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精髓記事本

2021-03-04 02:20:54 字數 3762 閱讀 5803

道教養生精髓.txt

道教中的養生道家文化對生命寄予無限的關懷,尊重生命,發展出光耀古今的養生文化,道家認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體現生命的優美,充分發揮生命的能量。

武當山道教養生網重點推廣道家養生,包括**、醫療和養生觀念,在道家的框架下,養生是一門惠及眾生的成果,道家的養生術,表現出道家對生命的透徹理解,完美發揮生命的生生不息潛能,這一種巨集觀的視野,也帶領著人類對生命的真面目作出偉大的探索。

在中國,從最早的醫療觀念到今天所稱的中醫體系,都是脫胎於"道"文化體系對生命的認識。由於道教重視今生成就,以生身為道場,所以每乙個真正的修道人都會鍊養自己的身體,很多道士都是當代的名醫,例如扁鵲、華佗、孫思邈、葛洪、李時珍等,有了"十道九醫"、"醫道同源"的古諺。

道家認為,生命的出現是因為陰陽運動,從無到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和現代科學家的單細胞**現象切合得讓人驚嘆。

太陽一定在東邊公升起,喚醒大地,月亮只在十五而圓,照耀黑暗,這是永恆的迴圈,是誰把一切安排得那麼巧妙,分毫不差?精密的電腦會錯亂,為什麼日落月公升永不會錯序呢?因為日為陽,月為陰是自然的安排,而再精密的電腦都是人為的安排。

人在陰陽平衡之中,人是集陰陽之精氣而形成的,是道的最高載體,對於人和宇宙生命之間的關聯,我們形容為天人本一,人的生命,從來就是天人本一,就是自然,就是道,但是人因為有了肉體,滿足肉體的欲求,反而忘記了生命的本來面目,違反自然,與天人本一越離越遠。

修行者們在修煉的過程中,對身體的氣血執行做了深刻的研究,發展出經絡學說,還有陰陽五行學,整體觀,成為中國醫療學的基礎,是世界上最早的養生醫療體系。

道教與養生我中華道教與世界一切形式的宗教有乙個重要區別,那就是重視在人世間的今生成就。道教認為:生乃道之別體。

修道在於保性命之真。奉行生道合一。強調人身難得,身生就是修道的最好根基,不要寄希望於來世或天堂。

所以幾千年來的修道實踐,本身就是一部養生秘典,無數人因此病者康,康者壽,壽者仙。我們知道,現代科學沿著人體功能的探索走向細胞領域,基因領域,不斷嘗試著用外力介入的方式影響和改變生命的狀態。而道教的先行者們,則在幾千年的探索中,由人體功能的探索走向生命精微物質:

"精,氣,神"的把握和鍛鍊,通過內在生命物質的自我轉變,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三全"生命機能,使生命體深根蒂固,邪不幹正。這個鍛鍊和轉變就是道教煉丹的過程。道教的先行者們為此寫出了許許多多的理論和實踐書籍,道教稱之為丹經。

道教講究"仙道貴實".通過導引,胎息,服氣,辟穀,性命雙修等修持秘法,一直在從事著人體功能的科學實驗和因人而異的實實在在的工作,這些工作不僅使古往今來無數身患絕症、求醫無門的患者找回了生命的春天,更為我們開啟了通向生命終極奧秘的窗戶。

道教"養生術"

一、養生的重要性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和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特別

第 1 頁

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但是怎樣才能健康?又如何能養其天年?

