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適宜性評價說明書

2021-03-04 08:04:33 字數 2668 閱讀 9069

本次分析以用地評價範圍內1∶10000 的數字地形為資料來源,選擇esri 公司的arcgis 9.3 的空間分析模組(spatial nalysis)為評價軟體,建立dem(digital levation model)地形,通過dem 提取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子,結合土地利用型別因子及經濟建設因子資訊一起作為評價因子,根據專家打分確定權重,進行疊加分析,得到評價的量化結果。

區域的用地適宜性採用特爾菲法和專家打分法確定評價因子的權重,並構建建設用地適宜性綜合評價模型

s=∑wi×si,

式中:s為土地建設適宜性班評價指數;w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相對權重;s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建設適宜度。

評價中採用5級7分評定指數,0分為不適宜用地,1分為較不適宜用地,3分較適宜用地,5分為適宜用地,7分為最適宜用地。

根據規劃區域內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分布情況的研究,從環境綜合敏感度角度進行開發適宜性評價。

環境敏感度為評價區域環境的綜合指標,由與區域環境有關的各項單一要素構成。在本專案中研究選取了與規劃區域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要素對區域的環境敏感度進行綜合評價。

①高程因子分析

利用 arcgis 的空間分析模組(spatial analysis)生成真實地表的非規則三角網(tin)表面模型。然後利用 arcgis 軟體再分類模組。

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可承受開發的強度不同:高海拔的地區多為山地區域,開發後環境很難加以恢復,並且開發會給周邊低海拔地區造成影響,低海拔區域開發對環境影響則相對較弱,下表給出不同海拔高度的環境敏感度水平及分級原因:

**1 高程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高程條件下不同適宜性分割槽分布。

圖1: 高程因素影響下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②坡度因子分析

基於地表的非規則三角網(tin)表面模型,利用 arcgis 的坡度(su***ce analysis—slop)模組,對現狀用地進行坡度分析。現狀用地總體較為平坦,坡度高地區主要集中靈源山西側區域。

地形坡度直接關係到區域開發的適宜性。在坡度較大的地區,開發建設會造成水土流失、山地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植被不易恢復。根據國家建設用地豎向標準,坡度大於25%的地區不適宜進行開發,而通常作為森林保育用地或景觀用地。

下表給出了不同坡度的敏感度級別與特點:

**2 坡度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坡度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2: 坡度因素影響下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③坡向因子分析

基於地表的非規則三角網(tin)表面模型,生成dem資料,從dem資料提取坡向資料集。利用空間分析(spatial analyst)模組生成坡向資料集。重分類坡向資料集。

規劃區地處我國南方,爭取良好自然通風是選擇建築朝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相關研究最佳建築朝向為南、東南向,適宜朝向東、西、東南向,低適宜東北、西北向,不適宜北向。

**3 坡向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坡向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3: 坡向因素影響下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④自然因子疊加分析

根據因子權重下圖給出各自然因素疊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4: 自然因素疊加影響下適宜性區域分布

不同土地利用型別擁有不同的生態價值,對區域開發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自然特性很強的土地,如森林、水域等,一般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開發後造成整體環境損失較大,因此應加以保護。

**4 土地利用型別感性分級表

根據因子權重下圖給出各土地型別因素疊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5: 各土地型別因素疊加影響下適宜性區域分布

①縣城因子

主要以依託城鎮的便利程度來劃分,以距**縣城的空間距離為衡量標準,劃分以下適宜性等級。

**5 城鎮因子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城鎮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6: 縣城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②高速互通口因子

高速互通口能給區域開發帶來較大影響,以距離高速互通口的空間距離為衡量標準,將縣域空間劃分以下四類區域.

**6 高速公路出入口因子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高速互通口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7: 高速互通口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③徵地因子

主要以依託縣城目前徵地情況來劃分,劃分以下適宜性等級。

**7 縣城徵地因子適宜性分級表

下圖給出了徵地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8: 重要專案因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④建設經濟性因子疊加分析

根據因子權重下圖給出各建設經濟性因素疊加影響下的不同適宜性區域分布。

圖9: 建設經濟性因素疊加影響下適宜性區域分布

根據對規劃區範圍內用地的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因子和水文水系、森林及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等土地利用型別因子,結合縣城因子、火車站因子、重要專案因子、高速公路及重要出入口因子等經濟建設因子進行分析,在縣域規劃區6204.14公頃的範圍內,現狀最適宜建設用地約882.61公頃,佔14.

23%;適宜建設用地約3556.29公頃,佔57.32%;不適宜建設用地約1765.

24公頃,佔28.45%。

**8 縣城用地適宜性分析彙總表

經過自然因素因子、土地利用型別因子及建設經濟性因子的疊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型別適宜性分析圖詳見下圖。

圖10: 縣城用地適宜性分析圖

總而言之,受山地地形影響用地侷促;目前相對最適宜建設用地882.61公頃,適宜建設用地3556.29公頃;不適宜建設用地1765.24公頃。

土地適宜性評價

在本實驗中,我選擇的作物是甘蔗。一 經過調查,以下是甘蔗生長條件 習性的基本介紹 1 生長習性 甘蔗為喜溫 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 8500 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 年降水量要求800 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2 種植條件以及產區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 至南緯...

基於土地開發政策的城市用地適宜性評價

摘要 提出了一種以政策為評價因素的用地適宜性評價方法,適用於總規階段用地布局方案的產生和評價。方法使用基於gis的多準則評價 mce 技術,將土地開發政策作為評價因素,選擇城市規劃區內不同土地用途,將政策因素落實到用地布局方案中,產生不同用地布局方案,模擬和評價不同政策實施對城市規劃區內土地使用產生...

土地適宜性的評價

土地適宜性是指一定地段的土地對特定 持續的用途的適宜程度。土地適宜性的差別取決於利用該地段所得效益與所需投資之間實際的或 的相互作用,可以採用投入 產出的數量分析方法來估算。有的用途不限於生產方面,例如旅遊 自然保護等,除經濟效益外,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土地的適宜性只有與特定用途相聯絡才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