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複習筆記第九章

2021-03-04 08:15:10 字數 4570 閱讀 6028

第九章觀察法

第一節(一)觀察法,是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和其他輔助觀察裝置,有目的地對研究物件進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觀察一般具有如下特徵:

1、在觀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設,然後根據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過觀察獲取資料;

2、需要有系統的觀察設計;

3、有系統完整的記錄;

4、觀察過程應避免主觀和偏見

5、觀察的過程和獲得的資料可以重複查證。

(二)觀察法有三個優點:

1、觀察法可以實時地觀察到社會現象或行為的發生;

2、能夠得到不能直接進行訪問調查或不便於進行訪問調查的物件的資料;

3、通過一些特殊的裝置或特殊的方式,觀察者可以在不干擾被觀察者的情況下,獲取最真實的資料,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觀察法的缺點有:

1、碰到要觀察的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

2、人類社會中有許多現象是不適宜或不可能直接觀察的,特別是涉及人的隱私行為,如夫妻間的吵架或親密行為;

3、研究事物或現象在長時間發展變化的歷程或趨勢,觀察法具有很大的侷限性;

4、當意識到有觀察者在場時很可能會改變被觀察者的行為,因此研究者由觀察所得到的資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第二節觀察法的基本型別有四種;

1、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

2、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3、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4、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一)根據觀察場所和對觀察的情景與條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

(二)根據觀察者在觀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關係,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是人類學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又稱局內觀察)

(三)根據觀察過程的控制程度和觀察內容的標準化程度,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是指嚴格地界定研究問題和觀察的專案,依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採取標準化的工具進行記錄的觀察。

(四)根據觀察是通過對正在發生、發展和變化的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還是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發生後所留下的痕跡,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實驗室觀測和實地觀察,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都是直接觀察。

直接觀察的共同的優點是:觀察所得資料的真實性、生動性、客觀性、豐富性。

根據觀察內容性質的不同,間接觀察又可分為物質痕跡觀察和行為標誌觀察。

美國社會學家韋布將物質痕跡觀察分為磨損測量和累計物測量。

第三節觀察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觀察的準備階段;

2、觀察的實施階段;

3、觀察資料的審核、整理與分析階段。

(一)觀察的準備包括:

1、明確觀察的目的

2、制定觀察方案

3、理論準備和物質準備

乙個完整的觀察方案包括六個內容;

1、觀察的目的的意義;

2、觀察方式;

3、觀察的物件和內容;

4、觀察的工具和記錄的方式;

5、觀察的時間和地點;

6、觀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觀察的內容包括:

1、情景;

2、人物;

3、目的;

4、社會行為;

5、頻率與持續期。

(二)觀察的實施包括:

1、進入觀察現場

2、對變數進行操縱與控制或參加到觀察物件的生活當中

3、進行觀察或測量並記錄觀察資料

(三)觀察資料的審核、整理與分析

第四節(一)觀察的信度包括三種型別;

1、不同觀察者的相關程度;

2、穩定係數,即同一觀察者在不同時間觀察的符合程度;

3、信度係數,即不同觀察者在不同時間觀察的符合程度。

影響觀察信度的因素有:

1、觀察內容界定的明確性;

2、觀察類別定義的嚴格性;

3、環境的變化;

4、人的變化。

(二)觀察的效度指的是觀察所獲得的資料能夠準確、真實、客觀地反映被觀察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的程度。

影響觀察的效度的因素有:

1、觀察方式、觀察人員、觀察地點和觀察時間對於研究課題的適當性;

2、觀察內容的選擇與操作化的方式;

3、「觀察者偏見」;

4、「被觀察者效應」;

5、觀察者的觀察的敏銳性和記憶的準確性。

第十章實驗法

第一節(一)實驗法,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選擇一組研究物件,人為地改變與控制某些因素,通過觀察其後果對社會事實或現象獲得認識的一種方法。

實驗法相關概念有:

1、實驗者

2、自變數

3、實驗刺激

4、因變數

5、實驗物件

6、實驗組

7、控制組

8、實驗檢測

9、前測

10、後測

實驗變數通常分為自變數和因變數。

(二)實驗法的特點:

1、人為設定觀察情景;

2、直接建立研究結論;

3、實驗結果受實驗人員和實驗物件的主觀影響。

實驗法與訪談、觀察等方法最主要的區別是:它通過控制情景和變數來研究社會行為及社會現象的變化,以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第二節(一)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有兩個;

