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能及內能的利用檢測試題

2023-01-25 07:48:05 字數 4219 閱讀 2225

姓名學號分數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1、下列能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是( )

a.柳絮飄舞 b.十里荷香 c.「埃博拉」病毒傳播d.霧霾揚沙

2、所示的各種現象中,主要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的是

3、關於熱量、溫度、內能之間的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的冰沒有內能b.物體內能增大,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c.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熱容較小 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來改變內能

4、科學**需要進行實驗,在取得資料和事實後,再進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學**中我們需要區分事實與推論.下列敘述是事實或推論的是(  )

①在氣體擴散實驗中,抽去玻璃板後,紅棕色的no2氣體進入到空氣中②在液體擴散實驗中,紅墨水滴入熱水,熱水很快變紅③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④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a.①②是事實,③④是推論b.①②④是事實,③是推論

c.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d.③④是事實,①②是推論

5、下列事例中,利用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a.冷天搓手取暖 b.壓縮空氣內能增大 c.燒水時水溫公升高 d.下滑時臀部發熱

6、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沒有發生熱傳遞,這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 )

a.體積 b.內能 c.溫度 d.比熱容

7、鋁比銅的比熱容大,這說明()

a.鋁塊一定比銅塊具有的熱量多

b.鋁塊一定比銅塊具有的內能多

c.鋁塊的溫度一定比銅塊的溫度高

d.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鋁塊公升高相等的溫度時,鋁塊比銅塊吸收的熱量多

8、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關於它的含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kg的1℃的水含有的熱量是4.2×103j

b.1kg的水溫度公升高到l℃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c.1kg的水溫度公升高l℃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d.1kg的水溫度公升高l℃時,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9、水的比熱容是煤油比熱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質量之比為1∶2,吸收的熱量之比為2∶3,則水和煤油公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

a.3∶2 b.2∶3 c.4∶3 d.3∶4

10、鐵的比熱容大於銅的比熱容,質量相等的鐵塊和銅塊放出了相等的熱量,則( )

a.銅塊的末溫高 b.鐵塊的末溫高

c.銅塊的溫度降低得多 d.鐵塊的溫度降低得多

11、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量相同,燒杯內的液體質量也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比較不同液體的比熱容,可以選擇甲丙兩圖

b.比較不同液體的比熱容,可以選擇乙丙兩圖

c.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可以選擇乙丙兩圖

d.比較不同燃料的熱值,不可以選擇甲乙兩圖

12、有兩個溫度和質量都相同的金屬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熱水的杯中.熱平衡後水溫降低了△t;把甲球取出,再將乙球放入杯中,熱平衡後水溫又降低了△t,則甲球比熱容c甲和乙球比熱容c乙大小的關係是 ( )

甲》c乙 甲=c乙甲13、關於燃料的熱值,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燃料的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係,與燃料的質量或體積無關

b.燃燒l千克某種燃料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c.燃料燃燒時,質量越大,熱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燒時的熱值比完全燃燒時的熱值小

14、如圖是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過程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影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時刻物體內能為零

時刻物體內能相等

c.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是液態時的比熱容的一半

時刻物體內能比t2時刻大

15、如圖所示,在平底燒瓶內裝有少量的水,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觀察到許多物理現象,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a.往瓶內打氣時,外界對瓶內氣體做功

b.往瓶內打氣時,瓶內氣體內能減少

c.塞子跳出時,看到瓶內有白霧出現,是液化現象

d.塞子跳出時,瓶內氣體溫度降低

16、如圖所示是汽油機的四個衝程,其中機械能轉化成內能的衝程是(  )

17、一台單缸四衝程柴油機轉速為1200轉/min,則柴油機1s內()

a、完成20個衝程,做功20次 b、完成40個衝程,做功40次

c、完成40個衝程,做功10次 d、完成20個衝程,做功10次

18、如圖是兩個演示實驗的示意圖,甲圖是在乙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裡放一小團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壓,棉花就會立即燃燒;乙圖是給試管裡的水加熱,水沸騰後,水蒸氣推動橡膠塞迅速衝出試管口;根據實驗現象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甲圖中活塞下壓過程中,筒中氣體的內能減小

