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孟建民講建築觀

2023-01-21 14:21:04 字數 5121 閱讀 3841

收據茲收到濮陽市龍城市政工程設計研究****轉到王文瑞賬(中國農業銀行鎮平支行賬號)上的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1日共1年(12個月)的劉朝輝的工資,每月工資1666.70元,共計20000.00(貳萬整)元。

簽字人2023年10月16日

文庫君已有近萬本圖書,還會不斷收羅精品免費內容雙手奉上,請及時續費哦!

經濟管理職場勵志

兩大類熱門資源免費暢讀

續費一年閱讀會員,立省24元!

本原設計觀_孟建民

liushangjtt上傳於2015-05-06|暫無評價|160人閱

近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市發展水平。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3年)》統計,1978-2023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

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公升到53.7%;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58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82-2023年期間,全社會房屋施工面積由約10.

95億m 增長至約133.63億m。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馬路變得更寬、廣場變得更大、樓房變得更高、夜景變得更絢爛,但城市擁堵的交通、渾暗的河水、汙濁的空氣卻讓我們不堪重負。

我們一面追求著人居環境的改善,一面又在實際上破壞著人居環境。面對上述種種矛盾狀況,作為建築師,從反思的角度不妨先考察一下近些年來我國建築創作的種種失衡現象與問題。

1當今中國建築創作面臨的問題

1.1在「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釋道者,即闡明理念、思想的過程。當今我國建築師在闡述設計方案時,如果不在創作理念上有所發揮,會給人以創意缺乏高度、設計成果不完善的印象。於是

「理念的表達」成為建築師八股式的必修課。在這種追求「理念」和形而上」的氛圍中,建築師絞盡腦汁「探」理念之源,於是牽強附會、 投其所好、故弄玄虛者風靡一時。於是乎有了膚淺滑稽的象徵(球、花、

山、河、樹……)、不著邊際的寓意(勝利、發展、合作……)、神秘隱晦的數碼、說文解字的釋形等,幾到了氾濫的地步。 我們常會看到一種怪相:理念認同最為重要,只要認可了設計理念,真正關乎建築品質、關於人的直接感受的「形而下」問題,如功能合理性、建築造價、建築技術、材料的適宜性、交通的可行性、室內空氣的質量、防噪隔音等都似乎退居其次。

然而,恰恰正是這些「形而下」的問題更值得踏踏實實地去關注和解決。膚淺的思考和盲目的追風擠壓了建築師對「形而下」問題的探求空間。

1.2在「形式」與「功能」之間

「形式與功能」是建築學永恆的話題,無論「形式追隨什麼」,解決形式與功能之間的平衡問題是建築設計的重要法則。當今的建築創作,重形象而輕功用或因形式而犧牲功能的狀況比比皆是。例如,到處可見的「標誌性建築」主要是指視覺上的標誌性建築,它們按某些決策者的意志建設,還要力爭「五十年不落後」!

這種「審美決定論」導致建築一味追求外觀,而內在品質,如空間構成、聲、光、熱、氣等都成了次要問題。由此出現了重形式輕功能、重外表輕內在、重巨集大輕細節、重造型輕尺度4大失衡現象,這已成為我國建築創作中存在偏離設計本原的普遍問題。

1.3在「建造」與「運營」之間建築創作需考慮的因素繁多,但建築師對其取捨則各有偏好。據觀察,當今建築師更重視建築的建造方面,例如材料、構造、色彩、肌理、通風、採光、結構、電機等;而建築的運營使用,如物業管理模式、建築使用方式,保安、保潔人工作的安全,機電裝置的檢修與更換等方面或多或少被忽略。

建築師對運營成本問題、方便性問題缺乏深入細緻的考慮,結果在建築投入使用時發現諸多問題,不得不再進行補救。 建築是為人使用而設計的,可建築師往往理想化地將其視為一種靜態的結果,建造完成後總希望使用者永遠保持建築物的原狀。然而使用者可能從一入駐就打起了更改的主意。

為此,建築師多會在建成之初搶先抓拍留影。建築的功用性與商業性越強,投入使用的時間越長,被更改的可能性就越大。建築師應理性地接受這一事實,建構可操作的改造機制,確保設計品質的保持與延續。

建築經濟是設計的重要因素,可建築師更關注建造成本而輕視運營成本。運營成本恰恰對建築的維護和使用發生著持續的影響作用。建築師特別重視建造成後的驗收工作,這種驗收多以安全性、技術性、規範性為依據,而驗收後建築的適用性特別是耐用性則常被忽視。

