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一行生本交流

2023-01-16 08:57:04 字數 4546 閱讀 1589

一、生本課堂的基本流程簡介。

二、小組建設、交流、合作的培養。

三、生本教育中數學教師如何備課。

四、數學課的幾種課型。

生本教育是由廣東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提出的。前後已經開展了十多年並且已取得明顯的效果。生本,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一切以學生為本」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在生本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純的老師在講台上講授的方式,而是將教師真正變成乙個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角色回歸到他真正的身份——學習者和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具體方法: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進而不教而教。主要強調要充分的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

一、生本教育下的數學課堂大體流程:學生提前完成前置性小研究(個體學)→四人小組進行前置性小研究交流(小組學)→(班級學)→教師適時引導(教師導)

個體學效果:三三四四 (30%--40%)

小組學效果:五五六六 (50%--60%)

班級學效果:七七八八 (70%--80%)

教師幫效果:九成以上 (約95%)

1、學生個人先學,完成前置性小研究(個體學:30%——40%)。前置性小研究是教師在進行一節課堂教學之前的乙個設計環節,它實際上就是把第二天上課要學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變成學生先學的乙個前置性小研究,讓學生提前進行思考、研究。

在學生「個人學」的過程中,學生只要靠自己的能力能理解掌握小研究的30%~40%的內容就可以了。允許學生有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因為這畢竟是新知識、新內容,學生有不懂的很正常。可以讓孩子將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轉化為「我不懂的問題」。

第二天上課時可提問,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弄明白不懂的問題。

小研究的設計要抓住「根本」,要體現簡單、低入(最弱的孩子看到小研究也能完成)、開放(問題不要太侷限,限制學生思維,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有話可說)」,如果設定太難、太多,學生完成不了,就會增加學生負擔,家長也會有怨言,同時也會為這節課的實施設定了障礙,影響課堂效果。教師在設計時要想明白這節課的根本是什麼,究竟想讓學生掌握什麼?突破什麼?

抓住主要問題圍繞本節課重難點以1~2個小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研究。

例如:三年級的《口算乘法》一課的前置性小研究設計:

一、**: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的題,相信你能行!

4×10= 我的方法我的例子:

二、通過上面習題計算,你有什麼發現(或問題):

這個內容是學生學完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大家可以看,這個小研究很簡單,最弱的孩子也能做,也很根本、開放。在班級交流中,通過我的方法的匯集,體現了一道題的多種方法,之後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對比進行優化,學生發現計算這類題最簡便的演算法就是將因數中0前的數相乘,得出積後再在積的末尾添0這種方法比較快。然後通過這種方法的遷移,在學生匯報我的例子(舉的例子中可能會出現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時自然過渡遷移到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題,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此時完成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就不是困難了。

最後通過我的發現最終歸納出這類題目的計算規律、特點,就是這類題目轉化成表內乘法來計算,也就是將因數中0前的數相乘,計算出積後,再看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由於小研究簡單、根本、開放了,學生在核心問題上研究的很透,通過舉一反三,方法的遷移,學生輕而易舉的掌握的類似習題的口算,後續的練習也有了充足的時間。

2、小組交流。(小組學:50%——60%)

在學生完成前置性小研究的基礎上,學生有了先學的基礎,第二天一上課我們就進入到學生學習的第二環節——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四人一小組),所交流的內容就是頭一天晚上學生完成的前置性小研究,通過小組內的交流學生在個體學的基礎上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達到了50~60%,甚至比這個還高)。

3、班級交流。(班級學:70%——80%)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完畢後,下乙個環節就進入到班級交流的階段,在班級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中,我們目的:一是將小組交流中已經學會的知識和班級其他同學分享,其他同學有針對性的對同一問題可以談自己不同的見解或補充;二是在小組交流學習中存在的分歧、疑問或沒有學會的知識,在班級交流時其他某個小組會的同學可以講解、幫忙解決。(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對知識的理解又加深到70~80%,甚至更高).

如果碰到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這時可以適時的引導、討論,這就是所謂的第四個環節——教師導或幫。(教師幫:約95%)

二、小組建設、交流、合作的培養:

1、如何建立小組:低年級先同桌2人一組開始,1人先讀題、說方法,另乙個人補充。等學生知道如何交流了,然後再轉變成4 人一組(一般1好2中1差) 。

2、分階段進行培養,可以進行目標管理,乙個學年達到乙個什麼大目標,1~2周你要達到乙個什麼小目標。例如學生如何交流培養目標:

第一階段:你預計用多長時間讓學生要達到乙個初級目標——學生在小組、班級交流時會補充、會提醒、會糾錯,會提問。

第二階段:中級目標——學生會整理、學會提煉、會總結、質疑;

第三階段:高階目標——學生在交流時議題集中,重點突出,能做到深度交流;

針對小組交流、匯報、合作的培養,分階段建立了一定的目標,那接下來我們就要下功夫如何訓練、指導學生,以完成這些階段目標。例如,制定了學生小組交流初級目標,老師就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可以這樣做:① 首先對小組長的進行培訓,告知小組長現階段小組交流要達到乙個什麼目標,訓練小組長如何根據組員的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分工、安排。

