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讀後感

2021-03-04 02:16:33 字數 1550 閱讀 7050

**之道,中和之道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大學中庸》讀後感

「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在於新民,在止於至善。」所謂「大學」,實質為大學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有焉。」讀《導讀》,吸《大學》《中庸》之醍醐。

初讀《大學》部分,真有振聾發聵之感。再讀《大學》,真有朝聞道、夕死可乎的清爽。《大學》緣何受到2023年來的學者、統治者、士人的推崇。

據我臆測,就在於大學簡潔明瞭的解決了人生三個重要問題:天地生人的意義;如何去實現天地賦予個體的使命;個人與天下的關係。

大學是怎麼回答這三個問題的呢?首先,開宗明義地指出天地生人的意義在於「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接著,指出實現的方法是「致知格物,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後,個人與天下的關係則是「一家仁,則一國興仁;一家讓,則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大學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為人處事的標桿,影響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讀書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誡讀書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須時時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學習,謹守品行。

之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也。「君子必慎乎其獨」,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則應當人前人後乙個樣。獨處時最能反應乙個人的德行。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廣博的知識、深厚的閱歷,更需要有一顆正直無私的心。

心正才能摒棄個人好噁、世俗偏見,正確的去判斷。「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懷如大海,納萬物而波瀾不驚;如宇宙,日月星辰執行其間,而靜默不語。

人有才,惜之、愛之、舉薦之、助之。社會有此伯樂,則中華幸甚。「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也。

」共產主義的模式,大同社會的標準。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讀《中庸》部分,頓悟「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事實上,方枘圓鑿並不是不能相容,中庸之道恰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

關於「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

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上學。中庸之道,修己治人,內聖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是中庸的宗旨,「誠」是中庸的基礎。

「中和」與「至誠」協調,便是君子欲得的美好境界。

明白了中庸之道,年少輕狂,憤世嫉俗者就可以用平常心對待一切,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會一昧悲觀,也不會盲目樂觀,從容地面對生活,對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計較平常得失榮辱。我們或許做不成大事業,只能從平凡的實在中討生活。可是只要把這些實在的小事做好,於實在中獲得小小的樂趣,又何嘗不是《中庸》給現在的我們帶來的一些思考呢?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願天下之士,從《導讀》中取《大學》《中庸》之精華,以《大學》《中庸》之道自勉,並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追求《大學》《中庸》之道,達到「和諧」的境界。

「中華經典誦讀」讀後感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了解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事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 其中我對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有很深的見解。這句話的意思是 有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這居然去您給我受益匪淺的詩句,就是出自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年級來說吧!在這個...

中華經典誦讀讀後感

漢語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 請求或命令別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嘆號,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語氣較弱,可以用句號結尾。祈使句可以用語氣詞 吧 作結,也可以不用語氣詞。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 請求 禁止 勸阻等。表示命令的例子有 保持肅靜!起立!表示請求的句式通常是 請 例如 請等我一會。表示...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讀本高年段目錄

蕪湖市小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讀本高年段目錄 詩經1 節選 一 凱風1 節選 二 采葛2 節選 三 月出2 節選 四 采薇3 節選 五 小旻4 節選 六 小弁4 節選 七 鼓鐘5 節選 八 車轄6 節選 九 抑6 節選 十 載芟7 道德經8 節選 一 三十八章 砭時8 節選 二 四十章 論道9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