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2023-01-14 05:09:08 字數 4456 閱讀 5974

摘要潮汕飲食文化是潮汕傳統文化的主體之一,它的形成離不開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和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習俗。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瀕臨大海、水網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賦予了潮汕飲食文化海鮮種類繁多、口味原汁原味、菜品製作精巧、小吃多種多樣等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潮汕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分析了新的社會環境下潮汕飲食文化發展受非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並對潮汕飲食文化發展趨勢進行了**。

關鍵詞:地理環境潮汕地區飲食文化影響

目錄1 引言 1

2 潮汕飲食文化概述 1

2.1 潮汕飲食文化歷史 1

2.2 潮汕飲食文化特色 2

2.2.1 以烹製海鮮見長 2

2.2.2 崇尚清淡,原汁原味 2

2.2.3 喜愛甜食 2

2.2.4 製作精巧 3

2.2.5 小吃眾多 3

2.2.6 注重食療養生 3

3 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4

3.1 自然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4

3.1.1 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造就烹飪方式的多樣化 4

3.1.2 氣候影響作物的生長和人們的飲食習慣 4

3.1.3 瀕海和水網密布的地理環境使得潮汕飲食「海」味甚濃 5

3.2 人文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5

3.2.1 人多地少導致潮汕飲食種類的多樣化 5

3.2.2 宗教習俗對潮汕素食文化和粿文化的影響 5

4 影響潮汕飲食文化的內部差異的地理因素 6

4.1 不同的地貌型別導致的內部差異 6

4.2 沿海與內陸導致的內部差異 6

5 影響潮汕飲食文化發展的其它因素 7

5.1 外來文化的影響 7

5.2 傳統觀念的影響 7

5.3 舊的經營理念 8

5.4 較低的產業化程度 8

6 潮汕飲食文化的發展趨勢 9

致謝 10

參考文獻: 1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即「食」為人生生存、繁衍的基礎。飲食文化在眾多傳統文化中一直都受到學者的關注,學界對潮汕飲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也是頗豐,如飲食文化歷史、民族飲食文化的研究已經取得較多成果[1][2]。但學者們大多是從飲食的取材加工等方面進行研究,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人類的飲食起源是來自自然環境,環境因素對飲食的原料生產、加工技藝、烹飪技術、器皿、色香味形等起到了決定性影響。

地理因素從根本上決定了乙個地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了他們的思維習慣、民風民俗,進而進入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3]。因此,地理因素是影響飲食文化的基礎、先決的因素,而學者們並沒有深入全面地從地理環境方面論述其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目前,學術界對地理環境這個概念也存在多種界定。有些學者認為,地理環境是由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相互重疊、相互聯絡所構成的主體[4]。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地理環境是與人類社會活動有密切關係的自然要素有規律的結合體,是指空間上客觀存在著的有地域差異和相對性的空間客體[5]。

現在的學者大多傾向於前者,將廣義的地理環境分成兩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本文主要通過研究這兩個方面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更準確地定位潮汕飲食文化的內涵和歷史,並對今後潮汕地區的餐飲事業乃至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參考的價值。

2.1 潮汕飲食文化歷史

潮汕地區是指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頭市以及揭陽市,廣義上還包括汕尾市,歷史上的潮汕地區還包括大埔縣、豐順縣[6]。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是華夏文化的乙個分支,是在這一片地區上形成並發展的帶有強烈區域色彩的文化。潮汕飲食文化是潮汕文化的精髓,它是粵東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地方文化。

據歷史記載,潮汕的先祖為夏周時期的閩族,後和許多南方少數民族被加以越稱,並被列入「百越」族之中[7]。

秦漢兩晉時期一系列的政治活動使大量的中原人南遷,漢唐以來,閩浙一帶的人也多次移民到潮汕。外來移民者帶來的民俗文化很好地雅化潮汕文化,潮汕飲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原飲食習俗的影響。外來文化的精髓和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獨特、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潮汕文化。

嘉慶乾隆皇帝在清朝漸寬海禁後,海上**逐漸活躍,向來有海上**傳統的潮汕商人也開始奔赴各方,踏遍大江南北,甚至遠渡南洋。隨著商業的發展,喜食鄉味的商人們帶動了異地家鄉菜館的經濟,而潮州菜也跟著商人們走南闖北,廣泛吸收其他地方菜系的精華,成為菜系大派,名震江湖。於是,又有了「潮汕是一方美食樂土,其飲食文化絢麗多彩,美不勝收」這一說法。

2.2 潮汕飲食文化特色

潮汕人的飲食與同在嶺南的客家人相比,有很多明顯的差異,主要是有以下幾點特點:

2.2.1 以烹製海鮮見長

潮汕有句俗話叫「無鮮不成席」,「鮮」是指海鮮,可見,烹製海鮮是潮菜最為突出的特點。潮汕地區有著長達300多公里的漫長的海岸線,為海產品提供了富饒的生活環境,各種海鮮是應有盡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一說法用來形容潮汕地區可謂是恰到好處,潮汕人受地域的影響,從古遠的年代開始就逐漸養成了頓頓不離海鮮的習慣,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一習慣逐漸讓潮汕人愛上海鮮,並用心專研它,讓烹製海鮮成為潮汕飲食文化中的一大分支。

當潮汕菜逐漸形成、發展的時候,這種特色自然也就成為潮州菜一大亮點。潮汕菜擅長烹製海鮮的特點,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海鮮類菜餚,在潮州菜中占有很大比例;第二方面,便是潮州菜烹製海鮮的烹調技藝多樣且精細。

