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為詠蟬,實為自詠

2023-01-20 05:54:05 字數 2386 閱讀 5466

—賞析虞世南和李商隱的兩首詠蟬詩

摘要:乙個筆下寫的是清雅華貴之蟬,乙個筆下寫的卻是窘迫無援之蟬。重觀虞世南的《蟬》和李商隱的《蟬》兩首詠蟬詩,他們雖然都在詠蟬,但卻又不是單純的詠蟬,而是借詠蟬來寄寓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接下來我們就結合知人論世的詩學原理來賞析這兩首詠蟬詩。

關鍵詞:蟬詩人賞析

垂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蟬》

兩首詩雖同為詠蟬詩,都是借詠蟬來剖白作者自己的心境,但所寄託的情感截然不同。虞世南筆下之蟬,是清雅華貴之蟬,李商隱筆下是窘迫無援之蟬。虞世南通過「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向世人訴說的是清華人語;而李商隱通過「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向世人訴說的卻是牢騷人語。

兩者同為寫蟬,卻為何差別有如此之大?

我們就從兩者的生平、所處時代來分析。虞世南經歷了陳隋唐三個不同時代,資歷甚老,在陳時受到當時著名文學家徐陵的讚賞,於是有名,曾以文學侍陳。陳滅亡之後,與其先兄虞世基一起到隋京長安,當時被譽為晉之二陸。

虞世南在隋作秘書郎,是場帝重要的文學侍臣。到了唐朝,任秦王府參軍,後轉記室,遷太子中舍人,為十八學士之一。貞觀十七年時,太宗建凌煙閣,畫二十四功臣像以供之,虞世南也居其中。

可以說他位極人臣,尊崇無比。一般來說,居高位者,易遭人忌。虞世南到了唐後期以文學為重,難免遭到猜忌。

所以寫詩以明志,借蟬喻己高潔。

在虞世南的《蟬》中,首句「垂緌飲清露」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手法,暗示自己的顯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質。蟬的頭部有兩報觸鬚,形狀似**系在頸下的帽帶;古人認為蟬棲身高樹,只喝清潔的露水,固而用「飲清露」象徵人的品格高潔。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鳴聲。

之所以說連續不斷的蟬鳴聲是從枝葉稀疏的梧桐中傳出來的,這是因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種高貴而靈異的樹,傳說鸞風一類的鳥非梧桐不棲,「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於東廂」(見《初學記》引《瑞應圖》)。詩人以蟬自比,則其嗚聲也就不同凡響。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從上兩句引發出來的議論。

「居高」的 「高」有兩層含義: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寫出了作者孤傲清高的品格;人之所以能美名傳播四方,是因超俗的學識和才幹,並不是借助於某些手段或某些「達官貴人」。

此詩通篇寫蟬,但人的影象無處不在,作者寄寓了蟬以深厚的感情,使讀者從中體會到作者高潔的人格。讀完此詩,我們不難想象詩人自身清廉純正的人品、雍容不疲的風度和高雅脫俗的氣韻。

而李商隱卻恰恰相反,在文宗開成二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與大多數缺乏權勢背景的考生一樣,李商隱並不指望一舉成功。他流傳下來的詩文中沒有提及當時的情形,這多少說明他對於初試的失敗不是非常在意。

然而,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步入仕途後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作了王的幕僚。後來因為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鬱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

李商隱作為唐代詠物詩的大家,他的詠物詩大多托物寓慨。所以這首詩表面寫蟬,實際上是寫自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

「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與自己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

也就是說,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  接著,從「恨費聲」裡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更加推進了一步,。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

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他卻怪樹的無動於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他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託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託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接下來,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小小的薄宦卻使他經常在各地流轉,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

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田園裡的雜草和野地裡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絡的。

「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絡,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末聯「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讀完此詩我們自然會發現,詩人在這裡有一層言外之意。

蟬的怨恨還能得到我的同情和理解,我的處境又有誰來同情和理解呢?自己的悲哀要遠勝於秋蟬。

5《在獄詠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詠物詩的特點,做題方法。2 領會詩句含義,背誦並默寫。3 想象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 難點 1.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2.想象並體會本詩誇張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法設計 多 應用,討論法,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位卑而才高,名響而命蹇。今天要學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