1、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

2、有控制組實驗原理

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先測量在沒有受到a的影響之前b的情況(前測),然後施加實驗刺激a並保持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再對受a影響後的b進行測量(後測)。最後通過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是否存在差異來判定a和b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實施實驗法研究的條件:

1、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假設必須是明確和具體的;

2、能夠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3、實驗刺激有足夠的強度並容易操控;

4、實驗程式必須是可重複的;

5、實驗條件應該得到較高程度的控制。

控制是實驗研究的最本質特徵。

(二)在實際的研究中,研究者為創造出不同組的相同物件而使用的方法有四種:

1、隨機法

2、配對法

3、排除法

4、納入法

(三)實驗研究的基本程式分為:

1、準備

2、實施

3、資料處理

實驗準備階段的工作是實驗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

包括五個過程:

1、確定研究課題;

2、根據課題確立基本假設,並制定檢驗假設的實驗設計;

3、根據研究變數引入具體的實驗刺激;

4、完善對因變數的測量方法,使之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5、進行實驗刺激和因變數的預實驗。

實施階段包括六個環節:

1、選擇合適的實驗物件

2、在隨機原則下組合實驗物件,並對他們進行實驗必需的指導;

3、對因變數進行前測;

4、進行實驗刺激;

5、進行實驗後測;

6、向實驗物件說明實驗的真實目的和原因,詢問他們的實際感受。

(四)實驗的基本設計有:

1、單變數的實驗設計

2、多變數的實驗設計

單變數的實驗設計有:

1、後測設計

2、前測後測設計

3、四組設計(又稱為所羅門設計)

多變數的實驗設計有:

1、完全隨機多因實驗設計

2、拉丁方設計

拉丁方設計的特點有三個;

1、每個因素在每個研究物件的實驗次數是相同的;

2、每個順序在每個因素的實驗次數相同;

3、每個順序在每個研究物件的實驗次數相同。

乙個實驗中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1、特殊事件

2、被研究者的變化

3、受測經驗的增加

4、測量工具信度差

5、統計方法的影響

6、被試者流失

7、前測影響

8、實驗組與控制組出現溝通。

影響實驗的外在效度因素有:

1、實驗控制的影響

2、樣本的代表性影響

3、測量工具的影響

4、指標設計有侷限性

第三節(一)實驗通常分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個基本型別。

1、按照調查的目的的不同,實驗法可分為研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

2、按調查的組織方式不同,實驗調查可分為單一實驗組實驗、實驗對照組實驗、多實驗組實驗

3、按照被調查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社會心理實驗、教育實驗、經濟實驗、法律實驗、軍事實驗、政策實驗。

(二)實驗室實驗有兩個典型案例:

1、齊默巴多的監獄行為模式研究;

2、公尺爾斯來姆的權威服從研究。

(三)現場實驗的兩個典型案例;

1、霍桑實驗;

2、啤酒偷竊案。

「霍桑實驗」是較典型的嚴格控制型現場實驗。

「啤酒偷竊案」實驗屬於較少控制的現場實驗。

第四節實驗法的優點:

1、可檢驗因果關係;

2、較為經濟;

3、易於重複;

4、控制能力較強。

實驗法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明確區分出自變數與因變數,從而明確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實驗法的缺點有:

1、人為干涉;

2、樣本選取的缺陷;

3、實驗人員的影響;

4、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實驗法最大的弱點是人為干涉。

自考社會研究方法複習指導

09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複習指導第一章 第一節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徵 1.s社會研究 通過採用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關於社會現象的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對相關地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做出科學認識地活動 2.社會調查 指人們運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會各有關方面的實際情況,從而把握有關社會現狀的一種社會認識...

2023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複習筆記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文獻研究 第一節 一 文獻研究,是一種通過收集與研究現象有關的各種文獻材料,並通過對這些文獻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來獲得對所研究現象的認識的社會研究方法。文獻,是指以文字 影象 符號等形式記錄和儲存人類各種知識和情報資訊的資料。文獻分為四種 1 書面文獻 2 音像文獻 3 縮微文獻 4 機讀文獻...

2023年自考《社會研究方法》複習筆記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研究資料的審核 整理與統計分析 第一節 一 資料審核,是指在著手整理調查資料之前,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查與核實的工作過程,目的是保證資料的客觀性 準確性和完整性,為資料的整理打下堅實的基礎。資料審核和資料收集工作同步進行,叫做實地審核或收集審核。在收集資料後集中時間進行審核叫做系統審核。對重要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