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馬原》複習

2021-03-03 21:22:41 字數 5170 閱讀 5616

緒論一、名詞解釋:

1、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充實、豐富和發展。

二、問答:

1、試結合當前的現實問題,談談我們為什麼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於它的世界觀和方**是科學的,在於它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還在於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是堅持真理、堅持科學、堅持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堅持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名詞解釋:

1、聯絡:聯絡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

2、發展:發展是前進的上公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規律:規律揭示的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

二、問答: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如何理解物質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和反映。物質範疇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學概括,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評了不可知論。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2、為什麼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在由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一系列規律、範疇構成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其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在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把握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係?

正確理解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乙個重要問題。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就是人們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首先,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其次,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最後,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中國夢的實現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過程,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堅持正確的方向、道路和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只有我們人人從自己做起,又能緊密團結,萬眾一心,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中國夢才能實現。

4、聯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說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重要意義。(論述題)

基本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在其發展的每個階段及每個階段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殊的性質。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

二是同一事物的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 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 (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重要意義: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統一。

第二章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一、名詞解釋:

1、實踐: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二、問答:

1、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首先,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科學地規定了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係。

其次,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於反映論,應用於考察認識的發展過程,科學揭示了認識過程中多方面的辯證關係。

這種以實踐觀點和辯證觀點為特徵的反映論,就是能動的反映論。

2、為什麼說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所謂檢驗真理,就是檢驗人的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其次,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能動的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實踐的直接現實性特點,是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根據,使它成為最公正的審判官,具有最高的權威。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邏輯證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名詞解釋:

1、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2、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社會存在的反映。

3、社會形態:是關於社會運動的具體形式,發展階段和不同質態的範疇,是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統一體,包括社會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意識形態,是三者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二、問答:

1、怎樣理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聯絡當前實際,論述它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意義。(論述題)

基本原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第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反之就會起阻礙作用。

聯絡實際: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第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基本適合我國生產力的狀況的,因而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還存在著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某些因素和環節,必須進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二,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的理論依據。我國多層次的生產力決定了我國的生產關係具有多種層次和多種形式。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對我國的生產關係進行改革。在所有制結構上,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實行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在經濟體制上,實現了由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

實踐證明,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正是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3、 怎樣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原理?為什麼說它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論述題)

基本原理: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辯證統一的關係。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築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經濟基礎的變革必然引起上層建築的變革,並決定著變革的方向。2.同時,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現在為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服務,確立或維護其在社會中的統治地位。

這種反作用的後果可能有兩種:當上層建築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反之,就起阻礙作用。

聯絡實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規律,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只有運用這一規律,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實質。

首先,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其次,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3、結合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一些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在實踐中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論述題)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

其基本內容是 :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

其基本內容是 :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 ,也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2.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程序中,進一步強調要重視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絡,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型和力量,多幹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更好反映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3. 當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教育問題、住房問題、就醫問題、低保問題,物價問題、貧富不均問題、腐敗問題等。在實踐中,我黨制定了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免除農業稅,減免農村中小學學雜費,推廣農村公費醫療,穩定高校學雜費,加大大學生助學金覆蓋面和額度,穩定銷房**,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擴大城鄉低保戶範圍並提高其標準,提高務工工資標準,保證農民工工資發放;平抑物價,解決民生問題,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等,都是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

馬原複習材料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複習題 緒論1 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三個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 辯證法思想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 合理核心 把自然界和人當作哲學的出發點,提出 自然界是不依賴與任何人的觀念而存在的,他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馬原複習建議

複習建議 第一章是馬原理的緒論部分。此章內容是馬原理部分的系統介紹,所涉及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生複習過程中注意用複習選擇題方法進行複習,認真總結,提綱挈領,針對馬克思主義的組成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特性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部分進行識記性複習。第二章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及其規律,...

《馬原》複習指導

2012 2013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複習指導濟南校區2011級各系 一 基礎知識 1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 和三個主要組成部分2 物質的概念及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3 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4 運動和靜止 5 聯絡和發展 6 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 7量變和質變 8否定之否定規律 9規律及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