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2023-01-08 22:18:03 字數 4966 閱讀 9330

第四章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1、 自然資源: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於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和能量,叫做自然資源。

2、 主要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

3、 分類 ①可再生資源:可以持續利用,利用後還能迴圈再生、或者不斷更新。(陽關、空氣、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資源:

用一點就少一點,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資源)

4、 淡水資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為鹹水,淡水只佔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 淡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

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的多少來衡量。徑流量又隨降水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來說,降水多的地區,淡水資源豐富;降水少的地區,淡水資源貧乏。

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中國的水資源總量佔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點:時間分配不均勻、空間分布不平衡。

在時間上,河川徑流夏秋季節豐沛,春冬季節水量減少。影響:水旱災害。降水過於集中,夏季洪災,春季旱災;降水的年際變化大,造成徑流年際變化大,連續幾年的豐水或連續幾年的枯水。

在空間上,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總體呈現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狀態。

影響:北方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加劇北方缺水的狀況。

3、水汙染原因:工農業發展,部分地區的工廠、鄉鎮企業把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區水資源缺乏,水汙染更為嚴重。淮河、海河和遼河是我國受汙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

1、供水緊張原因: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水汙染也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解決方法:合理利用和節約用水。(噴灌技術是農業節水及增產的重要措施。)

2、改變水資源區域分配不均(空間):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

3、解決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修建水庫。豐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較穩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發電、城市供水、航運等。

4、防治水汙染。

第二節土地資源與農業p12—p19

一、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 型別多樣: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東部季風區):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內陸地區)。

2、 特點:①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總面積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③中國農耕歷史悠久,可供開墾的土地已為數不多,後備耕地資源缺乏而且總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二、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 農業型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等。

2、 因地制宜:利用各個地方的自然條件的優勢,把最適宜的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適宜它發展的地區。

3、 東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線:400公釐年降水量線。東南部特點:土地肥沃、季風活躍、氣候溫暖、雨熱同期。(種植業)

在東南部,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南方:濕熱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氣溫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區。(小麥、棉花)

4、 森林分布:東南部的山地地區。 我國三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南方林區。

5、 畜牧業分布:西北部,草場廣布。(內蒙古盛產三河馬、三河牛)

三、 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1、 土地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塵暴。

2、 為什麼要保護土地資源?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壞嚴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後備資源不足。

3、 解決辦法:抓緊糧食生產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宜糧則糧,宜牧則牧。 農業生產要大力發展和推廣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

第三節工業p20—p26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一、 礦產資源與工業

1、 煤炭資源——「工業的糧食」。分布:華北和西北地區,山西、陝西和內蒙古等省。(「煤海」——山西,煤炭儲量佔全國1/3)

2、 石油——「工業的血液」,現代工業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分布: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沿海大陸架。(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哈密盆地正開發新的大油田)

3、 鐵礦資源是發展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鋼鐵工業又是衡量乙個國家基礎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分布: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鐵礦資源儲量最大。 特點:貧礦多,富礦少。

九大鋼鐵工業中心:鞍山、北京、武漢、包頭、上海、攀枝花、太原、馬鞍山、重慶。

二、 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1、 主要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2、 分布特點:向沿海地區分布。(通過海洋運輸與國外聯絡,通過鐵路、內河運輸與祖國內陸聯絡)

三、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

1、 高新技術產業指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 特點:①從業人員中,科研人員所佔的比例大;

②用於研究和開發的經費支出所佔的份額大;

③產品的技術複雜程度高。

3、 型別: 電子和資訊類產業、機電一體化類產業、生物技術類產業、新型材料產業、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4、 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附近,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5、 影響因素:「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網路技術、奈米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

6、 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節省能源和原材料、廢物少、汙染小等特點,有利於保護環境,對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節交通運輸p27—p33

一、 各種交通方式的特點

運輸方式運載量運價速度靈活性

鐵路最大居中居中居中

公路居中居中居中最好

水路最大最小最慢最差

航空最小最高最快居中

二、 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1、 目前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 鐵路分布格局:縱貫南北、橫穿東西。

