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知識點總結

2021-03-04 09:15:55 字數 3334 閱讀 8315

第一章機械運動

常考點1.機械運動:乙個物體相對另乙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 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 km/h;關係:1 m/s=3.6 km/h; 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錶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影象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在屋子裡談話比在曠野裡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頻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1、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乙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1、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3、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可以利用聲來傳播資訊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公升。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②凝固 :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 :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公升高

② 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溫度;⑵ 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幹,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乾、甩乾)。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總結

本次期中試題較好地體現了全面貫徹 物理課程標準 中關於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的要求,切實有效地把考查物理知識與考查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以及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結合起來,題目知識難度中等偏容易,對學生自主學習與 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試卷

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檢測試卷 姓名 班級 一 選擇題 共36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所列的四個單位,不是電功率的單位是 a 瓦 b 千瓦時c 焦 秒d 伏 安 2 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電壓表測出的電壓是 a r1兩端的電壓 b 電源兩端的電壓 c r2兩端的電壓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3 關於電功和電功...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試卷

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中檢測試卷 班級姓名座號 一 選擇題 共36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所列的四個單位,不是電功率的單位是 a 瓦 b 千瓦時c 焦 秒d 伏 安 2 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電壓表測出的電壓是 a r1兩端的電壓 b 電源兩端的電壓 c r2兩端的電壓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3 電燈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