽中有分生組織。

植物生長常見的三種無機鹽:n、p、k。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知識點複習題

1 在平面內,不重合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兩種 相交與平行。2 互為鄰補角 1 定義 如果兩個角有一條公共邊且有乙個公共頂點,它們的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關係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2 性質 從位置看 互為鄰角 從數量看 互為補角 3 互為對頂角 1 定義 如果兩個角有有乙個公共頂點且它們的兩...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知識點複習題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 一 選擇題 1 如圖點e在ac延長線上,下列條件中能判斷ab cd的是 a 3 4 b 1 2 c d dce d d acd 1800 2 如圖a b,3 1080,則 1的度數是 a 720 b 800 c 820 d 1080 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b c是直線,...

七年級上冊地理的總複習題和知識點總結

一 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乙個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最大周長4萬千公尺,赤道半徑6378千公尺,極半徑6357千公尺,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2 緯線和經線 緯線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