配套用品的損壞、維修、更換以及維護營的便捷性與經濟性更是設計思考的盲區。

1.4在「為人」與「為物」之間

建築創作是圍繞怎樣設計好建築而展開的,因此焦點必然集中在建築「物」上,其中包含了建築的結構、材料、質感、色彩、構造、裝置、裝飾等。由於要解決好這些「物化」的技術問題,導致因「物」忘「人」的狀況常有發生。例如有些專案為了降低造價、節省投資,

採用廉價的、以次充好的材料,人為造成損害人體健康的建築環境。再如,近些年強調綠色節能建築規範,大量建築物採用的外牆保溫技術由於構造與造價方面存在矛盾,導致保溫層的使用耐久性與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隱患。在設計決策上,是「物」的節約更重要,還是

「人」的安全更重要?現實中人們給出的答案往往是本末倒置的結果。 建築師對形式美的追求是其職業天性,無可爭辯,然而因「唯美」而犧牲建築的功用卻得不償失。

真正的建築師一定會將建築物的形式美與功能的合理性巧妙結合在一起。然而很多建築師卻忘掉、或不屑於遵守這一基本原則,「重形輕用、因物忘人」,隨意發揮,成為其一種職業陋習。 上述種種「為建築而建築」的偏離現象,使「建築服務於人」的本原思想被丟棄,「健康」「高效」與「人文關懷」似乎都變得無關緊要,在「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在「形式」與「功能」之間,在「建造」與「運營」之間,在「為物」與「為人」之間,失去了方向,跌入偏執、片面、捨本求末的歧途之中。

2建築亂象的背後原因

2.1 高速發展中的「路徑依賴」

2.2 2)

建築業的高速發展給建築師創造了巨量的創作空間。任務量過分飽和,設計週期不斷壓縮,

建築師們始終處於「趕工」狀態,「建築創作」變異為「建築生產」,再而又簡化為「重複勞動」,快節奏的機械式重複,使建築師失去了思想喘息的機會--沒有時間總結、沒有時間反思、沒有時間追問。長期以來建築師處於「路徑依賴」與「習慣性無助」3) 的狀態。在追逐設計產量、比拼出圖速度的大時代中,建築多成為政績及盈利的工具。

為了提高「設計生產」的效率與速度,建築設計中的「拿來主義」、抄襲模仿、粗製濫造、重複犯錯等現象層出不窮。物慾的渴望擠占了人性關懷,價值觀的混亂導致建築創作方向的迷失與背離。

2.2決策機制中的專業淡化

建築創作離不開建築方案比選與決策定案的過程。建築師時常陷入層層比選與反覆修改的痛苦之中。「有什麼樣的業主就有什麼樣的建築」,決策者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我們不妨將建築的審美價值取向分為3種型別:即「權力審美」「世俗審美」和「專業審美」。近十多年我國建築審美所形成的格局是:

「權力審美」強勢主導,「世俗審美」從眾呼應,「專業審美」孤芳自賞。社會缺乏健康的建築品評氛圍,如有評論性文章也多為溫言溫語或偏執絕對,有思想深度、有追問意識、有反省思辨的專業評論稀缺難見。對大眾審美的正向引導、對價值觀的建構審視、對設計目標的終極**都嚴重缺失。

專業審美對權力與世俗審美的引導應視為建築師的社會責任,建築學者應影響決策者並向大眾普及審美教育,以此作為提公升全社會審美整體水平的必要手段。加強審美及決策機制的科學性與民主性,避免乾綱獨斷、低階

惡俗、脫離設計本原,這是30年建築發展留給我們的重要警示。

2.3文化建構中的盲從風中國當代建築師的教育背景來自西方,現代主義建築思想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建築教育基本以西方建築為範本。

由此,中國建築學界一波接一波地追趕著西方建築的思潮和動向:從開始的現代主義補課,到後現代主義的盛行,再到批判性地域主義覺醒,形形色色流派思潮摻揉進逐年增量的建築創作的實踐之中,這期間我們經歷了中國文脈的沿承,西方「歐陸風」的吹襲,高技派的嘗試,綠色建築的倡導,地域性的反思,非線性的流行等。中國建築師主動或被動地被不同時期的時尚思潮裹挾著,留給他們思考與判斷的空間少之又少。

近10年,隨著中國建築師的實踐累積與反思,中國建築從仿學西方轉而追求本土原創,新的觀念逐漸萌發。「本土建築」思想的產生就是擺脫流行思潮的一種抗力。回歸理性、回歸思辯、回歸本原,正成為中國建築引領者們的自我期許與行動。