②在小組交流時,老師要深入到每個小組進行指導,教會孩子怎麼交流,如:教會組長如何協調組員乙個個交流。在組內一人交流時,其餘三人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和補充,方法一樣的不要重複,重點交流不一樣的。

相信經過這樣的指導,學生也就知道怎麼交流。一節課跟蹤1~2兩個組,這樣最多兩個星期時間全班所有的小組也就初步學會如何交流了。

總之,不管要完成哪個目標的訓練、培養,都要將每個環節落實了,只有將每個環節做紮實了,學生才會避免出現假交流、假合作現象,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三、生本教育中數學教師如何備課。

生本教育中數學備課的過程就是把一本書「由厚讀到薄」,再「由薄讀到厚」的過程。如:厚—— ————薄——————厚

總理式備課將軍式備課士兵式備課

1、總理式備課:教師要站得高,教材要把握好,教師要從新課標中將自己所教學段(如1~3年級、4~6年級)、所教年級的教學目標**下來,作為這個年級的總綱,放在教案本的第一頁,教師要經常了解它,熟悉它。

2、將軍式備課:

就是將這一冊書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的重難點**下來,作為教師的備課的綱領,不但要熟悉它,而且要掌握它。同時還要將它具體化。把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整理概括為「一張紙」。

這張紙的正面是這個單元的「知識整理」,背面是這個單元的「評研試卷」。(展示教案)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教師在沒有教這個單元之前,對這個單元的內容有乙個全面的而且是比較嚴謹細緻的把握。(像以前備課沒有將整個單元整體把握,只是備幾課就是幾課,對於後面的內容缺少了解)在知識整理中,第一欄是教師將本單元所有的知識點全部羅列出來,第三欄是「提醒和注意」,教師應對這個知識的重難點有乙個具體化的把握,心中要有典型錯例。又如:

「評研卷」中的題目,應該是這個單元中常見的最容易出錯的,或者是必須達標的難題。

3、士兵式備課:教師要站在研究教材的高度,研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教材細化分析,也就是要求教師再將教科書「讀厚」。教師要設計出每個課時的前置性小研究和相應的練習題,這個過程就是將乙個單元的目標要求,逐一化成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是乙個將課本「由薄讀到厚」的過程。

四、數學課的課型: ——生本數學課的課型有5種,也就是每個元大體都要按這五種課型上。

1.感受課

2.認識課(新授課

3.熟悉課(練習課

4.知識整理課(複習課)

以上四種課型一般四步唱:按「個人學—小組學—班級學—教師幫」方式學習。

個體學效果:三三四四(30%—40%)

小組學效果:五五六六(50%—60%)

班級學效果:七七八八(70%—80%)

教師幫效果:九成以上(約95%)

5.評研課——六步唱:個人學—小組學—班級學—教師幫—回顧反思—出題互考

個體學效果:三三四四(30%——40%)

小組學效果:五五六六(50%——60%)

班級學效果:七七八八(70%——80%)

教師幫效果:九成以上(約95%)

回顧效果:九成以上(約95%)

出題互考效果:九成以上或更高(約95%以上)

(一)感受課——有兩種:①大感受課 ②小感受課

1、大感受課:是指單元的大感受,它通常是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內容,其目的是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學生在大感受課中只需要初步了解這個單元有什麼內容就行了, 學生感受到什麼程度都行,只需做到——「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2、小感受課:它通常是在上完單元大感受後才進行的,小感受是難點的感受,也是這個單元中每個知識點的感受,教師可根據情況來決定是不是每個知識點都要上小感受課,例如:某個單元有四個知識點,如果某個知識點學生在大感受時學生已經感受的很好,那麼在上這個知識點時,小感受課也可以不上,直接進入到這個知識點的新授課。

(二)新授課——目標定位: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理解、掌握概念的內涵。在生本課裡上的最多的就是這種課型,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在此不多說了,它的備課方式也是先有前置性小研究,然後按照四步唱的方式上——個人、小組、班級、教師幫。

幹一行愛一行辯論

謝謝主席,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觀點是 幹一行,愛一行。也就是說要認真對待工作,恪盡職守,愛崗敬業。首先從道德上講,幹一行,愛一行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樣是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需要以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積極投入其中,奉獻自我,實現自身...

幹一行,愛一行辯論

我總結一下,乙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做到幹一行愛一行。這是一種優秀的職業品質,是所有的職業人士都應遵循的基本價值觀。總所周知,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而企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企業最需要的是什麼人才呢?會是那種幹一行而又不愛一行的人麼?不是的。只有珍惜工作,尊重這個工作,並且堅守這個工作,才能通...

應該幹一行愛一行還是愛一行幹一行辯論賽一辯稿

大家好。當今是乙個生產力水平還不高,人才競爭激烈,社會需求不平衡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應該提倡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愛一行指的是一種愛崗敬業的精神,這種精神更能適應當今時代。使個人價值更好實現,順應社會的發展潮流。第一 幹一行愛一行更能促進個人的發展。幹一行愛一行強調一種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