2.2.2 崇尚清淡,原汁原味

曹廷棟在《養生隨筆》中說:「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

這裡所說的「真味性」便是潮汕人所追求的原汁原味。潮汕傳統文化中比較注重崇尚和忠恕,親朋好友之間更主張誠信仁義,樸素淡雅[8];對仕途和錢財,不求過分奢望,知足常樂,講求淡泊以明志。所以潮汕美食的特點——崇尚清淡、保持原汁原味是中庸之道長期薰陶的結果,通過美食的特色反映出來。

而潮汕地區位於熱帶和**帶之間,每年降水量多,且氣溫濕熱,為了讓自己能適應當地氣候,潮汕人民十分注重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免上火,還常年喝涼茶、蛇舌草等涼茶降火。潮汕廚師做菜,生怕濃烈的調料味喧兵奪主,除加鹽不多之外,沒有像外地人做菜那樣,每道菜都要加好幾樣佐料,如醋、糖、酒、咖哩、蠔油、芝麻油、雞精等。

2.2.3 喜愛甜食

潮汕地區雨水豐沛,光熱充足,盛產甘蔗,整個地區相當於被「糖」包圍了,所以潮汕人民就地取材,自然也就養成愛吃甜食的習慣。

2.2.4 製作精巧

潮汕人民是乙個勤勞而心靈手巧的群體,潮汕地區自古人多地少,於是便逐漸形成精耕細作的種植技術,所謂潮汕農民「種田如繡花」就是這種耕作技術的生動寫照。而這種精耕細作的思想也帶動了潮汕美食烹飪製作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借鑑海內外各地美食的烹飪技巧,經歷長期的烹飪實踐,逐漸形成燜、燉、煎、炸、焗、灼、燒、蒸、炒、泡等十幾種烹飪方法。加上潮汕美食對刀工的考究十分嚴謹,這便形成了第二個特點:

製作精巧。所以潮汕美食的色、香、味、形、名都是經過精雕細琢才匯聚成一道菜的。

2.2.5 小吃眾多

潮汕人歷來有尊神、祭拜的風俗——潮汕地區各類祭拜的節日頗多。在那個經濟不發達和封建社會的漫長年代裡,潮汕地區自然災害頻繁,而且人多地少,經濟極不發達,有一些貧苦人家甚至很難滿足自身生活。因此,過節,對人民生活可以說是一種飲食調節,但也使貧苦人家不堪重負。

加之,潮汕人民來年有「勤儉持家」的傳統。於是,潮汕人便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心靈手巧的特長,從既能節儉又講排場的角度出發,精心製作出諸如各類菜粿、筍粿、蘿蔔粿、荷蘭薯粿、春餅、壽桃、桃粿等美味可口、形神兼備的供品來。那些連大公尺都緊缺的人家,則以薯粉代公尺作粿皮,於是又有了韭菜粿、菜頭粿、豆餡的無公尺粿、水晶球和蠔烙、絲瓜烙、馬蹄烙等各類小吃。

潮汕小吃中的各種包點、粿品、酥、餅、烙類,本是由於儉樸節約而出品的敬神供品,後經過名師長期的研製,演變、製作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潮汕美食文化,成為潮汕美食中的第三個特點:小吃尤多,富有地方風味和美食特色。其中有些已成為潮汕名美食、名小吃,享譽海內外。

2.2.6 注重食療養生

潮汕文化比較講究養生之道,這在潮汕美食中也得到充分體現。潮菜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湯品,它極其追求清淡鮮美和營養價值,中有多款藥膳。在潮汕美食中,一般每餐都要配備幾道獨具特色的湯品,間插在整個筵席過程中間。

這樣乾濕搭配,濃淡相間,既轉移口味,增進食慾,又清腸洗胃,化淤保健。藥膳中有蟲草水鴨、當歸烏雞、洋參珠鮑、薏公尺水魚等等,都是既美味又滋補的燉品。在潮汕人民看來,飲茶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客到訪必喝茶,飯後宵夜不離茶,這便逐漸形成並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功夫茶,也體現出了潮汕人重視養生的文化傳統。

3.1 自然地理環境對潮汕飲食文化的影響

3.1.1 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造就烹飪方式的多樣化

潮汕地區是「省尾國角」,是乙個相對自成單元的地域[10]。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東邊境多山地,峰巒疊翠,綿延成串,這在交通落後的古代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潮汕地區人民與周圍地區的交流。潮汕中間為桑浦山、小北山等山地構成的潮汕丘陵,南部沿海地區有韓江、榕江、練江等形成的幾個沖積平原。

整體上說,潮汕地區的地勢使潮汕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受其影響,潮汕地區菜餚的原料也受到一定的侷限,這就使得潮汕飲食在繼承傳統烹飪技術上,也要不斷創新、變換各種烹飪方法來彌補菜餚原料的單一,常用的烹飪方式有燉、燜、炸、炊、炒、泡、煎、淋、燒等十多種。

人類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設計

第五課時 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 第三節人類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目標 1.自然資源的利用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正確理解人類利用資源對環境產生的影響。2.產業轉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了解產業轉移的原因及產業轉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掌握產業轉移對遷入區和遷出區的不同影響。樹立正確的環境觀。3...

地理環境對西香農牧區域的影響

從水災和旱災兩個角度 西夏的農 牧業區域深受其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西夏的地理位置位於今天的太行山以西,包括關中地區 渭河平原 擁有 塞上江南之稱 的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西至玉門關 青藏高原的北緣附近,地形極具複雜,不僅有適合農耕的平原地區,還有山勢較陡的祁連山 太行山和六盤山等山地地形,在其北面有毛...

1 3人類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案例,能夠描述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生產生活相互影響的關係。2.通過分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掌握人類對礦產資源 水資源及生物資源的不同利用。重點 3.聯絡生活例項,說明產業轉移對移出地 移入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並能分析產業移入地承接產業轉移時應該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