2.4設計依據中的教條主義

建築師無論承接什麼設計專案,都要受到設計任務書、城市規劃要點、各種技術規範的規定和制約。當前建築創作存在的問題往往發生在工作前端,即對建築任務與條件的習慣性依從,沒有人去追問任務書的合理性,或規劃條件的根據性。可以說:

不明確任務與條件的背後原因,那麼設計的出發點可能就是錯誤的4) 。有責任心的建築師在解讀設計條件後,往往會與業主及城市主管部門主動溝通,對不合理的部分做出建設性建議,因為使建築創作從正確的起點出發,是避免病態或亞健康建築的關鍵一步。 另外,建築師對建築規範的無奈與依賴也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所在,建築師常將規範作為設計依據,但又有多少人對規範的依據問過「為什麼」?

慣性思維將建築師們拖入「為建築而建築」的誤區之中,而「回歸設計本原」則是喚醒建築師反思與追問的醒神劑。

3回歸設計本原之意義

3.1「本原設計」的探索與構建

按照中國傳統哲學觀,世間永珍分為「道、法、術」3個層面,前面列舉的現象和原因屬於「術」和「法」的層面,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先在「道」的層面上回答萬物由生的本原問題。那麼,建築設計的「原點」是什麼?建築設計的「原點」在**?

下面我就從自身、歷史、人類3個維度來回答這一根本問題與闡述「本原設計」的形成過程。

首先從我本人的建築實踐談起。10多年前我帶領團隊開始研究並設計現代型醫院,在實踐中逐漸意識到,一定要擴充套件關注面,不能只侷限於病人與醫護工作者,還應做到對包括參觀培訓人員、探視人員、陪護人員、後勤管理人員等人群的全方位關懷。在後續實踐中,我們把這種理念從醫療建築拓展到所有公共建築型別。

如何做到從關注「物」到關注「人」?從特殊人群到普通個體的全方位人性化設計?這是建築創作中必須直面的問題,它自然而然地把我們引向對建築史和經典作品的反思與再研究。

解讀建築史有很多種方式,如果我們拋開主義、風格、流派等常用的分類法,嘗試從「人」的角度出發,就可以從建築與人的交關係中重新發現一部關於「人」的建築史。 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體系通過「和諧的數和秩序」把人與建築統一在一起,「當建築的和諧與人體的和諧相契合時,建築就是美的」。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繼承了古希臘思想,以「人」為思考的起點,提出「堅固、實用、美觀」,完成了經典著作《建築十書》。

他提出,對人類本身的關注和研究是設計的前提。

在漫長的中世紀時期,**教勢力逐漸佔據統治地位,社會結構發生巨變,主流意識形態逐漸從「人本」轉為「神本」,城市和建築轉而「為神服務」,催生了以神為中心的哥特建築與城市。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阿爾伯蒂《建築論》以「人的美學」為基礎,提出「實用、堅固、美觀」,使歷史的鐘擺重新回到「為人」的方向。然而文藝復興開創的建築道路很快變成模仿和複製,形式日益繁複,巴洛克、洛可可等潮流此起伏, 城市結構、建築形態、空間尺度、材料運用等都被導向另乙個極端,偏離了「人」的座標。

商業風水知識,商業風水大師 厲和民

企業家風水課程大綱 一 風水概論 風水定義 風水發展史 迷信還是科學 風水與人的關係 國內外發展動態 什麼情況下要看風水 企業家風水課程大綱 二 風水基礎 陰陽理論 陰陽理論在風水中的運用 五行理論 五行作用關係 五行理論在風水中的運用 八卦理論 八卦類象 八卦理論在風水中的運用干支理論 干支理論在...

於建民 開學典禮致辭

於建民校長 2012 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 親愛的同學 尊敬的老師和家長們 今天我站在這裡,心裡非常地忐忑。之所以忐忑,是因為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面對聽眾的年齡跨度這麼大的場面。在我面前,家長的方陣中一定有比我歲數大的,在學生的方陣中,一年級的新同學只有六歲多,我怎麼去講,講什麼,才能完成我今天的...

張建民演講稿 1

尊敬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平凡的崗位上創先爭優 環境監察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事這神聖工作的我,卻因此而感到無比自豪,我願為她的輝煌奉獻青春,奮鬥一生!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沒有高低之別 有的只是能力的不同,分工的不同。堅持能使平凡變偉大。古人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