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名言

2021-05-30 16:06:51 字數 836 閱讀 3819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之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陽明法書集》的序言中寫道:「倘若把中國歷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學家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陽明(守仁)的名字。由於他的哲學思想高超、警策、簡明,又由於他的人生經歷曲折、奇特、巨集富,他在中國文化領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許多哲學家無法比擬的。

「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到宋明理學,疊起一座高峰,比之漢唐繹學的理論思辯方面,達到了乙個更高的境界,而陽明之學則是中國儒家的最後乙個高峰,並成為近世啟蒙思想的先導。梁啟超稱王陽明「是乙個豪傑之士」,是因為他在程朱理學籠罩一統天下,以極大的勇氣,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學說之與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論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他的新說,對當時社會,「像打一藥針一般,令人興奮」,「吐出很大光芒」。

王陽明的這一觀點像極了上面貝克萊的觀點——存在即被感知。看見花時,感覺到了,花就存在;沒有看見時,感覺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兩個人還是有所區別的:

貝克萊是要通過「存在即被感知」這句名言解決認識論問題,到最後,為了保證物的存在,貝克萊還不得不搬出了上帝來保證外物的存在。王陽明不同,其「心外無物」說的是意義問題,和維根斯坦的「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說,「心外無物」是指心乃生髮意義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儘管五彩繽紛,但對我毫無意義可言。

就當你未見到那個美麗的女子時,在你心中那個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見到她,那美麗才會呈現於你眼前,於你而言才會具有意義。先生說致良知,良知在於我們的本心,與龍場悟道一樣,你未見龍場之時,世界於你只是狹小的周圍一圈,當你來到深山自然之中,心會變得與自然一樣廣闊,便能窺見更多的真理。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

求聖於心,求聖於行 海蓄公司楊彥青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開創的陽明心學無論是在在哲學還是道德倫理體系的歷史程序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學之後三百餘年,真正能與其學說相抗衡者,也正是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可以看做是一種建立在陸九淵心學的基礎上,同時批判朱子理學,具有他們那個時代內容和精神的...

王陽明 心外無理 解讀

心外無物的觀點,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發揮,也是對心即理的進一步論證。通過此論證,可以得出 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 的結論,為心學接下來所提出的道德學說作準備。王陽明認為 良知 這個道德心是宇宙萬物之本體,宇宙的一切都是它演化而來。那麼 良知 又是什麼意思呢?在陽明的思想中,良知大約有以...

王陽明系列6 文學成就

明正德十五年 公元1520年 正月三十日,王陽明到開先寺 即今秀峰寺 刻石記功。記功碑上稱頌武宗的 皇威神武 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陽明也隱隱表達了自己難言的複雜心情。大概這次刻石記功時,開先寺一帶的景色給王陽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愛這個地方。這年3月,他又一次來到開先寺。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