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理由

2021-03-04 05:23:33 字數 3209 閱讀 2923

如今,我可以放下「博覽群書」這個心結了。沒有人在乎你讀了多少書,甚至於你學了多少東西,人們在乎的是你產出了有價值的成果。以占有知識、資訊為樂,縱然將古今中外的書、世界上的大小事都存在大腦裡,沒有思考,沒有創造,終究不過是電腦的功效。

李敖曾說:讀書人都欠了知識的債。讀而不思,不把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去,知與不知又有什麼分別?

知識不是力量,只是潛在的力量;學習也不是目的,學習是為了將知識應用到實踐,知行合一,創造出新的價值(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懷才不遇,學無所用的悲劇往往根源於此。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

你有沒有能力將你現有的知識,資訊,感覺,經驗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價值?

不要以博學多聞為榮,不要為占有資訊所累。當你覺得自己很行,有著太多選擇的時候,才是你該警惕的。要是哪一天,你發現自己腿瘸了,臉也不帥了,腎功能衰退了,就剩下還能在電腦前打打字,寫幾篇小文,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領域,專注並堅持下去,終有所成。

人生路上,比挫折更可怕的敵人是**。大道至簡,成功就是在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

左岸記:這是一種回歸真實的態度,只是人生常常就是需要經過那麼一段輕狂的歷練,方能成長,才會真正明白,就是像我們都繞不過去的羞澀青春。我想,讀過的書是不會白讀的,只是在重量不重質的情況下利用率和轉化率都低了些(這和功利性閱讀沒關係),所以,需要這麼乙個頓悟,讓自己明白,不能也不必要再這麼的「傻」讀下去,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就是應該——少一點閱讀。

附:郝明義——少閱讀一點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要少讀一點書。

古往今來很多人提過要少讀一點書的重要。我比較了一下他們的說法,大概不出兩大類。

第一大類,少閱讀還是為了多閱讀,有點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的味道:

譬如:要少讀,才會精通。

這一點,李光地說得最有意思:「如領兵十萬,一樣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無親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領兵必有幾百親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氣肝膽,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潛在這方面也說得很透:「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可是,我更喜歡的,倒是第二類理由。

人生本來就不只有閱讀。

叔本華說:「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尋著他的思緒,好像乙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畫。」因此,他說:

「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成為別人的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讀書的人,雖然可藉此養精蓄銳,休養精神,」但是卻會「漸漸喪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猶如時常騎馬的人終於會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論讀書》)

夏丏尊語:「讀成文的書與讀不成文的書,須兼程並進,相輔相助。學習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樣,有時需用實驗的方法,有時需用觀察的方法,有時需用演習的方法,並不一定都依靠書。」

少讀書,甚至不會讀書,也能有極大的智慧型,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師。乙個幼年喪父,家貧而沒有識字機會的小孩,只不過在乙個送柴給客人的路上,聽人家誦《金剛經》,「心即開悟」,不但由此開始他的求道之旅,並且成為禪宗六祖,由門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壇經》,流傳至今。

除了這種特例,笛卡兒則從另乙個面向,告訴我們他是怎麼放下閱讀,而發現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兒自述早年進的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並且「以為讀書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識,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飢似渴地學習。」

但是他畢業後卻看法大變,「發現自己陷於疑惑和謬誤的重重包圍」,因此做了這樣的決定:

「除了那種可以在心裡或者在世界這本大書裡找到的學問之外,不再研究別的學問。於是趁年紀還輕的時候就去遊歷,……」

然而,這一段考察各地風俗人情的經歷(其間他甚至參與過一場戰爭),除了讓他大開眼界之外,仍然無助於讓他發現過去在書本所沒有發現的真理。於是他下定決心:「同時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來選擇我應當遵循的道路。

這樣做,我覺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門、不離書本大多了。」

而後,他就把自己的心得整理為《談談方法》。(以上摘文出自北京商務印書館譯本。)

