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的解讀和評分細則

2021-03-04 01:57:24 字數 5091 閱讀 7188

主講/陳妙雲整理/梁聖東

2023年廣東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乙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於慈善事業。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宣告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一、關於題型

2023年廣東高考作文採用了「材料引寫作要求」的作文題型,與去年相比,稍微有些變化。去年是「材料引寫作範圍」,今年是「材料引寫作要求」。具體的變化,有些什麼細微變化的地方,我稍後會具體提到。

這條作文題所提供的材料,是乙個關於富翁資助了三個貧困家庭的事件性材料,由這麼多個材料構成了乙個事件,把它看作為乙個事件來整體閱讀就好了。

這條作文題所提供的材料,引出的寫作要求有四個:第乙個是自選角度(還是「自選角度」,沒有說「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第二個是「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這句話跟以往的「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的表達是不同的了,今年不是「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今年要求的是「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這句話跟全國的材料作文題的提法完全一致,就是往國家的出題的要求靠攏了,這個變化就直接影響到我們評卷時候關於這個範圍大小的乙個把握的問題,所以要注意這個變化。今年第二個要求提出的不是寫乙個材料引起你的什麼感悟有什麼體驗,不是這個要求,今年的要求是「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第三,不少於;第四,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這些都是我們在閱卷的時候要認真地、仔細地去領會和把握這道新材料作文所提出的四個基本要求。

二、關於材料的內容

剛才說過,題目要求「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那首先我們就應該準確地把握好這個材料的內容究竟包含了什麼範圍。經過試評認真的討論,基本上我們確定了這個材料的內容包括了下面這些:

首先是整體理解這個材料,主要的內容是捐助與接受捐助,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捐助」與「受助」。圍繞這個核心內容,具體可以梳理出四方面的內容:

第一,富翁捐助貧困家庭;第二,家庭一感激地高興地接受捐助;第三,家庭二猶豫地接受捐助,但宣告償還;第四,家庭三謝富翁好意,拒絕了施捨。這直接影響到評分標準的把握,一定要把它記好,我們對這個材料內容的梳理,整體就是在「捐助受助」這四個字裡頭。

三、關於材料的含意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它這裡用的「含意」,不是「主義」的「義」,而是「意思」的「意」,此「含意」和彼「含義」是有區別的。現在這個「含意」,按詞典的解釋,指的是「含有的意思」,而不是「引申的意義」。注意它們的區別,這個「含意」,詞典說指的就是它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那這個材料,它含有了哪些意思呢?這個也是我們要統一去把握的。經過試評認真的討論,我們認為這個材料含有下面這些意思:

第乙個,是含有了慈善的意思。

含有慈善的意思,就是說這個範圍呢,就可以在材料內容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地擴大,擴大到怎樣的乙個程度呢?就是你圍繞著「慈善」這個意思來進行作文,也屬於是材料的含意,因為它含有了這個意思。所以考生他可以貼緊材料對富翁的捐助發議論,但是議論一定是對這個富翁(的行為)認定為是一種善舉,材料裡富翁的捐助是沒有嗟來之意的,沒有任何的惡意。

儘管家庭三把它理解為一種施捨,但是材料客觀上的這位富翁只能做正面評價。不過,考生是可以對別的富翁不慈善做對比的,可以圍繞慈善來進行議論,那範圍就大一些了。關於慈善,考生還可以圍繞著慈善去論慈善的意義、慈善的本質、慈善的模式等等,這個範圍就可以擴得更大。

關於慈善的本質,有不少考生圍繞著慈善(寫它)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物質上的扶貧,更重要的是它的本質在於傳遞一種愛心,所以捐助和慈善它應該是有乙個昇華。也有考生認為接受慈善,它不僅僅是接受了捐助,更重要的是他在接受乙份愛意。還有更深邃的考生他就會圍繞著感激慈善,前提是三個家庭都感激。

第四,聰明的學生他可以圍繞對感激慈善去認定和議論。感激慈善比接受慈善,應該是擴大了慈善的本質,感激慈善,本身就是一種釋放愛意的行為,不但尊嚴沒有受損,他已經對對方的愛意進行了接收,「我願意接收你的愛意」,這是乙個愛心釋放的表現,回報慈善更是進一步地擴大和傳遞了愛,所以這個慈善它的本質就是傳播愛,最終達到消滅貧窮,彰顯了強大的社會力量,那它的範圍可以獲得比較深比較大,這是允許的。甚至他可以就材料中的那個富翁來發議論,也可以不就乙個富翁來發議論,而對整乙個框架的慈善行為發議論,都是可以的。

