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心外無理 解讀

2023-01-24 18:48:03 字數 2327 閱讀 3280

心外無物的觀點,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發揮,也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論證。通過此論證,可以得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的結論,為心學接下來所提出的道德學說作準備。

王陽明認為「良知」這個道德心是宇宙萬物之本體,宇宙的一切都是它演化而來。那麼「良知」又是什麼意思呢?在陽明的思想中,良知大約有以下幾層意思:第

一、良知具有普遍性,良知不但對於每個人是相同的,甚至於可以擴充到整個宇宙,達到天地萬物。第

二、良知還是檢驗是非善惡的道德準則,是「明師」、「天」、「天理」。第

三、人人皆具有天賦的「良知」作為內在的是非準則,即良知有能力辨別、辨清、監控、指導意念活動中的善與惡。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延續,在承接宋朝理所學融合佛道兩家文化的基礎上,繼續沿著這條路進一步繼往開來,揭示天、地、人皆同德,皆合德,宇宙是道德的宇宙,揭示道德心是創化一切的本體。

在王陽明看來,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人體本身就是乙個小宇宙,人先天的善良本性與宇宙的本性是相通相合的,與宇宙的真理是一致的。探視這顆道德心就是探視宇宙;認識自己的本性就是認識宇宙;內視揭示自己的心,天理、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盡在其中;一旦先天的純然之心得到恢復,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中國明代哲學家的基本觀點陸九淵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發展了陸九淵的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守仁所說的「心」,指最高的本體,如說「心即道,道即天」;也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如說「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

這比陸九淵所說的個人本心意義廣泛。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從一方面說,靈明的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從另一方面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客觀的事物沒有被心知覺,就處於虛寂的狀態。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則與心同歸於寂;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守仁的心外無理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於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也就是心外無善。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把心學唯心論發展到極端,為他的知行合一學說奠定了宇宙觀基礎,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心外無物的觀點,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發揮,也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論證。通過此論證,可以得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的結論,為心學接下來所提出的道德學說作準備。

程朱的性,負載的是理,那麼陸王的心,負載的是什麼?是良知。

心學家以良知作為人性本善的證明,以良知的蒙蔽或汙染作為後天之惡的**,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作為覆心的具體方式。在明朝儒家大思想家王陽明看來,這個「心」是道德的心,他把它稱之為「良知」。王陽明認為「良知」這個道德心是宇宙萬物之本體,宇宙的一切都是它演化而來。

那麼「良知」又是什麼意思呢?在陽明的思想中,良知大約有以下幾層意思:第

一、良知具有普遍性,良知不但對於每個人是相同的,甚至於可以擴充到整個宇宙,達到天地萬物。第

二、良知還是檢驗是非善惡的道德準則,是「明師」、「天」、「天理」。第

三、人人皆具有天賦的「良知」作為內在的是非準則,即良知有能力辨別、辨清、監控、指導意念活動中的善與惡。良知的核心是良知具有知善去惡的先驗的內在的能力,即是道德實踐的本體依據,又是道德實踐的終極歸宿。孔子曰:

「踐仁以知天」,這是說,由踐仁可上達天道。孟子提出「盡心知性知天」,是說能盡心便可知性善,能盡心知性善便可知天。《禮記》聲稱「誠者,天之道也」,是說誠信就是天道。

在這裡,儒家認為「仁」、「善」、「誠」,這些倫理道德與天相通,與天道是一致的,作為宇宙本體的天可以用倫理道德來表達。可見,道德本體論的思想早已在儒道早期時代萌發。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延續,王陽明是在承接宋朝理學所融合佛道兩家文化的基礎上,繼續沿著這條路進一步繼往開來,揭示天、地、人皆同德,皆合德,宇宙是道德的宇宙,揭示道德心是創化一切的本體,把中華的道德文化推向最高,高揚了道德本體的文化。

在王陽明看來,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人體本身就是乙個小宇宙,人先天的善良本性與宇宙的本性是相通相合的,與宇宙的真理是一致的。探視這顆道德心就是探視宇宙;認識自己的本性就是認識宇宙;內視揭示自己的心,天理、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盡在其中;一旦先天的純然之心得到恢復,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因此,真理存在於人的先天真性裡;天道存於人心之中;道在心中求,道在心中找;修道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道。 總而言之: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體;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和根本內涵,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處。

王陽明的名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之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回答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散文家余秋雨在 王陽明法書集 的序言中寫道 倘若把中國歷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學家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陽明 守仁 的名字...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

求聖於心,求聖於行 海蓄公司楊彥青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開創的陽明心學無論是在在哲學還是道德倫理體系的歷史程序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學之後三百餘年,真正能與其學說相抗衡者,也正是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可以看做是一種建立在陸九淵心學的基礎上,同時批判朱子理學,具有他們那個時代內容和精神的...

王陽明系列6 文學成就

明正德十五年 公元1520年 正月三十日,王陽明到開先寺 即今秀峰寺 刻石記功。記功碑上稱頌武宗的 皇威神武 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陽明也隱隱表達了自己難言的複雜心情。大概這次刻石記功時,開先寺一帶的景色給王陽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愛這個地方。這年3月,他又一次來到開先寺。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