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習俗之清明節

2021-03-04 09:50:45 字數 2560 閱讀 1239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到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特別是農村對清明雨尤為重視。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23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當我們提到清明節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到是祭祀和悼念已故親人的乙個節日。但是,清明節文化習俗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古代詩人的筆下來解讀清明節的文化習俗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

民諺常說: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這種敦促春耕的節氣,是怎樣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的呢?

應該說這與此前兩天(或一天)的寒食節有關。

一、清明節的前身寒食節

1.寒食節習俗之吃冷食

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對此,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有生動描寫: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由於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做飯,就需準備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備禁火期間食用,相沿成習,遂成寒食風俗。寒食節期間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麵粉做成蒸餅,上附紅棗並捏成燕子形狀的子推燕;有用粳公尺及麥芽糖調製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黃色的環餅;有用糯公尺與雀麥草汁舂合而成,以棗泥或豆沙為餡料的蒸食青白糰子。

此外,鴨蛋、棗糕、杏仁粥、凍豬肉和凍魚肉等,也是寒食節常用的食品。

2.寒食節習俗之祭掃墳墓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除了禁火冷食,還有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

後來在挖墓坑時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二、清明節取代寒食節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公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現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

三、清明節習俗之踏青

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乙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乙個沉悶的冬天後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道: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大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遊樂的活動。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裡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

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於踏青遊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乙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其在春季生活中乙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作用。**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專案,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乙個官方認定。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清明節是乙個紀念祖先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並伴以踏青、植樹等活動,節日體現飲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關愛自然的意義。杜牧的《清明》詩,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春雨、牧童、酒家,詩人匆匆的步履牽引著清明節的詩情。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把人們帶入另一番節日盛景,如林的店鋪、熙熙攘攘的**、形態各異的車馬轎舟,一片忙碌、一派繁華盡在畫卷中。

今天的清明節,依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紀念先人,慎終追遠;緬懷先烈,展望未來;踏青遊玩,親近自然,是我們過節的主題。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薰陶著華夏子孫,華夏子孫必定將祖國的民俗文化薪火相傳。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七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 相關習俗 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同學們參閱。一 春節 春節指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 最熱鬧的乙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 過年 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有的地方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春節習俗 1.喝...

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四 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 周禮 記載,周代已有 中秋夜迎寒 秋分夕月 拜月 的活動 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 秋報 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及其習俗

傳統服飾駁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一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漢服復興 阿昌族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布依族 藏族 茶文化純空法師談禪茶與書畫 紫砂收藏市場面臨著多重陷阱 呂俊傑 藝術院校可增設紫砂壺專業 林偉毅 保護研究鷓鴣斑茶盞傳承中國茶禪文化浙茶借力茶文化推動提公升茶葉產業附加值 貴州省擬建立建茶葉聯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