《談談方法》的原書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裡尋求真理的方法》,由於太長,所以簡稱為《談談方法》。

笛卡兒的原意,認為他談的方法是可以為每乙個人所用的,並且不想讓人覺得深奧難解、板起臉來說教,因此他堅持稱之為「談談」,而不說是「論」,只可惜今天大家仍然習稱為「方**」,而忘了笛卡兒的本意。

笛卡兒認為,所謂的「智慧型」,「指的並不只是處事審慎,而是精通人能知道的一切事情,以處理生活、保持健康和發明各種技藝」,而「這種知識要能夠做到這樣,必須是從一些根本原因推出來的……也就是本原」。(出自另一本著作《哲學原理》的法文版譯本序文。)

而他在摸索,思考這個「本原」的時候,用的就是他所說的:「任何一種看法,只要我能夠想象到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應該把它當作絕對虛假的拋掉」,因此,思考最重要的是「懷疑」。所以,「我思故我在」裡的「思」,不是別的,是「懷疑」。

因此,笛卡兒談了談他的四個方法,原話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談談」:

第一條是: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第二條是:把我所審查的每乙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份,以便一一妥為解決。(英文譯本中則強調切分的「部份」越多越好。)

第三條是: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物件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公升,直到認識最複雜的物件;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後關係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乙個次序。

最後一條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由於這是乙個很顛覆的過程,也可能很漫長的過程。就像打掉舊屋要重建,新屋沒建起來的時候,需要有乙個暫時的居處。因此他為了「受到理性的驅使,在判斷上持猶疑態度的時候,為了不至於在行動上猶疑不決,為了今後還能十分幸運地活著」,給自己定了一套臨時的行為規範。

這幾條行為準則,歸納整理起來是這樣的:

一、遵從這個社會及法律的規定。在所有的意見中,採取最遠離極端,最中道之見,來約束自己。

二、在不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時,要跟從或然率。看不出或然率大小比較的時候,還是要做一抉擇。一旦抉擇,就不再以為它們可疑,而相信那是最可靠,最正確的看法,果斷堅決,不再猶豫,反覆無常。

就像密林中迷路的人,總要前行,不能停留在原地。

三、永遠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願望,而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要始終相信一點,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沒有一樣事情我們可以自主。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痴心妄想。

這樣也就可以安份守己,心滿意足。

笛卡兒的《談談方法》的重點就是如此。

「憑著這種方法,我覺得有辦法使我的知識逐步增長,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暫生命所能容許達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兒說。

這可以說是少讀書或不讀書也能追求智慧型的方法,但這也可以說是所有閱讀上的終極方法。

分手理由,最無語的分手理由

大家知道最強悍的分手理由是什麼嗎?最讓你感覺無語的分手理由又是什麼呢?總結一些比較無語的分手理由,當你的他跟你說出這些話時,不要過多的問為什麼,瀟灑的走就好!無語分手理由 你家的貓不喜歡我,我們分手吧。無語分手理由 下輩子我一定嫁給你!無語分手理由 你恨我吧,我不怪你!無語分手理由 這是一場遊戲,並...

愛你的理由

第001個理由 因為你是我第乙個動心的人。第002個理由 因為你是我遇過最善良又幽默的女孩。第003個理由 因為除了你我不知道我還會要誰。第004個理由 因為我想讓你幸福快樂。第005個理由 因為我不想再鬱悶下去。第006個理由 因為我已經有一種痠痛的感覺了這證明我是真心付出的。第007個理由 因為...

旅行的理由

旅行不管遠近,是需要理由的。1 遠方有故事。2 旅行是為了看到不同的景物,激發自己的荷爾蒙。3 旅行時為了能吃到不同的食物。4 旅行時為了看不同的文化。5 旅行能使人脫離凡俗。6 旅行可以讓人從原來的窠臼中跳脫而出。7 旅行是人在意志空間的行走,通過這樣的意志行走,擴大了自身掌控的範圍,最後擴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