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6:33:35 字數 3516 閱讀 5969

新課改下農村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語文,它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課程。人們的閱讀能力、理

解能力、表達能力、收集加工資訊能力乃至交際能力,都將藉此打下一生的基礎。

而且,初中是人的學識、思想、性格、思維諸方面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期。故此,

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至關緊要,而作為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學反思越發顯得舉足輕重。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見,反思實際並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當局者跳出自我,做清醒的旁觀者,做明白的自知者。

但是,從我所聽過、看過的各位老師以及自己的教學來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隨著

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經常會讓行動者陷入迷茫與困惑。因此,教學反思成了我們

總結經驗教訓,揚長避短,不斷前進的有效手段。我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

教師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更

為深刻。

一、同學,別將語文打入「冷宮」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

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當今,在部分農村學校,學生學習語

文的興趣卻在逐漸降低,推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農村初中留守孩子約佔75%,他們的家庭教育跟不上,想公升學,想考高

分,這就讓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認識出現了偏差。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

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豈不是「事半功倍」嗎?還有

優生認為,中考時語文始終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用花時太多而「顧此失

彼」,心想憑「先前實力」,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也有投機取巧的,他們認為初中

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多數來自課外,他們抱著「我聰明」、「我好運氣」的心理,等

到考場「超常發揮」。於是,語文就被他們無情地打入了「冷宮」。再有一類學生,

由於他們語文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妥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努力,但

測驗成績不見提高甚或呈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

課,怕碰語文書。至於語文基本功較差的學生,他們時時慘敗,處處「碰壁」,哪

來興趣學語文,幾乎是徹底放棄。

1其次,農村學校學習條件也跟不上教改要求,圖書、電腦、實驗操作等都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需要,農民的經濟與思想意識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孩子大量閱讀一些課外書籍。這是引起農村學生語文學習熱情降低的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

另外,初中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進入初中,產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恍惚,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候是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教員判為不及格。

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的學生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測驗溫習階段,各科教員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體式格局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老師們,細想一下,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是呈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能不付諸步履嗎?由此看來,面隊學生學習語文逐漸低落的情緒,我們還應讓學生更清楚認識到語文較之其它學科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語文學習的逐漸進展性」,只要你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

二、請給語文「訓練」留足空間吧

縱觀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師為了摒棄過去的「滿堂灌」、「一言堂」,開始著力於創新、感悟、薰陶,注以「人文」為時尚,而輕視了「訓練」。似乎一提到這個「訓練」,就強制的跟過去的「習題訓練、題海戰術」、「應試教育的產物」搭上關係。這種輕視語文訓練的態度自然表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果就是凌空蹈虛式的語文課越來越多,所謂雙基早已棄之不顧。

有些教師即使不排斥「訓練」,但也只是在要求學生掌握某些最基本的技能時才選擇訓練。而高層次的能力「感悟」、

「創新」是訓練不出來的。尤其是語文的「人文性」被抬到了超越一切的高度的當下,「訓練」往往被當作「人文性」的對立面而被謹慎對待著。其實「訓練」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正真意義上的「訓練」,不是習題演練,也不是有些教師認為的語文課上那種繁瑣的字詞句的操練。語文課只要有師生互動,就必定呈現訓練的形態。怎樣的「訓練」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新課程的目標呢?

重點是訓練感悟。在文字閱讀中,每乙個學生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進行「感悟」,這種「感悟」有文字的情景再現,有學生個人經驗的介入,有互相間鑑賞點評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乙個學生與文字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多向互動溝通的生動對話,這種「悟性」也是要靠培養、靠訓練的。例如:

在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我與學生就是在誦讀、分析、鑑賞等訓練中感悟其價值的:在動靜之間、在畫面之間、在真幻之間、在情理之間,留下了永恆的遐思:「科學的感悟——問天,藝術的感悟——畫面,數學的感悟——圖形,人文的感悟——情感價值與美……」所以通過「訓練」,學生學會誦讀,抑揚頓挫;通過訓練,學生學會精讀、泛讀,手不釋卷;通過訓練,學生會觀察,會思考,會作文;通過訓練,學生能自主、合作、**,有個性有發展有創新。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語文的訓練無處不在,小到識字,大到讀書為文,無不由「訓練」步步做起。所以,請大家給語文課的「訓練」留足空間吧!

三、別讓「合作學習」成了「裝飾」

《初中語文標準》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合作性,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中有體驗與生成,思維個性得到張揚。目前,「合作學習」已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交往、合作的最有效方式,早已風靡初中思品教學課堂。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老師卻把「合作學習」當成了教學課堂的「裝飾」。

例如:某老師在教學《旅鼠之謎》時,先用約5分鐘時間粗略講解後,這時的學生根本還沒進入狀態,毫無**慾望,而教師卻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就立即安排迷惘的學生迅速加入學習小組。大約學了10分鐘,學生正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這時該教師又覺得該匯報成果了,於是學生火熱的「合作學習」也不得不隨老師的主觀意願而戛然而止……可見,這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讓「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

一種裝飾。像這樣的「合作學習」有何價值呢?

四、作文教學不可敷衍

雖然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誇大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特別是在農村初中,由於教師在期末統改大量作文時,評分居中,拉不出多大差距,於是我們很多教師就不願花很多時間在作文教學上,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一定的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一樣平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和片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其實,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發自心田的、主動而踴躍地去抒寫。這樣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學生寫不出好作文呢?

朋友,也許你在農村語文教學中也遇到過類似的「瓶頸」吧,沒關係。20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只要你善待教學反思,全方位地有效反思,它會讓你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更迷人的語文教學新天地!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西華營鎮一中王衛放 農村的學生和城裡的學生不同,通過比較,我認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 這對學習語文來說,有很大的困難,對語文教師來說,也是乙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體現教學個性呢?我做了以下嘗試。首先,認識到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楊樹林中學李智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有趣的場面 每當學期的期末或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發下新課本時,教室裡會突然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了。原來大家都在專心致志地看新發的課本。再仔細觀察一下,竟有90 以上的同學看的是語文課本。他們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麼主動,你會得出結論說 學生是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陳建平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 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 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