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約瑟難題的感想

2021-03-04 07:08:37 字數 1588 閱讀 9871

臨床七班第一組馬冬梅

初聽說李約瑟難題,便引起了我極大地興趣。因為其一他談論的問題很大,是探求乙個很大很古老的國家的興衰原因,另乙個是因為他是乙個外國人,由衷的讚嘆我們國家曾經的輝煌與燦爛,心中難免有點竊喜,不能自已的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可是細細品味,這個「難題」還真是耐人尋味。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李約瑟難題的內容。為什麼創造了古代科學技術輝煌成就的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為什麼中國古代的這些偉大發明、發現傳到歐洲就成為資產階級社會發展的必要前提,促進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並使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乙個世界歷史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在封建社會後期中國科學技術卻逐漸開始衰落,到近代則落在西方的後面呢?

這是近年來中外許多學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並且各自都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對這一問題做了集中概括,史稱「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難題其實有兩個含義:第一是:為什麼在西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

中國的政教分離、選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諸子百家為何沒有在同期的歐洲產生?  第二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

看到這個難題,做乙個不十分妥當的比喻,就好像兩個人,乙個曾經很坎坷很落後,但現在卻很有成就,另乙個曾經很輝煌,但經歷了大起大落,現在卻有點比不過人家,於是第乙個就問第二個,你怎麼沒有一直輝煌下去呢,你應該一直領跑啊?

第乙個人該如何作答?

對此,李約瑟給出了他自己也不甚滿意的答案:從科學方法的角度一是中國沒有具備宜於科學成長的自然觀;二是中國人太講究實用,很多發現滯留在了經驗階段;三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興趣,思想被束縛在古書和名利上,「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李約瑟還特別提出了中國人不懂得用數字進行管理,這對中國儒家學術傳統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經濟管理是很好的批評。

對於此難題,各方人士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政治、體制、經濟,資源,文化,特定的歷史時期等等給出了可以理解的答案。但是我個人覺得,乙個事件的發展與因果,固然有很多的具體的原因,環境,多個偶然形成了必然。

但是我最同意的是從哲學的角度去看待。根據中國古老的哲學理論,事物都是迴圈往**展變化的。沒有永遠興盛的,也沒有永遠衰敗的。

事物總是從興到衰,從衰到興,從興到衰…只是週期有長有短。人在一天晨興夜寐,一年四季迴圈更替…直到有形宇宙的成住壞空。當事物逐步興盛的時候,促使其衰敗的力量也在積累,而促進其興盛的因素在逐漸消失;反之亦然。

東方哲學傳統強調人和自然地平等統一,強調人節制自己的慾望。東方先哲對宇宙真理的認識,是通過內求的方式,而不是通過西方的外求方式:對事物進行分析、驗證(這種方式在有限的時空內、在物質的層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把握大時空的現象方面,顯得無能為力。

如今世界都在追求新技術,新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可是在這個表象之下,比如核威脅,環境惡化,基因突變等等的從最初的科技進步就似乎在暗流湧動,而今已越來越讓人恐慌。

我們國家有句老話,叫「好漢不提當年勇」,李約瑟這個外國人很有深度的提出了這個勇—為什麼過去行,後來就不行了呢?行與不行,恐怕難以從歷史的某個點來看來判斷。我們也不敢妄斷。

歷史留給我們的不論是榮耀或者恥辱,都值得我們去深深地思考,並應該積極的全面的去探求它客觀或主觀的內在,服務於今天及明天,總結經驗,以古鑑今,為的是積極地更好的走下去。

「李約瑟難題」 研究與反思

劉鈍王揚宗 李約瑟難題 的提出 演變及其歷史背景 英國李約瑟博士 1900 1995 是大家熟悉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專家,以撰著多卷本的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中文通常譯作 中國科學技術史 以下簡稱scc 著稱於世。長期以來,李約瑟 在中國幾乎成了 中國科技史 的代名詞,而最近20餘年來,求解 李約瑟難...

關於蛇的感想

人們常常會害怕一種動物 蛇,我亦如此,但我更敬畏它們。從小教科書上就灌輸 農夫與蛇 的思想,使我們對他們產生的恐懼心理在心海扎根,並相信蛇是種 的動物。它身上有毒液,可以麻痺我們的神經系統,可以置我們於死地。但站在它們角度想想呢?蛇的樣貌醜陋,有厲牙厲牙還能分泌毒液,你不覺得她很可憐嗎?它們沒有手腳...

關於武術的感想

從入學到現在第一次接觸武術課,從前從未接觸過武術,只是在影片中看到過一些武打片,對武術很好奇,也許是因為金庸的書使得我們國人都有乙個武俠夢。所以到了大學終於有了這一門武術課,就選擇填寫了武術的科目。通過在大學這乙個學期的武術課學習,我對武術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武術的巨大魅力,對武術興趣有了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