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評分標準

2021-03-04 04:14:17 字數 3363 閱讀 5798

目錄1、 無菌技術(鋪無菌盤)

2、 皮內注射術

3、 肌內注射術

4、 靜脈留置針技術

5、 吸痰

6、 氧氣吸入技術(氧氣筒鼻導管給氧法)

7、 口腔護理

8、 生命體徵測量技術(體溫脈搏呼吸測量)

9、 生命體徵測量技術(無創血壓測量)

10、 徒手心肺復甦術

11、 電除顫技術

12、 鼻飼(腸內營養)

13、 更換引流袋/瓶技術

14、 導尿術

15、 灌腸術(大量不保留灌腸術)

16、 胃腸減壓技術

17、 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

18、 痰標本採集法

19、 軸線翻身法

20、 血糖檢測技術

無菌技術(鋪無菌盤)

【護理目標】

正確使用無菌巾布置無菌盤(區域),形成無菌區,短期內放置無菌物品或進行無菌技術操作,保持區域與無菌物品的無菌狀態。

【操作重點步驟】

1. 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2. 操作區寬敞、清亮、明亮。**盤清潔、乾燥。

3. 按無菌操作技術,取出無菌巾鋪於**盤構成無菌盤。鋪好的無菌盤上下層無菌巾的開口邊緣應對齊並向上摺疊蓋嚴。

4. 往無菌盤裡擺放無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擺放時不可觸及或跨越無菌區,並保持無菌盤於腰平面至視野之內。

5. 鋪好的無菌盤在4h內使用。無菌盤使用後即需更換。

6. 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物品、敷料按醫療廢物處置要求進行分類處置。非一次性使用醫療物品由消毒**室集中處置。**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結果標準】

1.鋪盤方法正確,無菌面沒有被汙染。

2.汙染的無菌盤得到及時更換。

3.操作過程符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相關鏈結】

無菌**巾包內**巾的摺疊方法:

1. 縱摺法:**巾縱折兩次,再橫折兩次,開口邊向外。

2. 橫折法:**巾橫折後縱折,再重複一次。

【實施要點及評分標準】

皮內注射術

【護理目標】

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過敏試驗。操作規範、過敏試驗結果準確、確保患者安全,準確判斷過敏試驗結果和正確處理過敏反應,並將操作不適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操作重點步驟】

1. 嚴格遵循查對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標準預防操作原則、安全注射和給藥原則。

2. 評估患者過敏史、用藥史、家族史,進食情況等。如有青黴素過敏史者則停止該項試驗,有其他藥物過敏史或**反應疾病史者應慎用。

3. 備好相應的搶救藥物與裝置並處於備用狀態,如青黴素過敏試驗必須備0.1%鹽酸腎上腺素等。

4. 皮試液現配現用。

5. 患者不宜空腹時進行皮試,皮試後20min內不得離開病房或注射室。

6. 正確判斷皮試結果。

7. 密切觀察病情,及時處理各種過敏反應,若發生過敏性休克應就地搶救。

8. 詳細記錄皮試結果。對皮試結果陽性者,應在其體溫單、醫囑單、床頭卡、一覽表、注射單、護理記錄單/門診病歷上用紅筆加以註明,並將結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

【結果標準】

1. 患者/家屬對所作解釋工作表示理解。

2. 操作規範、未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3. 給藥時間正確、劑量準確。

4. 準確判斷及記錄試驗結果,及時正確進行搶救或處理。

【實施要點及評分標準】

肌內注射術

【護理目標】

遵醫囑對患者肌內注射。確保注射安全,操作規範,並將操作不適感降低到最低限度。

【操作重點步驟】

1. 嚴格遵循查對制度,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標準預防操作原則、安全注射和給藥原則。

2. 評估患者病情、用藥史、注射部位**情況、藥物的作用等。

3. 告知藥物相關知識及注射的配合技巧、注意事項。

4. 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長期注射者,有計畫地更換注射部位,用細長針頭將藥物注入深部組織,可避免或減少硬結的產生。

