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談 清明篇

2023-01-17 12:30:06 字數 910 閱讀 2185

作者:**:《語文世界(高中版 )》2023年第08期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乙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中國社科院民俗學博士施愛東說。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資訊,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迴圈的開始。

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

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後,清明和寒食逐漸合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節俗也被合併到了清明節。到了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

春季只剩乙個清明節。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俗也就具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施愛東說。與其他傳統大節不一樣,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

清明從節氣上正排在春分之後,此時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可謂順應天時,有助於吸納大自然純陽之氣,驅散積鬱寒氣和抑鬱心情,有益於身心健康。

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當時盛世清明圖景。

走進中華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走進中華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說課稿 黃岡市浠水縣胡河中學華林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各位評委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黃岡市浠水縣胡河中學的一名老師。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就綜合實踐活動課 走進中華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的活動設計與思路向大家做...

清明節傳統節日教育實施方案

一 活動背景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 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乙個遠足踏青 親近自然 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為了認真貫徹落實 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要求,結合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這一有利契機,更好地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推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

傳統服飾駁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一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阿昌族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布依族 藏族 茶文化純空法師談禪茶與書畫 紫砂收藏市場面臨著多重陷阱 呂俊傑 藝術院校可增設紫砂壺專業 林偉毅 保護研究鷓鴣斑茶盞傳承中國茶禪文化浙茶借力茶文化推動提公升茶葉產業附加值 貴州省擬建立建茶葉聯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