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人聲

2023-01-21 20:33:02 字數 3522 閱讀 5927

《美妙的人聲》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是一節以聆聽聲樂作品為中心的欣賞課。這一單元在設計上,體現了**學科課程標準對學生「感受與鑑賞」能力培養的要求,而重點則是讓學生關注**的形式。其特點是給我們提供了8首表現形式不同的聲樂曲,讓我們僅從人聲的表現力這一方面來感受**的魅力。

其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學習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逐步掌握欣賞**的方法,體會欣賞聲樂作品的愉悅,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教育,激發他們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本單元安排兩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主要內容為聆聽教材前5首樂曲,感受人聲的美妙,了解聲樂曲的幾種表現形式。

由於這是一節以聆聽聲樂曲為主的欣賞課,依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人聲分類的基本原則,知道諷刺歌曲等歌曲型別,能獨立辨別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認真地聆聽、感悟、演唱、交流與討論中掌握本節課的內容,體會學習的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聆聽**,感受人聲的表現形式及魅力,品味五彩的人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表現的慾望。

課程標準認為:**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的基礎。這節課是欣賞課,故而聆聽**便是學習的重要內容,所以,重點與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

認真聆聽**,通過聽的過程來感受人聲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能夠獨立辨別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加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

二、說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公升入中學,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和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資訊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表現情感的方式較之小學階段有明顯的變化,這些都是學習過程中的有利因素。但這是初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節欣賞課,與在小學時學習的歌曲有很大的差異,又是外國歌曲偏多,所以有學生會認為沒什麼好唱的,不像**課。普遍存在著鑑賞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獨立思考與發表見解的能力不足、辨別能力有限等問題。

所以,教學中我要充發體現**課的學科特點,在聽之前先將歌曲創作時代背景進行介紹,以反覆聆聽為基礎,以感受為重點,多提示、多引導,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努力提高學生的**素養。

三、說教法學法

**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為達成目標,實現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提公升藝術審美能力。

我借助於多**音響資料,向學生強調聆聽的重要性,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利用趣味教學,發揮欣賞教學的「通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感受不同表現形式的聲樂曲,擴大欣賞視野,提高獨立分析樂曲的能力,發揮**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型、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課前,教師準備好教材前5首樂曲的音響資料、多**裝置及鍵盤樂器等。學生蒐集相關題材的聲樂曲,學會演唱。

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則採用認真聆聽、討論交流、歸納總結、體驗感受等方法進行學習。在聽的基礎上,感受聲樂的表現力,體驗**的旋律美;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積極表達自己的理解;通過學習了解聲樂的幾種表現形式,屬於「**的體裁與形式」的範疇,對比欣賞幾首樂曲,在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其屬於哪種表現形式。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科特點,從本課的重難點出發,我設計如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匯入

教師以富有激情的語言匯入本課:古人講,「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說明人聲具有無可比擬的表現力。人的歌聲是自然、豐富、有特色,值得讚美的……這節課我們將欣賞幾首樂曲,感受人聲的表現力。

第二環節:聆聽與鑑賞

這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充分聆聽的基礎上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的聲樂曲的表現力,因此,我會以聆聽為主,但不侷限於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維想象能力,說出心中感受,評價比較作品表現力,哼唱喜愛的樂曲。總的來說,分為聽、想、說、評、唱五個步驟。

聽之前,我會先對5首歌曲的**,詞曲作者的創作意圖、時代背景、人聲的分類以及表現形式做簡單的介紹。接下來依次**作品,要求學生按以下問題自主思考,理解樂曲內涵。

1、聽完《回聲》後,說一說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其特點是什麼?能表現出「回聲」的效果嗎?

2、《閒聊波爾卡》的表現形式是什麼?與第一首樂曲的區別是什麼?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跳蚤之歌》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男低音的表現力怎樣?運用這種聲音是否能體現諷刺歌曲的特點?舉例說明。

4、《春雨》的表現形式是什麼?這首樂曲的表現方式有什麼特點?

5、《清晨,我們踏上小道》的表現形式是什麼?以你的理解什麼是「二重唱」。

聆聽是乙個體驗過程,思考是乙個感悟過程。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就是對作品的把握與理解,也就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感悟,說出自己聽、想的成果,對作品予以比較和評價。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肯定他們的個**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藝術美的同時享受成功的快樂。

也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後,引導學生哼唱自己喜愛的歌曲,以表達其快樂心情。

第三個環節:總結與交流

這部分主要是交流與知識反饋的過程,師生一起在上述程式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幾種表現形式的聲音特點,如童聲的特點是「清脆」、「明亮」,女高音的特點是「柔美」、「抒情」等,並完成教材第23頁的「連線題」,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

第四個環節:拓展與延伸

為了培養學生知識的實踐與運用能力,我特意安排了這部分內容,我將按兩個方面進行教學。一方面讓同學分組練習演唱一些聲樂曲,並要求其餘同學判斷其表現形式;另一方面,教師**課後第二題當中的三首歌,讓學生判斷歌曲的演唱形式,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認識,這樣即鍛鍊了學生的演唱水平,又鞏固和應用了所學知識。

第五個環節:課堂總結

最後進行課堂總結,這部分是知識的概括與總結部分,除了對這節課知識點的總結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習欣賞**的興趣,怎樣使這種興趣延續下去?我會問學生最喜歡哪種演唱形式的歌曲,為了達到這一點目標,,下節課來演唱。

六、說板書設計:

美妙的人聲獨唱↑

齊唱 ← 聲樂的幾種表現形式 → 合唱↓重唱

七、說教學評價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情匯入環節自古人的話語入手,對人聲的一番讚美,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聆聽與鑑賞環節重點在於讓學生聽懂,所以之前安排了介紹歌曲的創作意圖、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採用聽、想、說、評、唱五個步驟欣賞樂曲。然後**什麼是表現形式等。哼唱喜愛的歌曲,加強情感共鳴,加深歌曲印象,感受到了人聲的表現力,提高欣賞能力。

總結與交流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歸納與總結聲音的特點,在進一步凸顯學生主體,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空間的同時,可以利攻克難點,拓展與延伸環節則運用學生自唱互議,判斷其他歌曲的表現形式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知識的實踐與應用能力,再一次鍛鍊了演唱水平與集體榮譽感,這為我以後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調音技巧 教你調出最美的人聲

如果中高頻段的頻率過弱,音色就變得暗淡 朦朧 如果中高頻段的頻率過強,其音色就會變得呆板。如果中低頻段的頻率過弱,音色會變得空虛 無力 軟綿綿的 如果中低頻段的頻率過強,音色會變得生硬 失去活力。如果低頻段的頻率過弱,音色將會變得單薄 蒼白 如果低頻段的頻率過強,音色會變得渾濁不清。要使音色有美感,...

美妙的漣漪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橫中初中701班餘騰豔 潔白的粉筆之魂,從手指間飄灑,落在您那已有縷縷銀絲的頭髮上,落在那整潔的衣服上,落在那消瘦的臉龐上,點綴了梨花般的詩意,成就了櫻花的絢爛!我願獻上最深情的目光,向老師致敬。而此時,我卻只能用這只言片語來形容您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風趣橫生 您課上的幽默讓我感們...

在調音台四頻段均衡器上的人聲處理方法

在調音台四頻段均衡器上的人聲處理方法 2010 06 30 14 15 19 在調音台上的四頻段均衡器中對其音色進行頻率修飾和處理方法 1 對男歌手的音色頻率調節男聲基音頻率在 64 523hz左右,泛音可擴充套件到7 9khz。要求男歌手的聲音要堅實,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於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