5. 掌握進針深度,對消瘦者及小兒應減少刺入的深度。一旦發生斷針,即用一手捏緊區域性肌肉以防針頭移位,並盡快用止血鉗將斷端取出。

6. 進針後回抽無回血方可推注藥液。

7. 注射時掌握**注射技巧:取適當體位,放鬆區域性肌肉,分散注意力;注射時二快一慢;對刺激性強的藥物(如鉀鹽、藥液量過大或ph值過高或過低的藥物)應選擇長型的針頭,進針要深,推藥速度要慢;多種藥物同時注射,應先注入無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藥物。

8. 注射中、注射後觀察患者反應、用藥效果及***等。

【結果標準】

1. 患者/家屬對所作解釋工作表示理解。

2. 操作規範,未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3. 給藥時間正確、劑量準確。

【實施要點及評分標準】

靜脈留置針技術

【護理目標】

正確使用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減少患者反覆穿刺的痛苦。

【操作重點步驟】

1. 嚴格遵循查對制度、安全注射及無菌技術操作技術。

2. 評估患者的病情、**及用藥、外周血管狀況。

3. 告知患者留置針的意義、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囑留置針口不能泡在水中,弄濕敷料隨時更換。說明留置針側肢體避免劇烈活動或長時間下垂等注意事項。

4. 選擇彈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

5. 加強輸液前後導管的封管及護理。

6. 嚴密觀察留置針有無脫出、斷裂,區域性有無紅腫熱痛等靜脈炎表現,及時處理置管相關併發症。

【結果標準】

1. 患者∕家屬對所作解釋及護理措施表示理解和滿意。

2. 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3. 留置針達到使用目標。

【實施要點及評分標準】

吸痰【護理目標】

能吸淨痰液,呼吸道通暢。

【操作重點步驟】

1. 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生命狀態、血氧飽和度、痰液的量和黏稠情況,聽診溼囉音的部位和程度。根據患者咳嗽有痰、聽診有溼囉音、氣道壓力公升高、動脈血氧分壓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指徵,按需吸痰,減少不必要的操作。

2. 選擇粗細合適(小於氣管套管內徑的1∕2)、長短合適(經口鼻吸痰、氣管切開的吸痰管長約30cm;經氣管插管吸痰管長約55cm)、質地適宜的吸痰管。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換。

3. 掌握正確的吸痰方法,安全有效的吸出痰液。吸痰管插入合適深度,調節合適的吸痰壓力。

(**300-400mmhg,小兒250-300mmhg)。左右旋轉,自深部向上提拉吸淨痰液。先吸氣管內,後吸口鼻腔。

每次吸痰時間≤15秒,間歇3-5分鐘。

4. 吸痰後肺部聽診,判斷是否吸淨痰液。若有痰液,隔3-5分鐘,待血氧飽和度回公升後再吸。

5. 吸痰時應注意監測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如患者出現心動過緩、期前收縮、血壓下降等應停止操作,給予吸氧或連線呼吸機輔助呼吸。

【結果標準】

1. 清醒的患者了解吸痰的必要性並配合操作。

2. 患者的氣道通暢,無黏膜損傷。

【實施要點及評分標準】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

目錄第一節常用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 1一 鋪備用床法 2 二 鋪暫空床法 2 三 鋪麻醉床法 3 四 晨間護理 4 五 晚間護理 5 六 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 6 七 頭髮護理法 7 八 口腔護理法 8 九 床上擦浴法 9 十 酒精擦洗法 10 十一 溫水擦浴法 11 十二 熱水袋使用法 12 ...

護理技術操作要點及評分標準

說明技術操作要點及評分標準 中的評分等級 a 表示操作熟練 規範 無缺項,與病人交流自然,語言通俗易懂,回答問題正確 流利。b 表示操作熟練 規範 有1 2處缺項,與病人交流不夠自然,回答問題不夠正確 流利。c 表示操作欠熟練 規範 有2 3處缺項,與病人交流較少,回答問題較差。d 表示操作欠熟練 ...

全部護理技術操作要點及評分標準

說明技術操作要點及評分標準 中的評分等級 a 表示操作熟練 規範 無缺項,與病人交流自然,語言通俗易懂,回答問題正確 流利。b 表示操作熟練 規範 有1 2處缺項,與病人交流不夠自然,回答問題不夠正確 流利。c 表示操作欠熟練 規範 有2 3處缺項,與病人交流較少,回答問題較差。d 表示操作欠熟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