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知己更要知彼

2021-03-04 05:23:33 字數 3536 閱讀 7056

44 中國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知己,更要知彼

□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張威

大學生求職擇業,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充分的準備: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職業定位、職業規劃、求職面試。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前4步的積累和準備,而直接從第5步開始,即拿著「簡歷、求職書、各種證書」,從校園人才市場、招聘會頻頻出擊,結果是大多數畢業生都是無功而歸。

究其求職失敗的原因,既不真正「知己」,又不完全「知彼」,是導致大學生最後敗北的重要原因。

科學有效的求職擇業,需要建立在對自己、對職業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大學生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給自己乙個準確的職業定位,從而求職成功,走上健康發展的職業道路。

一、大學生如何做到「知己」1、大學生「知己」的內容所謂求職擇業中的「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在**,知道自己的性格適合做什麼工作,清楚自己最擅長的技能是什麼,明白自己最大的優勢又是什麼?

大學生的「知己」,其實是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職業興趣的探索——興趣越大,動力就越強。有明確的職業興趣,才會有實現興趣而需要的源源不端輸出的動力。

(2)性格的探索——性格決定職業成就,做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職業,就容易取得職業成就。而長期從事與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的職業崗位,就會出現職業困惑、厭倦,影響自身職業的健康發展。

(3)價值觀的探索——有人看重通過個人奮鬥獲取成功,有人希望通過幫助別人,得到別人的尊重而成就自己的

事業;有人希望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有人覺得平平安安有份穩定的工作更重要。這其中的差距,就是各自的價值觀不同。

(4)擅長職業技能的探索——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能去工作,就更容易成功;用自己最差的技能去參與職業競爭,就毫無競爭力而言。

(5)自身優勢和劣勢——成功的大學生求職,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自己的特長優勢,大學生找工作,如果不把自己的優勢放在參於競爭的第一位要素,那是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的。

2、實現 「知己」的自我探索途徑和方法

(1)求助於職業規劃師、職業指導師,接受一對一專業的「知己」自我探索的指導。

(2)選擇先進的職業生涯自我探索自助平台(如北森職業生涯規劃探索平台),進行系統地自我探索。

(3)用傳統方法,通過請教老師、家長以及自己摸索著進行自我探索。

三種途徑和方法,第一種效果最好,但成本也較高;第二種正逐漸成為大學生自我探索的發展方向和主流,並正在全國很多高校逐漸推廣著,但由於這是一種自助式的探索,系統自動生成的測評報告,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特徵,大學生自己一般來講,不能完全靠自己看懂測評報告,還需要請教職業指導老師和職業規劃師幫助解讀分析,這也需要增加一些自我探索成本;第三種其實

就是現在大學生使用最多的,也是效果最差的一種,用這種方式,大學生很難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性格特點做出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評價。

3、影響大學生進行深入的「知己」的主要因素

(1)缺乏對自身職業發展的科學規劃。

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了解,目前只能說是初步了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雖然已經開始關注和更多的認識職業規劃,但對職業規劃科學指導作用的認識仍然是很不夠的。

(2)缺乏實現「知己」自我探索的專業指導。

大學生希望能夠對自己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認識,但是不知道,也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全面細緻的自我探索。在最重要的職業興趣和自身性格的量化評價和深層次分析方面,因缺乏專業的分析,大學生很難對自身興趣和性格特點有更多的科學了解和把握。

(3)選擇的求職擇業路線出現了先天的不足,大大影響了求職擇業的成功率。

科學的求職擇業路線應該遵循「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職業定位、職業規劃、求職面試」五步走的原則。但大學生多數在沒有認真完成前四步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開始了第五步——求職面試,其結果就業的成功率自然比較低,因為機會更青睞哪些有充分準備的人,沒有前四步的科學探索和積累,是很難真正就業的。

二、大學生如何做到「知彼」1、大學生「知彼」探索的內容知彼:就是了解自己所選行業、職位的具體情況。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質方面大學生應該

了解如何去積累和準備,才符合職業人

cuscg 45

的需要,才能夠勝任職業和職位。

「知彼」的重點還包括:全方位地了解當前整體就業環境和就業趨勢、各行各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自己面臨的一些就業機會以及自己應該走什麼樣的職業發展途徑和道路。

