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城市群總體規劃

2021-03-04 08:04:33 字數 3677 閱讀 2320

(2006-2023年)

《山東半島城市群總體規劃(2006-2023年)》於2023年7月4日對外公布。

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由濟南、青島、煙台、淄博、威海、濰坊、東營、日照8個設區城市構成的城市地域空間組合。這一地區北臨京津唐和遼東半島,南接長三角經濟區,東與朝鮮半島、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積近7.4萬平方公里,人口4244萬,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

2023年,山東半島城市群gdp總量為14484.52萬元,約佔山東省總量的2/3。

該《規劃》由山東省建設廳和北京大學聯合編制,用了3年的時間。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把山東半島城市**展成為山東省以及黃河中下游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區域綜合競爭力強大的國際化都市連綿區和城市空間聯絡密集區,全國乃至環黃海經濟圈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生產服務基地之一,城鄉統籌發展的示範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區。規劃提出,到2023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要達到70%。

青島、濟南分別發展成為500萬人、430萬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煙台為2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目前,我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規劃》有以下特點:

一、規劃目標分三階段形成

從現在起到2023年為發展整合階段,主要是完善基礎設施和各項制度建設,增強大中城市的經濟實力,提公升中小城市規模等級,並積極發展小城鎮,形成多條城市帶,都市連綿區初具雛形;

2010—2023年為發展成型階段,都市連綿區的實體地域基本形成,到2023年半島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達到70%;

2020—2023年為穩定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逐漸趨於穩定,城市經濟穩步發展,山東半島都市連綿區成為現實,在環黃海地區的核心區域地位日益突出。

二、膠濟線、沿海線領銜四條發展軸線

濟南-淄博-濰坊-青島(膠濟線)、日照-青島-威海-煙台(沿海線),這兩條空間軸線將是半島都市**展的發展主軸;煙台-龍口-萊州-濰坊、日照-五蓮-諸城-安丘-濰坊-壽光-東營,這兩條空間軸線為發展次軸。依託這四條發展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人口的集聚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形成山東半島都市連綿區。

三、四類空間布局構建簇群式城市群

在規劃中,設計了四類空間布局。

產業空間布局,以膠濟線、沿海岸線為依託組成t形產業帶核心骨架,培育發展東營-淄博、淄博-濟南、青島-日照、煙台-威海、濰坊-青島、日照-青島-威海-煙台六條優勢產業集聚帶。

基礎設施布局,構建區域對外輻射腹地、對內功能整合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濟南、青島為中心,沿濟青聊、日東、德濟棗、沿海四條區域城鎮發展軸輻射的公路網和鐵路網,完善機場體系,優化港口群配置。

生態安全布局,採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導等措施,構建由生態控制區、生態恢復區、生態防護區組成的生態安全格局。

四、四個戰略定位立足山東放眼世界

在全球範圍內,山東半島城市群是以東北亞區域性國際城市青島為龍頭,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體發展的城市密集區域,是全球城市體系和全球產品生產服務**鏈中重要的一環。

在環黃海範圍內,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環黃海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先進製造業生產服務中心之一。構築由山東半島、南韓西南海岸地區、日本九州地區組成的三角地帶跨國城市走廊,推動「中韓日黃海地區成長三角」形成。

在全國範圍內,山東半島城市群是黃河流域的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京津冀、遼中南地區共同構築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山東省範圍內,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和對外開放的前緣,是全面體現山東省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城市密集地帶。

五、濟南、青島聯手打造區域雙中心

在規劃中,山東省將打造青島、濟南、煙台、淄博、濰坊、東營、日照、威海等8大城市區中心城市,其中,濟南和青島將聯手打造區域雙中心。

省會濟南今後將著力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綜合性省會城市;青島將致力於打造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達的國際性港口城市和國際性海濱旅遊城市。濟南和青島將逐步構建為強強聯合的區域雙中心城市。

濟南「兩軸三翼」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按照規劃,濟南城市區是以濟南為中心,章丘為副中心,濟陽、鄒平為優先發展城鎮,其他城鎮分別承擔相應功能分工的綜合性城市區。濟南城市區空間結構布局為「兩軸三翼」,其中「兩軸」為沿膠濟鐵路的城市發展軸線和沿國道220線、省道248線的城市發展軸線;「三翼」是以濟南市區為中心,向三個方向輻射:章丘、鄒平方向,濟陽、商河、濱州方向,長清、平陰方向。