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努力學習養生常識,遵循養生之道。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裡就非常明確地寫道:"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以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這裡的"半百而衰",就是由於不懂得或不實行養生之道;而"盡終其天年",活到自己應該活到的歲數,就是由於認真實行了養生之道的結果。這段論述指出了能否身體健康,益壽延年的關鍵,是在於人們是否懂得和實行了養生之道。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二、道家養生思想

1、淵源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以"道"為最高信仰,故名"道教",它又有"玄教"、"仙道"之稱。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戰國以來的神仙方仙之說衍化形成的。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

道教認為"道"乃宇宙萬化之本源,宇宙萬物皆由"道"化生。

貴生重生,以成仙得道為(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目的。道教把對神仙的嚮往和道的信仰融為一體,相信人通過修煉可以與神仙一樣逍遙無待,長生久視,使生命與"道"合一,永恆長存,從而構成了道教完美的信仰體系。提出了"仙道貴生"和"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重生思想,《老子想爾注》:

"生,道之別體也。"認為"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太上老君內觀經》奉道者以道為事,即要修長生久視之道,或曰神仙之道。修道的訣要在於保性命之真,即性命雙修,修性即修造自己的品德,修命即修煉自己的生命。

2、道家養生思想主要精髓

"天人合一"論。《淮南子o天文訓》稱"蟲支行喙息,莫貴於人;孔竅肢體,皆通於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

天有四時以製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有十二月以製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④道教將"天人合一"作為自己的宇宙觀,並將養生實踐放在這一基礎上,追求人的生活同自然的和諧,注意年齡變化、季節變化、環境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在一些丹家的著作中,甚至將人身視作乙個小宇宙,追求小宇宙同身外的大宇宙的配合一致,並將大小宇宙的統一作為"返歸自然"的目標。

"長生久視"論。"人能效天地橐之用,沖虛湛寂,一氣周流於百骸,開則

籥氣出,闔則氣入,氣出則如地氣之上公升,氣入則如天氣之下降,自可與天地齊其長久。若也奔驟乎紛華之域,馳騁乎是非之場,則真氣耗散,而不為吾之有

第 2 頁

矣,不若虛靜守中以養也。中者,天地玄牝之氣會聚之處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則真精自朝,元氣自聚,穀神自棲,三屍自去,九蟲自滅,此乃長生久視之道也。

以是知真息元氣,乃人身性命之根。深根固蒂,乃長生久視之道。"摘自《紫清指玄集 [宋]白玉蟾》,

3、道家養生術道家養生術的主要內容有:

一、守一。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於對"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大約在東漢時就曾廣泛流行過。

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乙個重要環節。

二、存思。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期,曾廣泛流行。

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住,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視。

三、導引。是伸屈、俯仰、行臥、倚立等各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相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

大約在秦漢時已經流行。其後,導引之勢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乙個內容。

四、吐納。是在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求長生延年。大約秦漢時已在流行。後來的內丹功夫也十分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五、胎息。是在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秦漢時已在流行。

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息之狀,成為後來內丹**的乙個重要環節。

六、服食。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藥物來求得長生成仙。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並流傳,在魏晉和唐代曾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

服食的物件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藥和金石藥。草木藥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疾病的意思。金石藥石因為採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藥即可長存不朽。

七、起居。指人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理,以求健康長生。對於起居攝養之道,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多有論述,道教綜合繼承並加以系統化,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頤養生息的起居之道。

第 3 頁

記事本廣告

創意 精準營銷 記事本插頁優惠券的有效營銷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廣告是不可或缺的品牌戰略和營銷策略,但茫茫資訊大海中,如何讓您精準地找到您的目標客戶,是當前同質化營銷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一 現狀 被路人隨手丟棄的宣傳單?被海量資訊淹沒掉的報紙雜誌廣告被觀眾利用為喝水 上廁所或是換台避開的電 道 ...

《綠色記事本》教學反思

綠色記事本 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揭示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然後緊緊抓住 為什麼叫綠色記事本?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激勵學生自主閱讀 使他們成為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很快就說出了本的封面是綠色的,本是用來記錄環保行為和想法的,...

巧用「記事本」去除格式

網頁上copy下來的東西往往都是有網格的,假如直接貼上在word中會雜亂無章。先貼上到記事本當中,再貼上到word中,就可以去除網格等格式,再全選選擇清除格式,居中再取消居中即可取消所有格式。可以直接在word中進行 選單 編輯 選擇性貼上 無格式文字 確定。這樣省事多了。快速將文件轉換成 先把欲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