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藝術考察報告

2021-03-03 20:49:29 字數 4116 閱讀 6812

學生姓名衛世奇

系別藝術系

專業班級環境藝術設計01班

指導老師祝磊

期盼了已久的的藝術考察終於在興奮與歡樂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次藝術考察,我們去了美麗的成都和重慶,主要遊覽了成都寬窄巷子、都江堰、重慶大足石刻等。

神奇、富饒、美麗的川渝。「川」是四川省的簡稱,「渝」為重慶市的簡稱。由於兩地同處四川盆地區,且文化生活風俗上極為相似,四川和重慶合稱巴蜀。

我考察的主要物件是: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內涵,古城的建築風格及合理的布置,藝術設計風格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於上世紀80年代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3年6月,為期三年的寬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組成。

老成都的閒適新成都的時尚都在巷子裡

寬巷子的「窄」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是安逸生活的回憶;逍遙安逸,行雲流水,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鄉人居環境的神韻;短短的寬窄巷子承載著少城太多的歷史資訊與歷史印記,令人遙想,慨然不已……耳邊迴響著省歷史學會會長、省中華文化學會副會長譚繼和先生極富感情的演講辭令,本報記者於昨日來到「千年少城」的核心地,採訪了參與寬窄巷子規劃設計定位的相關負責人王華銀,提前揭秘即將開街的寬窄巷子。

寬巷子:老成都的「閒生活」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

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位於青城麓的岷江幹流上,瀕臨都江堰市區,距成都39公里,是西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與長城比肩而立的偉大工程。

概述 都江堰建於西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它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旅遊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主體工程與外觀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應、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魚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頂端。它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為原始河床,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它巧妙之處體現於兩點。其一是它利用內江河床低而枯水季節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寬,則洪水季節六成洩洪。

所謂「分四六,平

潦旱」正是這個道理。其二是魚嘴處於岷江中游第一彎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彎道流體力學的自然法則,即表層水流入凹岸,低層水流入凸岸。於是沙石含量較少的表層水自然湧入內江,而底層水則順著江彎的凸岸擠向外江,絕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滾動、留沉。

所謂「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當魚嘴將江水匯入內江以後,奔騰的江水便準備著流向成都平原。如何駕馭岷江那不羈的野性?

都江堰魚嘴分水堤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無法取代的,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床2.15公尺,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位;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巖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裡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功之妙。

四川人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廟。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後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

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考察第三站——神奇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城北1.5公里的北山。

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公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2023年完成,歷時250多年。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以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範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唐、宋時期

大足石刻

的石刻造像藝術。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之巨集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大足石刻因地處中國內地山區,過去交通不便,倖免了歷代戰爭的浩劫和人為破壞,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遊價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儲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巨集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儲存完整而著稱於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

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足石刻其規模巨集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一座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金礦,是旅遊觀光的上佳去處。

大足石刻景色

大足石刻開鑿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於宋代。現存摩崖石刻造像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寧,遍布100多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徵,屬於石窟藝術的範疇。早期的「廟宇殿堂」式結構,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灣造像全都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給人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

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約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凸浮雕、陰雕五種,但主要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不僅有不計其數的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社會生活場面,而且還配有大量的文字記載,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藝術考察報告

姓名name 學號no 年級class 06級2班 專業specialty 環境藝術設計 指導老師adviser 考察地點1 山西省祁縣 考察時間 2009年5月29日 考察內容 喬家大院 附錄考察資料 考察地點2 山西省平遙 考察時間 2009年05月30號 考察內容 平遙古城雙林寺鎮國寺 附錄考...

藝術考察報告

2012 2013學年第一學期 班級 學生 考察地點 北京 帶隊教師 考察時間 2012年9月9日 2012年9月17日 中國古建築屋頂考察報告 在中國古代的建築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屋頂,他與世界上其他建築體系向外凸出的屋頂不同,他的屋頂是向內凹曲的。這一顯著特徵是由中國的古建築文化所決定的。這次我...

藝術考察報告

一 實習地點 1 北京 2 安徽 黟縣 3 浙江 烏鎮 二 實習時間 2010年06月16日 2010年06月25日 三 實習內容 1 課程實習總結報告 2 考察展示設計。四 藝術考察的意義和目的 通過本次藝術考察,讓我開闊了眼界,挖掘了創作潛力,加深了對本專業的認識。同時,為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