3、 公路發展比較快,成為我國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在省際交通運輸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航空以首都北京為中心。航空運輸的發達與否已成為衡量乙個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5、 交通運輸網鐵路線、公路線、航空線等各種交通運輸線相互交織,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

三、 交通運輸網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遊

第一節自然環境對地方文化的影響p36—p41

一、 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

1、 文化是人類的創造物。

廣義的文化就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遊資源。

2、 居住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適應自然環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條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擾和損害,以保證人身安全與健康。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無論造型、結構,還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地區(民族) 民居特點

內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適應經常搬遷的流動生活,帳篷、蒙古包等易於拆裝

北京(華北地區) 四合院青磚灰瓦,色澤不豔,南窗較大,利於光照。(季風區多平原)

梅州(長江中下游) 兩面坡式民居兩面坡型屋頂有利於雨天排水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 窯洞優點: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涼缺點:通風不良、比較潮濕

雲南(傣族) 竹樓適合當地的**帶季雨林氣候

新疆(西北) 泥磚平頂房牆厚、窗少、平頂(降水少,風大)

浙江江南民居牆薄、窗多、斜頂(降水多,通風)

湖南(和湘西) 吊腳樓居住在山區,順山坡地勢蓋起(受地形影響)

**(甘肅) 石砌碉房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堅固、耐久、實用,而且冬暖夏涼

3、 服飾是人們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服飾各具特色。服飾成為區別我國個民族的重要標誌。

民族服飾原因

傣族婦女:窄袖短衣和統裙,喬其紗、絲綢等縫製

男子: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長褲聚居在熱帶、**帶地區

藏族傳統藏袍,長袖、寬腰、大襟適應高原溫差大、氣溫相對較低的環境。由於氣溫日較差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內也不一樣。

4、 飲食文化

①烹調技術技法多樣:講究用料,講究刀工,講究調味,重火候。(烹調技法如煮、蒸、烤、炒、燒、燉、炸、熘、滷、醃、涮、煎、爆、燜、薰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種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尋味:「紫龍脫袍」、「霸王別姬」

③八大菜系:山東菜系、四川菜系、江蘇菜系、浙江菜系、廣東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稱。(防濕作用) 川菜名餚,如「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等。

二、 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興衰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首先,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其次,各種自然因素,常常成為地方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飾和飲食,由於深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2、 氣候影響當地房屋的建築形式

地區氣候房屋建築形式

南方降水多,氣溫高, 屋頂坡度大利於雨水下洩,窗戶較小,減少陽光照射

降低氣溫。內陸

乾旱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頂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農民可以在上面曬糧食,窗戶也較大,利於在冬季獲取更多的陽光、增加室內溫度。

3、地區氣候影響

東北地區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嚴寒而漫長糧食作物:春小麥、玉公尺、穀子、高粱、大豆等。

主食:麵粉、雜糧,大公尺較少,麵食種類繁多

食用油:豆油、葵花籽油

居民有挖窖貯藏冬菜和醃製酸菜的習慣

4、服飾的基本功能抵禦寒暑、減少日曬、遮擋風雨、防止蚊蟲叮咬等。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 六 我們生活的大洲 亞洲 一 自然環境 1.半球位置 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 北半球。2.瀕臨海洋 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3.相鄰大洲及分界線 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 烏拉爾河 裡海 大高加索山 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 南面隔海與大洋...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地理複習提綱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 亞洲 第一節位置和範圍 1 地理位置 亞洲的半球位置 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亞洲的緯度位置 亞洲大致位於11 s 81 n 之間,地跨熱帶 北溫帶和北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海陸位置 亞洲東臨太平洋 北臨...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歸納

初中七年級 上 地理知識複習提綱 第一章 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 地球是乙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赤道周長約4萬千公尺,赤道半徑6378千公尺,極半徑6357千公尺,平均半徑為6371千公尺。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2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古代 憑直覺 天圓地方 近代 觀察,麥哲倫環球...