2、實現「知彼」探索的有效技術和方法

(1)應用place職業資訊分析法去了解和認識職業

p-職位或職務要求——包括該職位的經常性任務、所需擔負的責任、工作層次等。

l-工作地點——包括地理位置、環境狀況、室內或戶外、都市或鄉村、工作地點的變化、安全性等。

a-公升遷狀況——包括工作的公升遷路徑、公升遷速度、工作穩定性、工作保障等。

c-雇用待遇——包括薪水、福利、進修機會、工作時間、休假情形及特殊僱傭規定等。

e-雇用要求——所需的教育程度、專業認證、培訓、經驗、能力、人格特質、品德修養等。

(2)職業體驗

職業體驗,是指大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自己的職業興趣,以職業了解、體驗為目標,通過對自己希望從事的職位、崗位的了解、觀察、體會,更多地去了解該職位、崗位。職業體驗的內容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對該職位、崗位工作具體內容的了解;一是對該職位、崗位對人才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認識。

通過職業體驗,可以增加大學生對職業的深入了解,更好地做到「知彼」,並根據職業體驗的結果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做該職位。

(3)生涯人物訪談

生涯人物訪談,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乙個在職的物件,對他/她進行採訪,了解該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而判斷你是否真的對該工作感興趣,其目的和職業體驗一樣,只是方法不同。

在作生涯人物訪談之前,首先要通過個人的關係網找到目標崗位的資深從業人員,然後約時間進行訪談。通過這些問題,就會對該崗位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如果被訪談者因為經驗原因沒有講

清楚,可以要求他再介紹乙個更為資深的從業人員和你進行訪談,直到你對這份工作了解為止。

3、影響大學生進行深入的「知彼」探索的主要因素

(1)盲目的求職者——不知己不知彼,知己不知彼。

(2)迷迷糊糊讀大學——不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3)做事缺少思路和方法——希望「知彼」,但無思路和方法。

三、「知己知彼」的難點和重點1、對職業興趣、性格特點的探索和測評分析,對大學生來說,即是自我探索的重點,也是難點。

因為要想真正的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就必須進行這兩個方面的全面、細緻的評價和分析,但是評價興趣和性格的專業測評報告的解讀又需要專業的就業指導人員的幫助。所以,求助於專業,非常重要和必要。

2、對職業的了解,對職位的認識,需要有思路和方法來實現。

從大學入學開始,大學生就應該對自己的專業、專業發展的職業前景進行經常的探索和認識,而非到了找工作時才開始對職業進行「知彼」的探索。大一到大二,是對所學專業和將來希望從事職業的感知期,從大二結束開始,大學生就應該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進行全方位的「知己知彼」的探索。「職業體驗」、「生涯人物訪談」以及place職業資訊分析法就是非常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3、「知己知彼」起點,「職業定位」是過程,「職業規劃」才是結果。

大學生就業準備時,普遍不重視對自身的探索,對職業的探索也基本上不到位,而找工作的第乙個最重要的環節——職業定位,更難以清晰而準確。而在職業定位、職業方向目標都不清晰的情況下,自然無法進行科學地職業規劃,沒有職業規劃職業發展是很難成就

一番事情的。■

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選擇

大學生就業問題 首先 畢業生要正確認識自己,主動適應社會。在擇業過程中,每一位畢業生都希望找到乙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樣才能實現這種願望,這就需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不少畢業生更多地考慮 我想從事什麼職業 我願意幹什麼工作 而很少了解社會需求,很少能用 我能幹什麼 的眼光...

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一 高考。高考本質是一場智商測試。任何知識容量有限的考試,都可以通過3 6個月反覆重複來習得。而一旦考試失利,這種loser的心態會在失利者心裡駐紮很久,造成一些長線的影響。第二 大學 知識傳承 的功能是落寞的。首先,我們學到的往往是 1過時的知識2可被技術替代的工具類知識,比...

大學生就業

如何改善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 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是民生之本,直接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針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本人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一 發展經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努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公升級,大力加快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以提供更多的高學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