濟南通過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和功能擴散,強化與中小城市間,包括與其他城市區城市和省內其他地區城市間的相互聯絡與合作,提公升鄒平、濟陽、平陰等中小城市的規模和城市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章丘市的各種城市功能。

同時,將濟南部分城市職能向章丘、平陰、濟陽等中小城市轉移疏散,形成濟南城市空間以及城市區的多中心結構。

六、山東半島城市群各市域總人口規模(單位:萬人)

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2023年人口規模 680 990 510 230 730 910 340 320

2023年人口規模 800 1200 610 310 820 1000 450 400

七、山東半島城市群各市城市化水平(%)

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2023年城市化水平666361 4763 57 61 52

2023年城市化水平 797770 5276 66 71 56

2023年7月,由山東省建設廳和北京大學花費3年時間聯合編制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總體規劃(2006-2023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外公布,正式提出打造由濟南、青島、煙台、淄博、威海、濰坊、東營、日照8個設區城市組成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這一構想。這一地區北臨京津唐和遼東半島,南接長三角經濟區,東與朝鮮半島、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積近7.4萬平方公里,人口4244萬,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

《規劃》提出:把山東半島城市**展成為山東省以及黃河中下游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區域綜合競爭力強大的國際化都市連綿區和城市空間聯絡密集區,全國乃至環黃海經濟圈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生產服務基地之一,城鄉統籌發展的示範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區。其中濰坊的城市職能被定位為:

以海洋化工、機械、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綜合性製造業基地,是連線山東半島和山東中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

《規劃》提出:實施六大發展戰略,以韓日為主要方向的經濟國際化戰略,以空間集聚為導向的人口城市化戰略,以強化區域優勢為目的的龍頭帶動戰略,以提高整體競爭力為核心的經濟協同戰略,以培育都市連綿區為目標的空間發展戰略,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兩主軸兩次軸構建「城市簇群」,以濟南—淄博—濰坊—青島、日照—青島—威海—煙台兩條空間發展軸為區域城市發展主軸,以煙台—萊州—濰坊和日照—諸城—濰坊—東營兩條空間發展軸為區域城市發展次軸,依託這四條城市發展軸的輻射作用,促進城市集聚和城市經濟發展程序,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空間網路化發展,使其成為多個城市之間緊密聯絡的網路狀構架的「城市簇群」空間發展結構,逐漸形成山東半島都市連綿區。

《規劃》提出:強化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努力提高與中心城市聯絡密切的外圍縣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質量,做實都市區。完善區域內部綜合交通走廊,建立山東半島都市區組織協調平台,支撐都市連綿區的形成和發展。

全面實施開放型城市化戰略,引導人口向城鎮遷移。強化社會保障,鼓勵民營企業、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城市就業崗位,縣級以上城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小城鎮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優勢產業,並集中培育中心城鎮,為人口轉移和人口非農化創造充足就業條件。調整鄉村工業布局,促進人口、產業同步集聚,促進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健康城市化程序。

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改進和加強土地管理,妥善解決城鎮建設用地矛盾。逐步完善土地置換、農村宅基地管理、鄉鎮企業用地、集體土地流轉管理和開發區用地管理等政策。

山東半島城市群人居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作者 董鎖成張佩佩李飛 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境 2017年第03期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城市病 問題日益突出,城市群作為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建設宜居人居環境的重點地區,其人居環境發展狀況備受關注。基於此,本文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例,從人文環境 經濟環境 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4個方面構建人居環境質量綜...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全解讀

規劃內容摘錄 優化布局,強化樞紐,完善網路,提公升功能,發揮組合效應和整體優勢,構建海陸相連 空地一體 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清潔能源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構築安全穩定的能源 體系 在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 中,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將來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支...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 布局篇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 摘登 布局篇 提示 提公升膠東半島高階海洋產業聚集集聚區核心地位,壯大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聚集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產業聚集集聚區兩個增長極 優化海岸與海洋開發保護格局,構築海岸 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 優化沿海城鎮布局,培育青島 濰坊 日照 煙台 威海 東營 濱州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