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實習報告

2021-03-04 09:28:17 字數 3637 閱讀 2749

《浮士德》讀書筆記

詩體悲劇《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它取材於16世紀德國有關江湖術士約翰·喬治·浮士德的民間傳說。該**的創作延續了60年之久,凝結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結晶和藝術探索的智慧型,為德國和世界文學立起了一座豐碑。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並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

故事梗概如下:魔鬼靡非斯特與上帝打賭,認為人類無法滿足的追求終必導致其自身的墮落。上帝卻以為儘管人類在追求中難免會犯錯誤,但最終能夠打到真理。

於是由魔鬼下到人間去**浮士德。

《浮士德》憑藉博大精深的思想價值及其鮮明的藝術特徵譜寫了一部靈魂發展史和一部時代精神發展史。《浮士德》是現代哲學的詩,又是詩的現代哲學。它藝術地表達出來的新世界觀、人生觀,是歌德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遺產。

其中的「浮士德精神」更是給人巨大的啟示與力量。

《浮士德》是由兩個賭賽和五種追求構成的。《浮士德》精神的內涵,強烈地體現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過他尋求真理的五個階段的生活歷程而進行展示的。

第一階段主要通過描寫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乙個新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形象。他擺脫了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束縛,有強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滿現實社會,要為「人類」創造乙個「真美」的世界。第二階段主要描寫浮士德的愛情生活,開始了對人生和理想的探求。

但悲劇的衝突是新興資產階級個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第三階段描寫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遷就退避。他在封建宮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敗。

仍然盡心竭力為這個腐朽的王朝服務,實際上說明,為封建王朝服務不可能有所建樹,於是他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階段,描寫浮士德對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復活於現代。浮士德對古典美的追求,就這樣宣告破滅了。最後階段描寫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種篤於實踐的入世精神。浮士德在將希伯來文的《聖經》譯成德文時,決定將「太初有道」轉譯成「太初有行」,體現了他實踐意識的覺醒。於是他充滿自信,敢於與魔鬼訂賭,走出象牙塔,最終找到滿足與幸福。

走出書齋是浮士德實踐意識的朦朧覺醒。上天把人放在生動的自然裡,他卻背棄自然。周圍是煙塵與霉氣,甘願與人骸和獸骨為伴。

「純粹的精神生活並不能使人認識真理,灰色的是一切理論,綠色是生活的**樹」。經過這種反思,浮士德決心擺脫僵死知識的束縛,投入時代的激流,找到自己願為之獻身的事業:凡是賦予人類的一切,我都要在我內心體味參詳,我的精神抓住至高至深的東西不放,將全人類的苦樂堆積在我心上,於是小我便擴充套件成全人類的大我,最後我也和全人類一起消亡。

投入生活生活就難免經歷磨難。但經過所有的失敗後,他不斷的重新開始,又不斷的跌落下去,直到最後又重新抬頭。儘管他失去了安寧,在生活中屢反錯誤,但浮士德沒有停留,他向前的渴望超出任何停頓。

他超出封閉的一己世界,走向了更高更廣闊的現實世界,在完成了自己偉大而艱難的精神探索後,最終達到了「人的幸福只存在與為他人盡力之中」的境界。

在書中浮士德說過一句話:「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奔波,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車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原本要晝夜不停。」托爾斯泰說:

「當苦難來訪時,有些人跟著一飛沖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你是要做個一飛沖天,尋求真理的勇敢者,還是願成個在困難前畏畏縮縮,自甘墮落的人呢?」歌德也說過:

「痛苦留給的一切,請細加回味!苦難一經過去,苦難就變為甘美。」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文藝復興時代乙個巨人的形象,他厭惡宗教和傳統加於他身上的束縛,渴求生活,不斷進取,為實現人的價值、生活的真諦而不停地追求。在浮士德身上有著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和純潔,這種活力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意義進行鍥而不捨的探求,就是在不斷克服錯誤和過失中去追求真理,最後走上正途。就在對「最高存在」的意義的探索中,他要把全人類的苦樂集於一身,要在個人的內心中領略人類的全部感情。

