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4:33:39 字數 3441 閱讀 3928

今年,我擔任的是高中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開學初期,我精心準備了開學第一課,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為以後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事實證明我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較為濃厚。

開學初期,班上很多學生主動要求購買《現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有一半的學生訂了《考試指南報》,應該說班上學習語文的氛圍是不錯的。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一小部分男生,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不會做筆記,老師有板書的就記,沒有的就不知道記;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考試時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

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考試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也有的以課程多應付不過來為理由,不願在語文上下功夫。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畫,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二、成因:

1、態度不端正,認識有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乙個乙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乙個乙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乙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

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

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課程增加,難度增大,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只好舍文抓理。

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

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學習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

通過段考前的幾次考試,學生發現他們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嚴重欠缺,在文言知識的空白,他們有了「我想學,我要學」強烈願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每節課前都為他們講三個成語,在晚讀時讓他們正確識記一些常見字的讀音,

讓他們學會積累,懂得語文學習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克服畏難心理,學生逐漸對語文有了信心,在積累中找到了語文學習的方法。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啟用課堂氣氛。

如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裡「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

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

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賞識教育,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一學生尤為重要。進入高一後,學生情緒波動較大,很多學生容易產生「松一口氣」的思想,他們的鬆懈情緒往往導致學習上的散漫行為,學習一散漫,成績自然下滑,成績下滑當然信心就不足。

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保持樂觀的情緒,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於他們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鼓勵、表揚。

比如高一(27)班潘文良同學,開學初無心向學,進入不了狀態,每次考試總是五六十分,我課後找他談話幾次,當他學習態度有所好轉時及時在班上表揚,他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成績當然穩步上公升。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這樣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2012-12-7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2013 2014這一學期年,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為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精力投入,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將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做乙個反思,以便指導自己日後的工作。一 對上學期工作的分析 一 保持 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做好初 高中的銜接工作。1 眾所周知,興...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課堂教學。就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際狀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講風 太盛仍然是乙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還是按作者 背景 人物 手法程式化一講到底,占去了學生閱讀課文和自我練習的時間,講的過程當然也有近乎設問的提問,但總的看來,老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太累,教學效果...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組楊青麗 轉眼,又過了乙個學期。回顧半年來的工作,經過乙個學期的努力,既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這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到有計畫,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