②甲圖中活塞下壓過程的能量轉化與熱機壓縮衝程能量轉化相同

③乙圖中水蒸氣推動橡膠塞迅速衝出試管口的過程中,水蒸氣的內能增加

④乙圖中水蒸氣推動橡膠塞過程的能量轉化與熱機做功衝程的能量轉化相同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9、某學生用兩個相同的熱源分別對質量為m1,比熱為c1的甲物質和質量為m2、比熱為c2的乙物質加熱,並根據實驗測得的資料分別畫出甲、乙兩物質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線情況,作出如下推斷,其中正確的是( )

①若m1=m2,則c1c2 ③若c1=c2,則m1c2,則m1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多選)汽油機和柴油機的主要不同點是 ( )

a在構造上汽油機汽缸頂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機的汽缸頂部有噴油嘴;

b在吸氣衝程中汽油機吸入汽缸的是汽油,柴油機吸入汽缸的是柴油;

c在壓縮衝程末汽油機用點燃式點火,而柴油機採用的是壓燃式點火;

d在做功過程中汽油機裡的燃氣溫度和壓強比柴油機裡的高。

二、實驗**填空題。(16分,每空2分)

21如下圖是**物質吸熱性質的實驗裝置圖,在兩容器內分別裝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後公升高的溫度值。

(1)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的目的是:。

(2)要使水和煤油公升高相同的溫度,哪個需要加熱的時間長?答

(3)下表是實驗記錄的資料。請分析實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①比較1、2的實驗資料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公升高不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 ;②比較1、4的實驗資料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公升高的溫度 ;(以上兩空選填「相同」或」不同」)

(4)①加熱過程中,用攪棒攪動的目的是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②關於該實驗的變數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採用相同的加熱方法 b.燒杯中分別裝入相同體積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燒杯

(5)下列事實能用上述實驗結果解釋的是( )

a.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會比內陸地區小 b.用鹽水醃蛋,一段時間後蛋會變鹹

c.長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變成黑色 d.夏天給教室灑水,感覺涼爽

三、計算題。(6分+8分+10分)

22、完全燃燒300g幹木柴所放出的熱量有50%被質量為5kg的水吸收.已知:幹木柴的熱值為

1.2×l07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2)若水的初始溫度是30℃,那麼,吸收了這些熱量後,溫度將公升高到多少℃?(設當時氣壓為1個標準大氣壓)

23、校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隻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製出沙子與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影象如圖所示。已知酒精的熱值是3.

0×107j/kg,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加熱時酒精燈平均每分鐘消耗0.8g酒精。

那麼請問:

(1)圖中a/b)是沙子吸熱公升溫的影象;

(2)加熱滿2min時,水吸收了多少熱量?

(3)給水加熱持續了10min時間,所消耗了酒精如果完全燃燒將放出多少熱量?

(4)求出沙子的比熱容。

24、如圖為汽油機做功衝程的示意圖。若某型號單缸四衝程汽油機的活塞衝程長度為l=0.12m,某種工作狀態下做功衝程燃氣的平均壓力為f=3×103n,活塞以1400次/分鐘作往復運動,汽油機往復運動兩次,對外做功一次。

求:(1)汽油機在此工作狀態下,對外做的一次功是多少?;

(2)汽油機在此工作狀態下,1min內做功的功率;

(3)如果此工作狀態下每分鐘消耗20g汽油,那麼汽油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q汽=4.6×107j/kg、不計摩擦,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內能及內能利用測試題基礎知識及典例

內能及內能的利用 1 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moleculeatom 構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徑只有百億分之幾公尺,人們通常以為單位來量度分子。2 分子熱運動 擴散 diffusion現象,擴現象表明 1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2 3 練習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象,其...

《內能》測試題

第十三章 內能 單元測試題 班級姓名得分 一 選擇題 1 17題單選,每題2分 18 20多選,每題3分 共43分 1 關於擴散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只有氣體和液體才能發生擴散現象b 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是很小的 c 氣體 液體 固體都會發生擴散現象,其中氣體擴散最顯著 d 擴散現象使人們直接看...

九年級物理內能和內能的利用單元測試題

一 選擇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計16分 1 在長期堆放煤的地方,剝去一層地皮,可以看到裡面一層仍是黑色,這個現象是 a 蒸發現象 b 擴散現象 c 昇華現象 d 凝固現象 2 榴蓮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營養,被稱為水果之王 榴蓮被切開後,其香味將很快充滿整個房間,這一現象主要說明 3 如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