第一部中與瑪甘的結合,與魔女的歡會;第二部中與古希臘美女海倫的結合。他在空中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頓時產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魔鬼之力,他幫助乙個皇帝平定了叛亂,得到一片海邊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驅使百姓為他移山填海,變滄海為桑田。

他衝破了知識的牢籠,擺脫了感官的享受和世俗的羈絆,走出了「小世界」,而進入了「大世界」。在這個「大世界」中,他曾為帝王服務,曾同古代的美結合,但這給他留下的是一片空虛和一場幻景。最後他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巨集偉鬥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型的最後答案。

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後答案無疑是積極的,但有著空想的性質。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乙個幻想。失明的浮士德把魔鬼為他挖掘墳墓的場面當作是他的人民與大海搏鬥的壯麗景象,為這種幻想提供了乙個例證。

其次,是一種對自我永不滿足,不斷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裡。

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為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

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做乙個積極向上的人。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乙個行動的人,乙個上進的人,乙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追求中都會遇到各種無法逃避的問題,必須選擇,而且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使自己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這主要表現在著名的「浮士德難題」以及面對這種困境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辯證法意識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兩種矛盾衝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惡」的因素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發展歷程,更以樂觀主義的態度表現了浮士德永不滿足,不斷地克服障礙、超越自我,「不斷地向最高的存在奮勇」前進的可貴精神。「浮士德難題」其實是人類共同的難題,它是每個人在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都將無法逃避的「靈」與「肉」,自然欲求和道德靈境,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選擇。

這些二元對立給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乙個有待解決的的內在的嚴重矛盾。在《浮士德》中,這一矛盾貫穿了主人公的畢生的追求,體現為浮士德的內心衝突和他與靡非斯特的衝突的相互交織。從某種意義上說,浮士德的內心衝突同時也是他與靡非斯特的矛盾衝突的內在化的體現,而他與靡非斯特的矛盾衝突則同時也是他內心衝突的外在化體現。

在與靡非斯特這「一切的障礙之父」、惡的化身結為主僕,相伴而行之後,浮士德的前途可謂危機四伏,隨時皆有可能墮落為惡魔的奴隸。但是,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徵,這使他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而惡在這裡卻從反面發揮一種「反而常將好事做成」的推動性作用。

歌德辯證地看待善惡的關係,不是視之為絕對的對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關係,揭示了人類正是在同惡的鬥爭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斷取得進步的深刻道理。這在詩劇的開頭時上帝有關善人須努力向上才不會迷失正途的議論,以及詩劇結束時天使們唱出的"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均能救"的歌詞中都得到了明確的體現。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靈革命與社會實踐,感官之愛與藝術之美,共組一種平衡的生命觀照。它們共同驅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邁向善。而最終,絕對完美的善,卻是在上帝手中,要透過上帝的恩寵才能獲得。

這是獲救的真義。浮士德沒有忘記自己的恪守的原則和他人性的本真內在本性,使得他有著戰勝**的力量,去惡向善,排除欲的干擾,最後在理想國的實現下攀公升進靈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靈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帶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帶領下進入天堂。

這也就代表著善良最終仍然戰勝了**與醜陋。

讀書筆記

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

院系:政治學院

學號:200801050623

姓名:郭秋吟

司法所調研報告

社群矯正工作自開展以來,對社群服刑人員的管理一直在不斷地摸索前行。社群矯正工作中存在管理格式化,教條化趨式,司法所的固定管理模式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服刑人員所了解,逐漸開始出現 服刑人員今天到司法所參加活動,明天出現重新犯罪 的現象。社群矯正工作需要改變管理模式,創新多元化管理,避免讓社群矯正矯正工作流...

XX年司法所司法所行政工作總結

xx年是實施 十二五 規劃 六五 普法的開局之年,xx司法所堅持以 理論和 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 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落實上級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精神,在xx市司法局的領導和街道黨工委 街道辦的有力支援下,緊緊圍繞穩定 改革 發展這一主題,強化基礎工作,落實責任...

2023年司法所履職報告

履行綜治職責報告 蘆洲鄉司法所 作為法制工作者,司法所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普法工作做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法律素養的高低,也關係到社會的真正穩定與否,司法所在近年來,努力尋求開創普法工作新的局面,擴大普法範圍,增強普法工作能動性。努力提高群眾的法律觀念,司法所還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