所以含意,就是允許考生離開材料中的乙個富翁來談抽象的慈善行為,它的範圍就可以擴大。

還有一些比較深邃的考生,他就會就富翁與家庭三所出現的預料不到的慈善的結果來**更現代的一種慈善的模式。現在材料中的這個富翁,他採用的是直接捐助給他知道的三個貧困的家庭,這種直接捐贈的模式就有可能產生三種不同的效果,第三種效果是他預料不到的,那麼考生就有可能從兩方面來分析這種結果的原因,首先他可能從捐助這個富翁為什麼要直接捐給這個家庭呢,說到底就是對現在的慈善機構的不信任,怕錢在中間環節受到了挪用,甚至是被腐敗掉,被郭美美這一類的人去買lv去了,所以他認為現在很多人就希望這個錢能夠直接地捐助給那些需要受助的家庭和個人,但是這樣一種直接捐助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誤解,譬如在蘆山,由於溝通不是很暢通,他就會誤解這是一種施捨,他就會不接受。不接受也罷,他還會感覺到尊嚴受到了損害,所以就要鑑定國際化的一種資金和慈善的機構,讓這種慈善的事業更社會化,更正規化,更人性化,那這個都可以讓考生寫出淺的文章或深的文章來,這個題還是能讓考生有發揮空間的地方,這是第乙個含意。

第二個含意,是關於接受慈善的心態。這個材料,呈現了目前社會最常見的三種接受捐助的心態。

第一種心態,就是受資無報。比如家庭一,就是這種心態的代表,那麼考生他就可以根據家庭一接受捐助的這種心態去推理,推測這種受資無報的心態是源自於對慈善的一種怎樣的認識,這是材料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的,但是考生是可以進行他自己的推斷,那這個範圍也就自然可以擴大了。有的考生認為家庭一很高興地就接受了捐助,但是沒考慮,這個心態就源自於這部分的人認為捐助本身就是無償的,捐助是不用回報的,感激一下就可以了,考生就可以從這種心態去生髮議論。

甚至考生也可以根據家庭一推斷有的人基於捐贈是無償的,所以就存在一種「不要白不要」的心態,連感激都不可能有,材料沒有說這一類人,但是他可以沿著家庭一可以擴大去**這種受助無償的社會現象來談,甚至更惡劣的是有些人要了這些無償的捐助以後,不好好地去脫貧,而去非脫,甚至去做了不好的事情,都有。所以這種無償的捐助助長了一些人的依賴思想,如懶惰,不努力,不自重。這個範圍都允許考生去進行擴大。

這個材料所呈現的第二種比較普遍的比較現代的接受捐助的心態,那就是家庭二的心態,那就是受資必還。為什麼說家庭二是一種現代的接受捐助的心態呢?因為他很自覺地在經濟的頭腦指導下他把捐助看成是有償的,即是在他們認為無論捐助者有沒有提出償還的要求,作為受助的人都應該償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考生可以這樣操作的心態。再深層地去推斷的話,受捐助者只要還了,他就會要得心安理得了:我之後是要還你的,我只是暫時借來用用。

那是這樣一種經濟上的借貸關係,還達不到回報的一種程度,只是我要還你,算不算利息也沒說,那麼這種人他為了證明自己是不貪,不懶,所以他把償還看作是接受捐贈的一種心理平衡,所以他是受資必還。當然考生也可以去推斷家庭二是屬於知恩圖報的一類人,他還可以去推斷別的原因,就跟現代社會的這種煩惱,他是怎樣的一種心態,那麼考生他關注社會還可以寫出很多東西來,這個圓圈還可以由考生來進行擴大。

這個材料所呈現的心態三就是以家庭三為代表的只謝不受,即感謝你的好意,我不要。那麼他這種決定的心態很可能是源自於內心的自尊,在他們的內心認為,從古至今人們就懂,如果接受了就是丟掉了尊嚴。但也包括了拒絕的有一部分人他是不依賴別人的,他相信自立終究會自強,他堅信憑藉自己的力量可以渡過難關。

那麼在接受捐助的這些諸如此類的心態都是乙個很大膽的含意,考生可以把這個材料駁倒它,這個意思這樣來引申去寫作文,也可以淺的寫,也可以深的寫。

第三個含意,就是富人與窮人的關係。這個材料在富人與窮人的關係上給了我們許多方面意思的聯想。

其一,從數量關係來看,這個材料裡邊,是乙個富人捐三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對三的比,而是一對n倍的比,每個家庭算四個人,三個家庭起碼十二個人,一比十二。那麼,有些考生他很可能就會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當下的這種富人少窮人多中產階級不壯大(的現象),這就是乙個不理想的社會結構,這樣的一頭尖,一頭大,中間扁扁的結構,它是不能奔小康的,所以對這種社會經濟學有關注的學生,他就可以去分析這種社會經濟結構,這是這方面的意思。

其二,從捐與受捐的關係來看,捐助的富人少,需要受助的窮人多,那麼捐助這種扶貧的方式,就顯得車水杯薪。從社會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捐助只能幫助一些人,解決他們暫時的困難,但是,這種方式顯然是不能使整個社會脫貧致富的。

其三,從富人的行為明明是乙個善舉,但是家庭三卻又把它理解為一種施捨而拒收,就可以透射出目前社會上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和諧的。

諸如此類,圍繞著「窮與富」,量也罷,關係也罷,等等,都是屬於這個材料含意的範圍。總乙個原則,凡是屬於含意角度的考生,他就可以不僅僅寫材料的那個富翁,他可以抽象地寫乙個富翁,他也不僅僅具體地寫材料中的家庭

一、家庭

二、家庭三,他可以就這個抽象的窮人來發議論,就抽象的受助心態來發議論,那就是含意和內容之間的乙個寫法上和議論方面的區別。這個方面是關於這個材料的含意有多大,能夠擴大到多大,我們也講完了,這是我們把握評分標準最核心最重要的乙個問題。

四、關於自選角度

這個材料提供給考生自選的角度是蠻多的,如果考生從材料的內容去選角度的話,至少有七個角度是可以選的:第一,是富翁的角度。論他的慈善,論他的愛心,論他慈善的模式,論他的被誤解,論他為什麼不交給紅十字會,等等,都可以;第二個角度,是家庭一的角度;第三個角度,是家庭二的角度;第四個角度,是家庭三的角度。

考生對這三個家庭肯定的也行,否定的也行,只要他說出道理來就ok了,允許考生做肯定的議論和否定的議論,只要言之有理,這個理是符合公共大眾的道理就ok了,不是他自己乙個人認為行的就行,而是大家都認同的公共道理,符合普世的價值觀這樣乙個道理就ok了。第五個角度,是把一二三概括起來歸納出接受捐助的這樣乙個角度,那是考生自己作出處理,自己來歸納出的一種角度。六是家庭一與家庭二進行比較的角度,聰明的考生他就會覺得家庭二比家庭一更進步了,起碼他償還了,回報了,這比家庭一進步了,他可以對比著來寫作,這種角度也是可以的。

第七個角度,是把三個家庭對比著進行議論,把三個家庭都說一遍,第乙個怎麼對,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第二個他比第乙個進步,第三個最有骨氣,或者說大可不必,你應該向第二個家庭學習,等等,考生就可以對比著進行議論,都可以算它是其中乙個角度,不要說他寫了三個家庭就不集中了,主要是看他全文的中心是不是集中在某一點上來進行對三個家庭的對比,不要說人家寫了三個家庭三個角度就不集中了,這樣就打分是不對的,還是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乙個角度,主要看他文章有沒有處理好就可以了。

202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深度解讀

二 橫看成嶺側成峰,仁 智 因人各不同。很多考生都從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兩句著眼來發掘蘊含的哲理。溪水深淺皆因地勢起伏,菱稻荷花的生長各因所需。從條件的客觀角度切入便可以理解為環境不同,所以播種要因地制宜,據此我們可以聯絡到教書育人要因材施教,選人用人要各顯其長,審時度勢要相機而動,治...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

名師點評 復旦附中特級教師黃玉峰認為 這段材料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個角度,如可以從 人和自然 的關係入手,談談對於大自然,該怎樣保護和索取。在 國語 魯語上 裡面,有個裡革 斷罟匡君 的故事,裡面提到 古訓 大意是要合理利用生物資源,不應該在魚類生長繁殖的季節用網捕魚。裡革說 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

2023年法國高考作文題

2017年法國高考作文題來了,看你會不會寫 文科題目 三選一 1.觀察是否足矣了解?2.我有權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對的?3.請就法國思想家 哲學家盧梭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的一段選寫一篇 理科題目 三選一 1.捍衛權利,就是捍衛自身的利益?2.我們能掙脫自己的文化嗎?3.請就法國哲學家公尺歇爾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